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躍勇,北京水米田教育集團董事長,濟寧水木童話小鎮董事長,北京青聯委員,北京民建會員,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學前教育委員會副理事長,北京濟寧企業商會會長,濟寧民辦教育協會會長,北京大學EMBA,北京大學MBA特聘導師,山東大學兼職教授。中國首家民辦圖書館創始人。
1966年出生于山東濟寧,1985年畢業于曲阜師范學校,1991年由曲阜師范大學中文專業進修畢業。1986-1994年任教山東省濟寧市東門大街小學,擔任團委書記、總輔導員,1994調任濟寧紡織總公司任辦公室主任。1998年下崗后,懷著“讓孩子們擁有自己喜愛的圖書館”的夢想,經過打拼,1999年創辦中國首家民辦圖書館——濟寧科教圖書館。2003年非典期間,在北京石景山創辦北京科教圖書館,并以此為契機,迅速在江蘇、山東、河北等地創辦25家加盟連鎖圖書館。同時,2002年底,潘躍勇將目光轉向幼教領域,在濟寧創辦了一所全封閉、寄宿制、國際化、高標準的哈佛搖籃幼兒園,2004年在北京創辦了第二家哈佛搖籃幼兒園,2007年成立北京哈佛搖籃幼教集團,2010年,創辦濟寧水木童話小鎮,2016年在美國費城創辦美國James Pan教育公司,至2017年,擁有國際小學一所、北京自由城國際園、北京牡丹園、濟南大溪地國際園、威海國際園等北京、山東、江蘇45所直營高品質、國際化、現代化蒙臺梭利幼兒園及國際學校,在園孩子近10000名,在職教師1600余人。
經過十六年在幼教領域的探索與不懈努力,哈佛搖籃已經成為全國最專業、最具中國特色的高端蒙臺梭利幼兒園。2017年北京哈佛搖籃幼教集團更名水米田教育集團,總部設在美國費城,中國總部設在北京,任集團董事長。
人物經歷:
1966年:出生于山東濟寧;
1982-1985年:就讀于曲阜師范學校;
1985-1991年:進修于曲阜師范大學中文系;
1986-1994年:山東省濟寧市東門大街小學教師、團委書記、總輔導員;
1994年:濟寧市紡織品總公司辦公室主任;
1999年:在濟寧創辦了中國首家民辦圖書館——濟寧科教圖書館;
2003年:創辦了北京首家民辦圖書館——北京科教圖書館,并在全國創辦25家連鎖圖書館;
2004-2005年:新華社、路透社、人民政協報、北京日報、中央電視臺等數十家國內外媒體對北京科教圖書館及創辦者進行了大量的報道。北京科教圖書館的誕生,為中國圖書館的改革與發展進行了有益探索并作出了積極貢獻。
2007年: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特聘為兼職教授、碩士生導師;
2003年-2014年:創辦北京哈佛搖籃幼兒園牡丹園,并在全國發展了16家直營連鎖幼兒園;
2010年-2014年:創辦濟寧水木童話小鎮、濟寧潘家大樓藝術館、北京霧靈山禪院;
2015年,潘躍勇榮獲“中國民辦幼兒園卓越創業者”光榮稱號
創辦水米田國際小學;
2016年,在美國費城成立美國總部;成功主辦首屆世界兒童戲劇教育大會,在業內外引起了強烈反響;
2017年,創辦中國首家最美的24小時校園社區圖書館——歌德圖書館;該館融合西方設計理念與東方文化內涵,具有濃郁藝術氣息與審美情趣,被譽為中國最美的圖書館,成為2017年山東高考作文素材;成功主辦中國首屆孔子幼教大會;
2017年,當選北京濟寧企業商會會長、濟寧民辦教育協會會長。
所獲榮譽
2004年:哈佛搖籃幼兒園寶寶受到溫家寶總理的接見
2005年:作為哈佛搖籃幼兒園的創始人,受到劉延東、劉琪等國家領導人接見,并榮獲“北京十大創業青年”稱號
2005年:被文化部和中國圖書館學會授予“全民閱讀推廣貢獻獎”
2006年:被授予“北京文明之星”稱號
2007年:被聘為“北京石景山預防艾滋病形象大使”
2007年,被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特聘為兼職教授、碩士生導師
2007年,參加央視“贏在中國創業大賽”,并進入108名
2008年,被聘為北京大學MBA導師
2010年,被聘為國際YBC中國青年創業導師
2010年,被中國幼兒教師協會、北京師范大學等機構評為中國幼兒園功勛人物
2010年,作為中國幼兒教師代表環保大使參加南極環保之行
2010年,步行66公里,穿越長安街,向全社會宣傳低碳生活。
2013年,濟寧水木童話小鎮被評為“全國十佳苗圃”。
2013年,濟寧水木童話小鎮被評為“山東龍頭企業”。
2017年,創立中國首家24小時校園社區圖書館——歌德圖書館。
2017年,當選北京濟寧企業商會會長、濟寧民辦教育協會會長;
公益事業:
1.1999-2008年,創辦25家首家社區圖書館;
2.2007年:被聘為“北京石景山預防艾滋病形象大使”;
3.2010-1017年,捐助云南麗江永勝縣東安小學,嘉禾小學,在云南捐建圖書館,學習用品共計120余萬元;
4.2011-2017年,每年招募2名志愿者前往青海堪達佛學院,傳播漢學文化;
5.2010-2017年,在北京、山東帶領著水米田人堅持連續多年“新年長走”感召社會各界人士“熱愛地球,低碳生活,美麗中國,傳遞正能量;
6.2010年,作為中國幼兒教師代表環保大使參加南極環保之行;
7.2010年,在北京、山東又開辟了一個新天地,種下了幾千畝地的紅楓樹,為集團的孩子們創造了又一個童話園林
8.2015年,開展暖陽愛心行——“關注貴州留守兒童”
9.2017年,創辦首家24小時校園社區圖書館,成為2017年山東高考作文素材;
媒體報道:
1.《讓書香發出財富的香味》見于2003年8月18日《財富時報》
2.《我的夢想是開100家圖書館》見于2004年05月20日 《中國青年》雜志
3.《潘躍勇:拈來書香成大器》 :見于2004年8月27日《商事春秋》
4.《財富從書香里飄來——中國第一個民營圖書館董事長潘躍勇的創富之路》:見于2004年10月1日《當代財富報》
5.《潘躍勇和他的科圖事業》見于2004年第10期《中國商人》
6.《潘躍勇:書中自有黃金屋》見于2004年第32期《職業技術教育》
7.《中國首家民營圖書館:北京科教圖書館》見于2004年10月8日《安徽經濟報》
8.《好大一個文化夢——訪中國第一個民營連鎖圖書館董事長潘躍勇》見于2004年11月5日《濟寧日報 ?文化周末》
9.《燃一瓣心香 續萬家書緣——訪中國首家民辦科教圖書館館長潘躍勇》見于2005年1月28日《人民政協報》
10.《中國民辦圖書館開拓者潘躍勇》見于2008年7月16日《人民日報海外版》
11.《潘家大樓 從軍閥私宅到書香大院》見于2010年12月31日《齊魯晚報》
12.《潘躍勇和他的國際小學》——周長行
13.《贏在少年——訪哈佛搖籃國際小學》孫繼才/文
14.《“植樹”與“育人”》見于2016年9月5日《濟寧晚報》
15.《從今天起,做一個快樂奔跑在明天的人——8.28哈佛搖籃國際小學開學典禮校長致辭》見于2016年9月6日《濟寧晚報》
16.《你“轉變”了嗎?》見于2016年9月21日《濟寧晚報》
17.《在一滴藍色的眼淚里飛翔》見于2016年10月11日《濟寧晚報》
18.《擁有一顆詩心比成為詩人更重要》見于2016年10月26日《濟寧晚報》
19.《做一個有一定理論功底的園長》見于2016年11月9日《濟寧晚報》
20.《開啟大閱讀時代》見于2017年3月8日《濟寧晚報》
21.《守護,文化長明燈》見于2017年3月8日《濟寧晚報》
22.《喜折東風第一枝》見于2017年3月21日《濟寧晚報》(孫繼才)
23.《24小時的胸襟和膽量》見于2017年3月21日《濟寧晚報》
24.《我愛北京 我愛濟寧》見于2017年8月30日《濟寧晚報》
25.《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幼兒教師的課堂上就決定了》發表于2012年10月21日(豆瓣網)
26.《潘躍勇:用圖書館撬動地球的人》胡近東/文
27.《潘躍勇:一邊“馬云”,一邊“星云”》——見于2017年7-8月《幼兒100》雜志
28.《潘躍勇:讓理想之光照進現實》見于2017年07上旬刊《當代教育家》
主要作品:
《兩個百年夢想與幼兒園園長》被譽為“用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生命喚醒另一個生命的”中國教育的夢之宣言,是引領中國幼教這部現實童話的最美和弦。--北京:現代教育出版社.2015.9
人物評價:
楊志彬:“經過幾次接觸,我感覺同事個“有故事”的人,舉辦民辦幼兒園之前,先后從事過教師、企業管理這、自己創業當老板等多種職業,曾獲得“北京十大創業青年”的光榮稱號,閃耀出“金子般的光芒”。在鮮花的簇擁和陣陣掌聲中,他沒有飄飄欲仙,而是在不斷的思考,苦尋如何為社會做出更大貢獻的道路。從事幼教事業,是他最終的抉擇。”
(楊志彬: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學前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
賀春蘭:“要了解一個人,首先要看他把時間投向哪里——從做教師到創辦民辦圖書館,從創辦幼兒園再到投身綠色產業——植樹造林。他選擇這些領域去書寫自己的生命,看來是有精神支撐的。”
(賀春蘭:教育學博士,人民政協報創始人、主編。近20年對中國教育政策、教育輿論、環境建設、教育品牌傳播的頂層設計與系統支持等方面有著卓越的影響力。)
王開嶺:幼兒園,擁有這世上最美麗的風光。那些小人兒,他們如雀、如花、如蜜餞,芬芳的童音、玻璃球似的奔跑、糖果式的吵鬧、向日葵般的手臂......被他們簇擁著,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人生美學和美德,在兒童身上是存量最大的,只有思想成熟并保持一顆初心的人,才是優美的成年人。只有這樣的人,才配得上做幼兒的守護者,他既是生活的導師,又是心靈的保姆。
躍勇先生,就是站在一大群小人兒中間的那個大人,那個向大樹一樣可供倚靠和攀爬玩耍的人。感謝他選擇了這一使職,祝福這份天下最純潔、最辛勞的事業,這是一份神職。
(王開嶺:著名作家,早年曾獲上海“萌芽文學獎”“山東文學獎”等。 著有:《激動的舌頭》《黑暗中的銳角》《跟隨勇敢的心》《精神自治》等散文和思想隨筆集。 作品被錄入數百種國內外選集和大中學教材,入選多屆中國散文排行榜。現居北京,從事寫作和媒體策劃,任央視新聞頻道《社會記錄》《新聞會客廳》等欄目指導。)
(新媒體責編:news2017)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