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閉幕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是金融界最高規格的會議,會議提出了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傳遞了這樣一個“信號”:保證金融安全,要加強黨對金融工作的領導,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加快轉變金融發展方式,健全金融法治,促進經濟和金融良性循環、健康發展。要推動經濟去杠桿,堅定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防止系統性風險。
金融緣何成為實體經濟的“源頭活水”
會議強調金融要為實體經濟服務,海航集團也確實是這么做的——讓金融圍繞實體轉,讓實體成為集團發展的“定海神針”。
近幾年來,海航集團一直按照做大實體經濟、降低企業負債防控風險的理念來運營,憑借產融結合和全球產業布局整合獲得了國際資本的青睞,實現了由單一地方航空企業向萬億級多業態跨國集團的戰略轉型,同時實現了全球資產結構的優化,創造了又快又好發展的“奇跡”,與會議精神“服務實體經濟”高度鍥合。
在24年的“創業神話”中,海航一直扎根實體經濟,努力降低實體經濟成本,這些年賺的錢,最主要的投向就是實業,例如航空、酒店、旅游、物流、金融、商品零售、生態科技等行業,實體產業一直扮演者“定海神針”的角色。截至2016年底,海航集團運營管理飛機架,國內外航線近條,通航全球余個城市,年運輸旅客近人次;旗下運營管理及合作機場家,擁有客房間,商業門店逾家。
金融一直都是實體經濟這棵參天大樹的“根”,天職就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為實體經濟提供養分。所以金融只有回歸本源,以為實體經濟提供“水”和“礦物質”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從直接融資、間接融資等多維度進行部署。海航金融作為海航實業旗下投融資平臺,生于實體經濟,并且不斷的服務于實體經濟。海航金融一直為海航實體經濟灌溉源源不斷的“活水”。
降資產負債率是去杠桿措施之一
近年來,國內一些企業一直處于高負債的運行軌道中,如今隨著美國加息、縮表、國內調控等一系列壓力之下,一些大型企業正在著手優化資本結構,降低財務杠桿,海航集團一直緊緊跟隨國家政策,堅定不移地去杠桿降負債。
自1993年創業至今,海航集團歷經二十余年的發展,業務版圖從海南擴展到全球,總資產逾萬億元。創業二十余年,海航年均增速45%,在資產規模及收入利潤大幅增加的同時,資產負債率及資金成本持續下降。
從海航角度講,降負債的同時要兼顧企業成熟的發展戰略,去硬性的、強制的降低負債率。負債率要協同企業的發展節奏和發展戰略,而不是分裂的去看絕對值。在海航收入、資產快速發展的同時,資產負債率不增反降,實現了資產質量和資產結構的持續優化。資產負債率從2010年的81%降至2016年的59.5%,實現資產負債率連續7年的下降。
實業報國“一帶一路”顯身手
會上同時強調,要穩妥有序地推動金融市場開放,積極支持國內有能力、有條件的企業開展真實、合規的對外投資,創造更加開放、公平、便利的營商環境,讓更多中國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當中。外匯局副局長楊國中在接受采訪中就表示,支持符合國家戰略規劃的跨境并購。
產業報國,實業興邦。配合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是海航實業報國的又一個體現。海航積極響應國家 “一帶一路”等重要戰略部署,并以航空旅游、現代物流、現代金融服務為三大主攻方向,有效整合全球范圍內優質資產,強化核心價值鏈。目前旗下擁有全球第三大飛機租賃公司Avolon、全球最大機場地面服務及貨運代理商Swissport、全球領先的航空餐飲供應企業Gategroup。此外,海航集團持有希爾頓酒店集團25%股權,同時持有歐洲老牌銀行—德意志銀行近10%股權,成為德意志銀行最大股東。
海航集團充分發揮航空旅游、現代物流和現代金融服務的產業資源優勢,高效協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努力推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豐富了“一帶一路”沿線重要節點的網絡布局,為外貿易往來需要提供了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貫徹了“走出去”的國家戰略。
在響應國家走出去的戰略中,海航仍不忘“價值投資”的原則,積極引入海外優良資產。在參與境外并購投資時,一直秉承以下原則:始終圍繞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進行布局;充分利用境外融資渠道,確保經營規模增長同時資本結構持續優化;符合國家政策法規要求,獲得監管部門審核及支持;圍繞航空旅游、現代物流和現代金融服務三大核心業務開展上下游產業鏈精準投資,打造全產業鏈;瞄準“皇冠上的明珠”,提升行業地位及話語權;防控風險,投資境外成熟市場,確保收益可期。
企業海外并購持續升溫,是國內產業升級的內在需要,獲取海外資產、市場、技術和品牌等資源的途徑之一。以海航為例通過收購,海航將國外先進的技術、經驗、人才、管理模式引入國內,不僅有利于海航自身的管理提升、品牌打造,也有利于推動國內消費業轉型升級。
打好“融資組合拳”
仔細研究一下海航的每一筆海外并購,不難發現這其中的邏輯:始終以國家戰略為根本出發點,近年來尤以服務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為重點實施方向,從產業角度看,海航的跨境并購大部分是和主業相關的。境外投資并購,也在反哺企業內部產業協同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海航國際化步伐越走越快,核心競爭力將會不斷增強。
海航起步于實業優于實業,現金流充沛,信用評級良好。巨額銀行授信和境外融資渠道,是其海外資產布局“底氣”的重要來源。海航通過成功的全球投資整合和收益共享,贏得了國際資本的支持,接受境外社會及金融機構資金占比逾5成,國際資本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對海航的高度認可。例如,海航資本旗下成員公司渤海金控獲得了摩根斯坦利3億美元的無抵押貸款,該筆貸款為渤海金控通過子公司香港渤海獲取的首筆無抵押貸款,體現了以摩根斯坦利為代表的境外主流金融機構對渤海金控主體經營現狀和發展前景的高度認可。
海航獲取資金的主要方式是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通過定增、供股、配資等方式,并融合債券、基金、資產證券化等融資手段,保障集團各項并購項目順利交割。定增、資產證券化、企業債券和股票融資等直接融資增加,優化了融資結構,有利于縮短資金鏈條,降低融資成本,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提供資金支持。
金融機構給企業融資看重的是公司的的經營狀況,也就是財務實力。此外,金融機構還會重點考察貸款用途與貸款期限,并購項目的盈利情況,未來能否在規定的時間安全把借款收回來;一定量的自有資金、股權抵押物(需經專業評估公司估價)質押僅是向融資機構提供增信的手段,與股權質押率無關。
金融必須服務實體經濟,如果脫離實體經濟,金融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二十多年來,海航一直扎根實體產業,所以海航在面對復雜多變的全球經濟環境時,才沒被各種泡沫湮沒。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海航集團目前經營及資金狀況良好,負債率為58.4%,負債率實現七連降,實現了又好又快發展。
(新媒體責編:cj11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