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時期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新挑戰、新要求,6月25日-26日,河南省公安廳、省交通運輸廳聯合在三門峽召開全省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綜合整治現場推進會,精準施策,總結提升,深入推進落實“一個完善、兩項建設”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綜合整治“河南方案”,治理成效初步顯現。
“高速出口”、“團霧”、“超速”成為引發事故的“牛鼻子”
時至今日,河南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已達6523公里,位居全國前列。2017年,全省高速公路日均車流量123.6萬輛,連續五年保持15%以上增幅,最高日流量已突破280萬輛,再創歷史新高。高速公路在給群眾出行和物流運輸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交通安全的風險管控和隱患治理也亟須提升!
在高速公路出口緊急剎車、違法停車、倒車、逆行等違法行為,導致了高速公路下站口、服務區入口、樞紐立交出口成為“危險地帶”。
統計表明,70%的事故發生在距離高速出口500米范圍內。2017年全省高速公路共發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交通事故10起,死亡49人,其中出口路段3起,死亡13人。事故深度分析及實踐表明,由于交通參與者素質水平參差不齊,道路符合標準不代表安全。
在道路設計中引入糾偏、容錯理念,加強高速公路出口等重點路段增加預告標志、警告標志、防撞設施、違法干預設施等交通安全設施,可以有效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
團霧因其行蹤難以預測,是嚴重影響交通安全的“隱形殺手”。團霧的覆蓋范圍雖然較小,一般只有1-5公里,嚴重時能見度只有幾米甚至為零,再加上突發性強,高速公路一旦突發團霧,駕駛員進入霧區后本能反應就是急剎車,極易引發惡性事故。
“十次車禍九次快”!超速行駛是高速公路死亡事故的又一大殺手。試驗表明,當車速超過路面限速值時,時速每增加5公里,事故的發生率約為原來的兩倍。
統計表明,多數事故與超速有關,超速是肇事肇禍的重點違法行為。近五年我省高速公路亡人事故中,直接或間接與超速行駛有關的交通事故占總數的三成以上。
科學治理“一個完善、兩項建設” 打造“河南方案”
怎樣才能有效預防事故的發生?面對新時期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新挑戰、新要求,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省公安廳、省交通運輸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在全省高速公路范圍內部署開展“一個完善、兩項建設”交通安全綜合整治。
一個完善,是指完善高速出口路段的標志、標線等交通安全設施。兩項建設,是指建設高速公路區間測速系統,實現全省高速公路區間測速系統全覆蓋;建設霧天公路行車安全誘導裝置,實現對團霧多發路段的全面治理。
針對高速出口事故多發的問題,建設完善出口路段標志標線等交通安全設施,采取增設防撞設施、增設分道實線、增設導向標線、增設預告標志、增設警告標志和試點安裝違法干預系統等六項措施,對全省高速公路1415個出口路段進行整治。
針對傳統的單點測速存在易規避、覆蓋率低等缺陷,在全省高速公路規劃建設121處“連續提示、實時抓拍、警示震懾、現場教育處理”的高速公路區間測速系統,單幅每80-100公里一處。
在全省高速公路44處團霧多發路段安裝霧天公路行車安全誘導裝置,通過“黃燈引導,紅燈慢行”警示提示群眾減速慢行,安全通過霧區道路。
以科技信息化建設應用為支撐,持續提升生命安全防護水平,持續提升防控體系建設水平,持續提升應急管理救援水平。路警聯動,資源共享,實現對道路安全管控全覆蓋。
綜合整治 全面展開初顯成效
目前全省高速公路出口增設的交通安全設施已經發揮作用,挽救了多起事故當事人生命;全省高速公路團霧治理取得了明顯成效:
2018年3月10日,焦作高速交警接報警稱,在鄭焦晉高速鄭州至焦作方向發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輛寶馬車因操作不當撞上了防撞墊,但具體發生了什么情況,寶馬男子語焉不詳,驚魂未定。到達現場后,民警發現一輛豫ARIU**牌照寶馬車狠狠撞向路邊防撞墊,寶馬車前車頭已經“面目全非”,高速上的防撞墊也被撞的變形。
經初步調查,當日該男子駕駛車輛行至鄭焦晉高速焦作站出口時,因不熟悉路況,在行駛中只顧著看路標,也未減速,加上操作不當導致車輛失控與高速上的防撞墊發生碰撞,在碰撞的過程中,男子又沒有及時剎車,導致車輛與防撞墊損失較重,所幸的是,正是防撞墊的緩沖,事故中男子與車上乘坐人員沒有大礙。
截至目前,在全省高速公路已安裝防撞設施的路段,共發生車輛撞擊防撞墊事故9起,涉及9輛機動車,因防撞墊吸能緩沖作用,未造成人員死亡事故,挽回駕駛員及乘客生命21人,對保護司乘人員生命安全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數據表明,從2014年至今,我省因團霧引發的高速事故呈現明顯遞減趨勢,整治成效明顯。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