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逐漸成為當下最熱門的短距離代步工具。市面上各種品牌的共享單車也紛繁復雜。但隨著共享單車以“野蠻生長”之勢迅速席卷全國,伴隨而來的各類問題也越來越多。車輛亂停亂放、阻礙正常通行、單車報廢之后未及時處理等都成為常見的問題。
日前,《證券日報》記者在北京市北三環東路環球貿易中心附近發現,馬路邊停靠著大量的共享單車。不過,有的整齊排放著,有的卻停放的雜亂無章,車輛倒在路邊也無人扶起,其中,一些顯然已損壞甚至廢棄的共享單車則格外惹眼。
多座城市暫停投放共享單車
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在許多城市,共享單車的供應遠遠超過了需求,而市面上投放的共享單車數量、種類都是一個十分龐大的數字,規范管理難度很大。?
目前,因共享單車的投放量逐漸飽和,上海、廣州、深圳、杭州、武漢、南京等多座城市先后宣布了暫停共享單車新增投放。
據交通運輸部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7月,全國共享單車累計投放量超過了1600萬輛,大部分都集中在一、二線城市。
作為共享單車投放最大的城市——北京,也在9月7日宣布暫停新增投放共享單車。據最新統計,目前北京已有15家共享單車企業“搶灘”,投放運營車輛總數已達到235萬輛。與之對比,早在今年4月份出臺《北京市鼓勵規范發展共享自行車指導意見(試行)(征求意見稿)》時,北京投放運營車輛僅為70萬輛,短短幾個月增長了165萬輛。
暫停投放之后,北京市委交通將出臺相關意見,對共享單車進行總量調控。同時,北京市交通委也要求,企業要承擔相關責任。
不過,從21世紀經濟研究院發布的統計結果來看,北京并不是共享單車飽和度排名前三的城市,從統計結果來看,鄭州、南京、深圳三座城市飽和度排在前三位。
鄭州于今年8月份就曾禁止了單車企業繼續投放,不過有些企業仍然擅自投放單車。9月13日上午,鄭州市交通委、城管局、公安局聯合對膜拜、ofo小黃車、酷奇、輕力、易購寶5家共享單車運營企業進行約談,明確禁止上述企業繼續在鄭州市投放單車。
ofo、摩拜回應過度投放
有業內人士表示,?共享單車的競爭一直都比較激烈,為了盡快占領市場,各家品牌單車在市面上進行大量的投放。久而久之,就導致一些城市的共享單車的逐漸飽和。這樣的過度投放不僅會對企業造成不好的影響,例如過量的投放導致企業沒法及時進行管理運營等,還會對城市的道路通暢、美觀、等問題造成一定的影響。
ofo創始人兼CEO戴威在9月8日表示,“現在北京、上海等很多城市出了限制共享單車投放的規定,其實我覺得是合理的。因為在前期比較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下,北京、上海這樣的城市自行車投入比較多,接下來企業和政府應該一起找到一個合理的投放量,保證市民出行的同時,不給公共資源帶來太大的困擾。”
ofo媒介經理李鷗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認為在部分城市禁投新車是促進共享單車規范健康發展的舉措。目前,ofo小黃車配備專門運維團隊,政策頒布后,還會在重點區域增加運維人員,對線下車輛進行網格化管理,建設“線上+線下”融合的運維團隊,保障北京市道路整潔。
此外,她還表示,ofo已具備電子圍欄相關技術條件,并配合相關部門完成相關接口調試工作和備案工作。目前,ofo小黃車在北京市通州、東城區、西城區進行了滿足試點條件的單車投放。
《證券日報》記者也曾試圖向摩拜了解相關情況。不過記者多次撥打客服熱線,均無法接通人工電話。不過,摩拜單車曾公開表示,會全力支持配合暫停新增投放的決定,積極參與相關停放區設置技術導則、服務規范的制定及監管與服務平臺的建設,及時處置亂停亂放、車輛淤積等情況。
單車企業需謀求新的突破?
面對多座城市停止新增投放這樣的大環境,共享單車企業也在謀求著新的發展機遇。
據了解,作為共享單車行業的兩巨頭——ofo和摩拜,正在積極的進行海外布局,將戰場延伸到了海外。
ofo媒介經理李鷗表示,ofo會繼續提高用戶體驗,進一步精細化運營,提高服務質量,向三線城市下沉,同時繼續走全球化戰略。2017年底,ofo小黃車計劃投放2000萬輛車,服務全球200個城市,進入20個國家和地區。
8月27日,ofo宣布進入奧地利維也納。8月30日,摩拜登入泰國,在曼谷率先運營。如今,在新加坡、日本、意大利、英國、馬來西亞等國家,都能看到中國共享單車的身影。在國內正火的共享單車們,會否在海外遭遇“水土不服”,還有待考驗。
除了海外布局,還有一些共享單車企業,尤其是一些中小企業,正在把目光投向三四線,甚至四五線城市。早前陷入押金難退窘境的小鳴單車,就在進行戰略轉型。
據媒體報道,在今年年底,小鳴單車將推出上海、杭州、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進入50個三四五線城市,預計投放量將達到50萬輛。
互聯網分析師于斌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目前,一、二線的共享單車競爭非常激烈,單車投放量非常大,已經趨于飽和。多家共享單車品牌進行這樣的渠道下沉,第一是解決三、四、五線城市的用車需求,第二是增大整個共享單車的市場。第三是加強對品牌的認知。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