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外賣6月1日正式入駐的消息,最近讓南京的外賣騎手們摩拳擦掌,新平臺的加入意味著競爭更加激烈,拼速度拼單量的要求也會更高。5月底,南京交警專程赴美團和滴滴公司進行現場約談,并對滴滴外賣人員進行安全培訓。5月31日,南京交管部門在交通違法教育點對美團外賣小哥進行交通安全培訓。
爭分奪秒事故多
3月25日20時許,南京交警八大隊民警在西春路發現一位男子倒地不起,其身旁不遠處是摔倒的電動車。經查,該男子是被一輛逆行電動車撞倒,而肇事車輛不僅沒有救扶,也沒有報警,反而逃之夭夭。經過民警6天走訪調查后,真相浮出水面。原來,事發時外賣小哥王某送餐跑錯路,直接掉頭逆行,這才與正常行駛的電動車迎面撞個正著。因擔心送餐遲到被罰款,王某便一走了之。所幸被撞男子被民警及時送醫,沒造成嚴重后果。不過,這名外賣小哥將面臨數萬元的賠償和法律的嚴懲。
交管部門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南京共發生涉及外賣送餐電動車交通事故4200余起;當年上半年,上海平均每2.5天有1名外賣員因外賣送餐發生交通事故傷亡。
美團外賣軟件大道站點負責人陳明洋告訴記者,外賣騎手的工作并沒有底薪,收入全靠送單量,由于送餐平臺的嚴格要求,一旦出現超時或者顧客差評,不僅賺不到錢,還有高額罰款。這就迫使他們只能爭分奪秒,而忽視了安全。
隨著滴滴外賣加入南京市場,與原有的美團、“餓了么”形成三強之勢,各平臺通過補貼等方式吸引外賣小哥加盟,每單相差約10元的送單費讓不少騎手們摩拳擦掌拼快拼量。
“為了追求速度,很多外賣小哥不惜以違法作代價。”南京交警八大隊副大隊長吳曉暉分析稱,自去年南京交管部門提出加強外賣送餐管理10項措施以來,外賣車輛違章數量已經有所下降,但僅八大隊轄區每天仍有約40起。闖紅燈、逆行、上快車道等違法現象仍然居高不下,也成為交通事故頻發的重要因素。
讓“外賣小哥”慢一點
5月21日下午,南京交警四大隊民警在漢中門大街執勤期間,發現一輛配有外賣箱的無牌電動自行車正在送餐。經查,車主剛剛因公司招募驅車從外地趕來,還未上牌照便貿然上路。民警在對其進行法規教育后依法對該車實施暫扣。
南京交警四大隊執勤四中隊中隊長孫寧發現,很多外賣騎手明知自己無證、車輛無牌,也會為了送餐便利而冒險上路。江寧區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外賣騎手告訴記者,上崗前,公司只查驗健康證,對駕駛證和車牌并沒有要求。陳明洋也無奈地表示,“騎手人群流動性大,沒有南京居住證無法上牌”。
5月以來,南京交警在全市開展對無牌無證電動自行車、燃油助力車和摩托車的專項整治。在查處的無牌二輪車中,半數以上來自外賣人員。
查處并非最終目的。5月31日上午,記者在南京交警八大隊現場教育點看到,民警在耐心為外賣小哥講解完交通法規后,還邀請他們每人手抄一份學習知識點,并簽名留下聯系方式。吳曉暉解釋稱,希望能進一步強化他們遵法守法的意識。
去年以來,南京交管部門從嚴管理外賣送餐,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一定成效。
南京交警相關人士表示,6月開始,南京交警將對措施再升級。在原有定期向企業反饋送餐員工交通違法情況的基礎上,交管部門將建立更加完善的違法通報機制。屆時,外賣小哥的違法情況將定期向社會公開曝光。在各送餐企業對所屬送餐員工及車輛建立“一人、一車、一證”專門數據庫的基礎上,南京交管部門將會同企業建立外賣小哥專屬二維碼。今后,通過掃一掃貼在外賣小哥車上或衣服上的二維碼,就可獲知小哥的身份信息及所屬企業等相關信息。
今后,南京交管部門除了定期約談外賣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外,還將建立轄區各大隊與外賣站點直接對接的聯絡機制,進一步加強對外賣小哥的安全培訓和教育宣傳。
保“騎士”安全需治本
業內人士認為,交管部門定期檢查企業相關臺賬,督察企業落實情況,建立外賣企業交通安全管理的評價機制,定期發布監管數據等舉措,將起到一定程度的震懾作用。但要從根本上解決外賣送餐交通安全問題,仍需標本兼治,多方合力。
根據某外賣平臺預測,到2020年,中國將會有6億人成為在線外賣用戶。據統計,目前僅南京就有萬余名注冊“騎士”在從事接單業務。外賣市場空間如此大,“騎士”隊伍也必將進一步擴大。平臺如何提升服務效率,讓騎手們平安送達“最后一公里”,而非單純的比拼時效將成為未來平臺的提升方向。
南京工業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近期調查顯示,美團外賣騎手的頭盔佩戴率為61.7%,而“餓了么”僅有33.8%。對此,南工大交通運輸工程學院院長助理王衛杰表示,按道路交通安全法,企業應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從源頭上治理外賣送餐的交通安全問題。定期開展系統的交通安全教育,進行佩戴頭盔等基本安全常識培訓。
陳明洋告訴記者,今年以來,他所在站點已配合交管部門建立安全培訓機制,每天早上對騎手進行集訓,配送站站長每天還要不定時巡檢。作為美團外賣在南京139個站點之一,他希望今后全公司能形成“拼安全”的氛圍。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