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波音正在試圖飛越前所未有的重重云靄——作為全球航空航天業的領航者,世界上最大的民用和軍用飛機制造商之一,這個自負的大家伙從未想到有一天會惹上大麻煩!眾所周知的兩起空難和頻頻曝光的安全及監管漏洞,讓波音連帶美國航空監管部門面臨空前的信譽危機。
據路透社5月23日報道,美國聯邦航空局(FAA)此間在一份非公開簡報中通知聯合國航空機構成員,最早或在6月底批準波音737 MAX客機恢復服務,但這并不意味著已擬定讓這些客機重返藍天的明確時間表。盡管,波音公司此前發表聲明,已完成737MAX系列飛機軟件更新及相應的模擬機測試和工程驗證飛行,并積極地為最終的復飛認證做準備。
同在5月23日,來自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30多個國家的航空監管機構代表在美國得克薩斯州舉行了會議,探討是否允許波音737 MAX系列客機復飛。顯然,會議很難達成共識——在空難原因尚未定性的前提下,波音煞有介事地完成軟件升級的那個聲明成為一個笑柄。而據《華爾街日報》5月21日報道,美國航空監管機構不是“越來越相信鳥與飛機相撞可能就是埃塞航空波音飛機墜毀的原因”了嗎?
此前兩天,即5月20日,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主辦上述德克薩斯州會議的FAA表示,該局在批準波音的申請之前不需要征求其他監管機構同意,“但官員們表示,他們希望避免重演埃航事故后發生的情況,當時中國搶在其他所有監管機構之前,而且是在分析飛行數據之前下令停飛此型飛機。”
FAA的官員們是指,中國民航局(CAAC)于3月11日上午發布通知,要求國內運輸航空公司于當日18時前暫停波音737 MAX 8飛機的商業運行。FAA似乎并不承認自己的監管漏洞,認為“中方的行動過早,削弱了人們對全球航空監管體系的信心。”其時,所不容抹煞的是,CAAC因尊重事實敬畏生命而贏得了國際社會和國內民眾的一片贊許之聲。
而遭遇停飛損失的中國航空公司會沉默下去嗎?5月15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報道,中國大型航空公司正考慮聯合起來,就停飛波音737 Max飛機造成的破壞向這家美國飛機制造商索賠。文章分析稱,“中國三大國有航空公司(南航、國航、東航)可能是一支難以對付的強大力量。”畢竟,“目前中國停飛的96架737MAX飛機中,有53架來自這三家公司。2018年中國航線65%的乘客選擇這三家公司。”
對波音而言,一語成讖!5天后,東方航空成為中國首家提出索賠的航空公司。不過,東航否認就索賠事宜與其他航空公司溝通。5月21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在例行發布會上表示,波音737MAX機型在全球范圍被停飛,原因是出現了安全上的隱患,技術問題沒有解決,“對企業之間的商業行為,我們不便做評論,但是任何企業依法申索自己合法、合理的利益,這是無可非議的。”
當然,不止是東方航空,也不止是包括東方航空在內的三大國有航空公司。截至目前,運營737MAX8飛機的13家國內航空公司全部正式向波音公司提出索賠。5月24日,中國航空運輸協會(CATA)發出“積極支持和協助會員企業向波音公司索賠的聲明”。CATA表示,“根據測算,如B737MAX8飛機停飛至6月底,預計我航空公司已交付和待交付飛機共損失40億元左右。隨著時間推移,相關損失還將進一步擴大。”
波音官網介紹稱,737MAX是波音公司史上銷售最快的系列,迄今已獲得來自全球100家客戶的近4700架訂單。而中國航空運輸企業是B737MAX8飛機的最大用戶,按照2019年引進計劃,本將繼續引進該機型130余架。CATA因此指出,“此次事件導致的損失我們也是最大。”
以波音和空客兩大航空巨頭為焦點的美國和歐盟間的航空業反補貼爭端由來已久。與此不同,中國航空公司與波音公司剛剛開始的這場博弈也還只是“企業之間的商業行為”,但置于中美經貿摩擦的背景之下卻顯得意味不同尋常。中國航空運輸企業不僅獲得了社團組織CATA的支持,更是獲得了國內廣大民眾的聲援。
直面波音,直面財雄勢大的巨無霸,毅然選擇維護自己正當權益的中國航企,從此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
(《人民交通》雜志2019年6月號卷首語)
(新媒體責編:xhyz2019)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