近日,市民吳女士在攜帶氣球乘坐地鐵時被安檢人員攔下,隨后吳女士發微博講述自己的經歷引發眾人關注,不少網友表示并不知道乘坐地鐵不能攜帶氣球。昨日,北京地鐵服務熱線工作人員表示,攜帶氣球進地鐵存在安全隱患,所以乘客必須將填充氣體排出方可進入。京港地鐵回應稱,出于安全考慮,不建議乘客攜帶氣球進入地鐵。
事件
帶氣球搭乘地鐵被安檢攔下
市民吳女士近日發帖稱,5月26日晚間,他們一家三口上完親子互動課后,帶著上課時做的氣球準備搭乘地鐵回家。晚上8點15分,三人在地鐵14號線棗營站A口被安檢人員攔下。
安檢人員告訴吳女士,他們攜帶的氫氣氣球不能進站。吳女士解釋稱,氣球里的氣體并非氫氣,而是用嘴吹的,孩子爸爸花了2個小時才做好,希望能夠搭乘地鐵。
吳女士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26日當天他們所拿的氣球材質為橡膠,“氣球完全是嘴吹出來的。從地面直梯進入棗營站到達安檢處,就被安檢人員攔下了”。
北青報記者從吳女士提供的照片看到,其制作的氣球玩具頂部由紅白相間的條狀氣球盤成一個圓,下方由一根條狀氣球連接,整體約60厘米長。
吳女士將自己的遭遇發布后,引起不少網友關注,有網友表示,之前確實不知道氣球是不能帶入地鐵站的。
探訪
記者攜氣球進地鐵站均受阻
昨天下午,北青報記者來到吳女士在網帖中提到的地鐵14號線棗營站。記者準備了一只自行吹滿氣的氣球,選擇從地鐵棗營站D口進入,安檢人員要求記者將手中的氣球“放氣”或者選擇丟棄后,才能進入地鐵。
接下來,北青報記者還選擇了呼家樓站進行測試。在C口隨進站人流排隊等候安檢時,一名安檢人員看到氣球后上前詢問。隨后,該安檢人員向記者解釋,因無法檢測氣球內的氣體成分,出于安全考慮,所有充氣氣球不得進站。“我們現在還無法檢測氣球內填充的是惰性氣體還是易燃易爆氣體,任何填充氣體的物品都不能搭乘地鐵。乘客可以將氣球給工作人員處理或選擇其他交通工具出行。”他還表示,查繳乘客氣球的情況在這一站并不少見。記者在將手中的氣球交予安檢人員后,順利進站。
此外,北青報記者還分別走訪了7號線廣渠門外站,5號線燈市口站、天通苑站,4號線魏公村站。經詢問得知,考慮到存在爆炸的風險,不管氣球內充入為何氣體,都不得帶入地鐵乘車。安檢人員會在發現攜帶此類行李的乘客后,第一時間將其攔下,協商解決。
回應
為確保安全不建議帶氣球進地鐵
昨日,北青報記者致電京港地鐵客服,對方表示,出于安全考慮,充有氫氣的任何物品都嚴禁帶入地鐵乘車。充有其他氣體的球體,也應當在放氣后進入地鐵,且與氣球本身由什么材料制成無關,人包安檢標準一致。這樣的要求適用于目前北京所有的京港地鐵運營線路。“由于地鐵站和車廂內空間相對封閉,任何氣球都有飛跑的可能性,給軌道交通埋下安全隱患。所以我們建議乘客在進站前將氣球中的氣體排出,或做其他妥善安置。”
此外,北青報記者致電北京地鐵服務熱線,對方表示,一方面,氣球重量較輕,一旦乘客失手讓其落入軌道,對地鐵車輛運行造成影響將難以估量;另一方面,地鐵內人多擁擠,氣球若爆炸也會引起乘客驚慌。所以乘客攜帶此類物品進入地鐵必須將其填充氣體排出,直接放入包中通過安檢的方式同樣不可取。她還特別提示乘客,玩具充氣錘、充氣式游泳圈和氣球屬于同類制品,在帶入地鐵時也需要做放氣處理。
針對吳女士反映的情況,昨日京港地鐵向北青報記者表示,由于吳女士攜帶的氣球內部充有氣體,如被擠壓或被劃破,容易出現爆響及破碎,可能會對其他乘客的出行帶來影響或有安全隱患,所以建議吳女士轉乘其他交通工具。
按照《北京市軌道交通禁止攜帶物品目錄》要求,如乘客所攜帶的氣球是易爆氣球(如氫氣球)或其他可能具有危險性的物品等,安檢點不予放行,安檢員將建議乘客轉乘其他交通工具。為保障乘客出行的安全,京港地鐵不建議乘客攜帶氣球乘坐地鐵。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