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上午,大眾網記者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打擊發票違法犯罪活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14年,山東共查辦發票違法犯罪案件14599起,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681人,查處、繳獲非法發票431.03萬份,增加稅收17.59億元。
公安機關刑拘發票犯罪嫌疑人681人,繳獲假發票186萬余份
針對當前發票違法犯罪活動日益猖獗的嚴峻形勢,山東省政府于2014年5月9日召開了全省打擊發票違法犯罪活動工作會議,要求公安、稅務等部門要認真開展好打擊發票違法犯罪活動,大力開展專項整治行動,發起系列集群戰役,嚴懲發票違法犯罪分子。
2014年5月至11月,全省公安機關部署開展了為期7個月的打擊發票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共破獲發票違法犯罪案件649起,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681人,逮捕犯罪嫌疑人243人,搗毀大型制假窩點6個,搗毀散發信息窩點150個,繳獲假發票186萬余份,挽回稅款損失11.9億余元。行動期間,棗莊公安經偵部門積極探索研究,加強與行政執法機關協作配合,總結提煉出打擊虛開發票犯罪“四字訣”技戰法,得到公安部推廣。
2014年全年,山東省公安機關共申報批準部督案件52起,居全國涉稅領域第1位,成功發起全國集群戰役51起,居全國涉稅領域第1位。同時,全省共偵辦49起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部督案件,發起47起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案集群戰役。其中,根據公安部、國家稅務總局工作部署,省公安廳經偵總隊聯合省國稅局稽查局,直接組織偵辦了濱州海康醫藥“7.06”案,吉林涉及濱州“4.08”案,福建涉及濱州“8.22”案等重特大案件。
國稅系統查處違法企業10401戶,查補稅款12.59億元
2014年5月28日,山東省國稅局召開全省國稅系統打擊發票違法犯罪活動工作會議,部署開展了為期半年的虛開發票偷騙稅集中整治行動。嚴厲打擊交通運輸等“營改增”試點行業、成品油行業虛開發票違法活動、出口騙稅及公園會所等特定行業發票違法活動。2014年全省國稅系統共查處違法企業10401戶,查處非法發票230.06萬份,查補稅款12.59億元、加收滯納金0. 81億元、罰款1.09億元。
集中整治行動中,在開展好虛開發票偷騙稅集中整治行動的基礎上,山東國稅機關將發票檢查與稅收專項檢查、大要案件檢查等工作有機結合,做到“查案必查票、查賬必查票、查稅必查票、查票必查稅”。開展專項檢查時,進一步加大對企業發票使用情況的檢查力度,重點核查稅前發票列支的真實性、合法性、有效性,著力審查企業接受虛開、代開、偽造發票虛列成本、費用的現象,必要的時候延伸檢查上、下游企業,取得了檢查工作的雙贏。開展大要案檢查時,充分利用日常協查過程中積累的銀行賬戶信息,細致分析資金流向,追查實際貨主,聯合公安、交通部門圍捕組織“票貨分離”的販票團伙,實現了協查案件信息的增值利用。
對發票違法活動實行查防并舉,強化日常監控,注重源頭治理。嚴格執行國務院《發票管理辦法》及有關制度規定,依法依規加強發票管理,建立健全相關管理制度。認真查找發票管理中的薄弱環節,有的放矢加強日常監控,特別是加強對成品油專用發票供需雙方的稅務管理和巡查力度,發現疑點及時落實。進一步完善網絡發票管理系統建設,提高發票管理的現代化和信息化水平。
警稅合作聯動,公開曝光偷稅、虛開發票案件50起
針對發票違法犯罪,去年,山東公安、國稅、地稅部門統一步調,同時于2014年5月中下旬開展打擊發票違法犯罪活動專項行動。省公安廳與省國稅局、地稅局聯合召開了7次警稅協作聯席會議,著重就加強基礎工作建設,推進信息資源共享,進一步完善聯合辦案機制,加大聯合打擊力度開展合作。各級實行每月碰頭會制度,研究近期工作,協調工作配合。對公安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督辦的大要案件,實行聯合查辦。公安、國稅的信息共享數據端口成功對接,雙方實現了數據實時查詢,提升了信息化作戰和情報導偵打擊效能。
承擔打擊發票違法犯罪活動工作協調小組日常工作的公安、國稅、地稅部門充分發揮牽頭協調作用,各成員單位密切配合,完善部門聯動機制。在19家協調小組成員單位間實行不定期專題會制度,多次召開打擊發票違法犯罪活動專項行動聯席會議,編發專題工作簡報20余期,通報工作進展,明確打擊方向。財政部門加強了對地方財稅返還政策措施的監督管理力度,海關、稅務、公安聯合打擊出口騙稅,商務、工商、審計及軍區政治部、后勤部等各有關部門加強了使用發票等憑證情況的管理及財務、審計監督工作。交通運輸、人民銀行、通信管理等部門會同公安、稅務建立涉票信息查詢制度,共同做好有關案件查處工作。法院、檢察院積極配合公安、稅務健全部門間信息交流、定期協商、辦案協調和案件移送制度,形成涉票涉稅案件分析篩選、檢查偵辦、起訴審判快速“工作鏈”,實現了案件查辦的一體化。
同時,還加大稅收違法案件宣傳曝光力度,建立涉稅違法“黑名單”制度,公開曝光或公告偷稅、虛開發票偷騙稅等重大涉稅違法案件50余起,起到了讓不法分子畏懼戰栗,讓心存僥幸者引以為戒的作用,促進了山東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記者 赫洋)
(新媒體責編:news)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