鍵盤一敲,鼠標一點,一條舶來品的傳送帶就此鋪開,地球另一端的產品被輸送到了這里,一條全新的“網上絲綢之路”正在形成。為我們搭建這條“虛擬天路”的載體,就是跨境電商。
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是介于貨物一般貿易進口和個人物品行郵入境之間的一種形式。近些年國內跨境電商逐漸興起,也在進出口貿易市場站穩了腳跟。隨著海淘消費者用戶的不斷增加,對海外進口物品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大。
跨境電商從2014年的興起到經歷了2015年的全面爆發和2016年的大浪淘沙,2017年對跨境電商來說也將是個不平凡的一年,隨著新政的積極號令一出,跨境電商將向著品質化道路前進,這也是跨境進口電商未來的出路。
揚帆起航 跨境電商之路波濤起伏
在全球電子商務日漸成熟的趨勢下,跨境電商作為依附于互聯網發展的國際貿易新形式,呈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及自貿試驗區等國家戰略背景下,跨境電子商務已成為外貿產業中冉冉升起的“朝陽”,成為推動中國外貿增長的重要力量。
這條跨海之路看似一帆風順,卻并不平靜,在極速膨脹的產業背后,有人沖在了前面,卻摔了個跟頭。
2016年,財務部、海關總署等部門發布對于跨境電商的“4•8新政”,因為新政引起跨境電商行業的強烈反彈,有些跨境電商來不及作出反應就已經倒下,同時法律法規不健全、管理機制需完善、市場秩序待規范、跨境零售有瓶頸、跨境糾紛難解決等問題也成為跨境電商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痛點”。
沖鋒陷陣 網易考拉率先突出重圍
在政策調整下的大洗牌過后,暴風雪的背面是碧海藍天。跨境電商重新自我審視,整裝待發,這條出入在國門內外的航線將迎來一艘艘重新洗禮的戰艦,跨境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的黃金號角正在吹響。
在2016年發布的一份市場銷售份額報告中,網易考拉海購在跨境電商銷售份額中占比最高,已經為行業的風向標。
4月10日,網易考拉海購在德國法蘭克福舉辦2017歐洲招商會,多家歐洲知名企業與網易考拉海購達成合作。中國跨境電商平臺開始化被動為主動的走出去,并吸引到了歐洲媒體的關注,這也意味著中國跨境電商市場作為一個獨立概念首次引起了歐洲輿論的關注。
替用戶選商品,把關商品,給用戶好的價格,實現規模化采購的成本效率優勢,并保障售后服務。在這看似清晰明確的環節當中,又是什么讓網易考拉海購一躍成為了行業的領頭羊?
網易考拉海購ceo張蕾表示“網易考拉海購有自營,海外直郵,和第三方pop入駐三種模式。要做品牌的合伙人,就要幫助海外的品牌,快速的在中國落地,現在涉及的類目有母嬰,美妝,個護,保健品,奢侈品,美食,運動,戶外,數碼等等,是一個全品類的平臺。”
因為網易考拉海購做的是跨境電商的服務,因此所有的商品都要進入到中國的保稅區內。而中國的保稅區可以做跨境業務的倉儲面積是非常稀缺的。在抓住倉儲資源稀缺的這個關鍵問題之后,網易考拉海購快速獲取了最大的倉儲面積,在國內打通整個分倉網絡,這在行業里是絕無僅有的。
同時,通過海外業務中心建設升級、國際物流供應鏈布局增速以及精選歐洲國民品牌、傳世老店扶持入華等措施,網易考拉海購成為歐洲品牌的“中國合伙人”。
支撐網易20年來快速發展的產品理念,是極致匠心,追求卓越,這與很多德國品牌對于品質的追求是相似的。更好的保障品質體驗與口碑,“成為不少海外企業進入中國的首選平臺。”
在成為中國跨境電商市場第一之后,網易考拉海購也在積極從“精選商品平臺”升級為“品質品牌合伙人”,作為媒體型的電商,聯動中國的紙媒和線上媒體包括電視臺,為全球數量眾多的優秀企業與新興品牌提供包括品牌推廣、支付、運營倉儲物流等多方面的保姆式服務,讓消費者直觀接觸產品的生產過程,建立品牌信任,讓好產品深入用戶內心。
大浪淘沙 跨境電商產業重回新生
新政以來,百家跨境電商折戟沉沙,而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并未停滯發展。網易考拉海購在新政的余波中站穩了腳跟,成功坐上跨境電商進口業務的黃金席位。作為中國電商的后來者,網易考拉海購把握了歷史的機遇,實現了快速的彎道超車。
據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到2015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額增長一直保持在30%左右。2016年,隨著消費升級和海淘電商平臺的普及,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繼續擴大。2016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到6.3萬億元,僅海淘用戶規模就已達到4100萬人次。
在國家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提升以及“一帶一路”政策的深入推進,跨境電商行業必將迎來一個全新的發展契機。跨境電商想要繼續發展,需要不斷擴大選品和站點,或者在已有的選品和站點上做多層次的貨品體系,滿足個性化購物體驗;二是在售后服務領域,誰能完善消費閉環,誰就可能站到最后。
(新媒體責編:cj11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