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時間闖進全球突破性品牌40強,ofo怎么做到的?
廣告圈前幾天因為一個榜單很熱鬧。
這個榜單,就是今年Interbrand公布的“2017全球最具突破性品牌”榜。
簡單地說,這是一個篩選標準極其嚴苛的全球性榜單,排在前幾名的基本上是蘋果、谷歌、可口可樂等。而在國內,歷來只有華為、聯想這種市值超過1000億的老牌大公司。
而這個“最具突破性品牌榜單”就是要找到移動科技、人工智能等新興市場上的最優秀創業玩家,審視的是品牌主導型新興企業,不僅需要企業擁有獨特的業務模式,還要通過簡明性、相關性、區分度、存在感、受眾互動性5方面進行綜合評判。
ofo的入選,則毫無疑問的給了所有的品牌人和互聯網人一個意外,也給共享模式帶了一些新刺激。
W
冷靜下來,更多的人會問這樣一個問題:
共享模式那么火、共享單車那么多,紅橙黃綠青藍紫,顏色都湊夠了一條彩虹。
為什么得獎的是ofo?
其實,整理一下ofo的品牌邏輯,你就會發現,這個問題,并不難回答。
1
品牌格局,不止夠大,還要夠遠
大部分人都知道ofo在校園和城市領域深耕細作、成效顯著。
但很少人知道,ofo的品牌國際化思路和全球化布局,戰略和戰術都值得稱道。
從今年3月,蘋果的CEO庫克來中國,行程從ofo的總部考察開始。一個行動就暴露了ofo的“野心”,圍觀群眾猜測的可不光是資本層面的看對眼,他們甚至想到了下一個巨量級應用平臺的合作可能。移動互聯網的前輩和共享行業的新老大,能搞出什么事情,是群眾的想象力,也是ofo的品牌布局力。
接著就是4月,雷軍曬了一張哈佛校園滿屏ofo小黃車的照片,評論瞬間就炸成了震驚部。如果說阿里的上市,是告訴全球市場,中國企業已經是不容小覷的商業力量,那么ofo把美國常青藤染黃,就是用真實的產品力和品牌力向市場證明,ofo絕對是國際玩家。不同于老一輩創造的中國制造,ofo是年輕的,充滿能量的中國新品牌的代表,這樣的品牌力,Interbrand怎么會忽視?
隨著和聯合國共同發起一公里計劃,ofo的品牌行動力也越來越強,給世界造個符號,這是中國企業家前輩可能無法設想的事情,就像可口可樂讓全世界誤解了圣誕老人的紅色套裝一樣,誰又敢說,從ofo開始,黃色就不能變成自行車的代名詞嗎?
而發射民用共享衛星,推出X計劃,則是ofo把發展的軌跡,從地球,延伸到太空。造星的故事可以一直講下去,但從造星的這個品牌動作開始,ofo已經絕對可以稱為世界一流品牌了。
而這一切,都發生在僅僅半年時間內。這樣的背景下,我想Interbrand大概第一個選出的就是ofo吧。
2
用心的,才會被記住
當然,會有人說,有錢當然想怎么擴張就怎么擴張,這是資本的力量不是ofo的力量。這種看法,毫無疑問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且不說ofo海外版是根據歐美用戶的身高、體型和騎行習慣而選擇了不同的車架,更好地適應了歐美人的體型。就APP來說,ofo已經組建了外籍工程師團隊負責設計與開發工作,更好地推進了海外版APP的上線,還有肌肉車這樣的產品去應和更多專業騎行者的需要。
舉個更早一點的例子,同樣的快速推進城市,ofo就根據不同的新進駐城市設計了不同的海報,區隔于大多數品牌的Ctrl+C然后Ctrl+V,不同的海報毫無疑問會給人留下更好、更用心的印象。
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用心,則是ofo“改名”一事。
在共享經濟的風口浪尖上,ofo竟然果斷放棄了“共享單車”四個字,轉而使用眾多用戶賦予的“小黃車”這個名字。都知道互聯網傳播需要品牌人格的塑造,把新媒體營銷玩的很6的杜蕾斯操盤者就說,他們一直堅持的,就是把杜蕾斯塑造成有性格、活生生的人,不放棄任何一個能和消費者交流的機會。小黃車的做法是有接近之處的, 共享單車的名字更多是概念,資本在乎,消費者不在乎,ofo選擇了小黃車的名字,是對自己品牌基本面的堅持:概念不是品牌,還也是個對消費者誠懇的表態:我更在乎你們的在乎。這個動作背后的品牌邏輯遠大于產品邏輯,尤其是這周圍觀了“毛巾大戰”以后,我更覺得值得那些為概念而打的火熱的企業好好研究下。
3
做營銷,你得會玩
做品牌,都離不開營銷。
只是,不同的營銷手段,帶來的不同結果,是截然不同的。
鮮肉代言毫無疑問是迅速帶來流量的好事,但是如何把新鮮流量轉變成忠實用戶,是值得每一個品牌思考的事情。
比如簽約鹿晗,ofo就玩了全國點亮LH拼音的騎行活動,更是以沖擊吉尼斯世界紀錄為理由,讓鹿晗粉絲一秒鐘變ofo用戶。
這種流量間的互相轉化,不止是品牌層面的優秀案例,仔細看看,應該還能給很多困擾于流量轉化的從業者一點啟發吧。
再說日常營銷,是很多品牌從業者的老大難話題,出彩難,消費者不買單,但又不得不做,ofo做的怎么樣呢?我覺得,很巧。
比如和麥當勞連手打造品質生活概念,其實摩拜也做了類似的事情,但選了很小眾的Wagas,相比,ofo就做的更有針對性。用黃色這個概念把國民快餐和國民單車串了起來,明處是大家一起搞事情,暗處則是彼此品牌的背書,就不是單純的為了做而做了。
日常營銷的另一個關鍵就是快速響應。很多品牌都把快速理解成追熱點,但對不對呢?ofo的另一個案例可以拿來分析一下。短視頻營銷是今年的熱點,經常是一個大號出來所有品牌都跟著追,ofo選擇了歪果仁研究協會, 而且是在歪果仁快速走紅的上升期與之合作的唯一品牌,更重要的是,在歪果仁的視頻取得4萬轉發、2000萬播放量之后,人民日報點名了外國人心目中的新四大發明,又把單一的營銷動作提升到品牌影響力的層面。可見快的意義,就不是招個小編追追熱點這么簡單了,不僅要有預判和分析,還有時刻把握品牌的大格局,是最見真功夫的環節。
4
年輕的團隊,深刻的使命感
據說,ofo的新車型即將在鳳凰、飛鴿等百年品牌老廠里生產,還會把鳳凰的logo印在小黃車上出口海外。這不僅是中國被稱為“自行車大國”時候的集體記憶。還像是小扎說的,我們作為千禧一代,僅僅找到我們個人的目的或使命是不夠的,我們這一代面臨的挑戰是,要創造一個每個人都有使命感的世界。
2歲的ofo——使命感對他們來說,好像是個一直在的命題,他們說自己的使命,是讓世界沒有陌生的角落,這與其說是對自行車的狂熱,不如說是對這個時代的責任吧。90后企業明星換了好幾撥,大家常常看到的是個性和沖動,但看ofo的自我認定,我會覺得,這群年輕人,是不一樣的。
就如同正如Interbrand首席內容官PaolaNorambuena在榜單報告里總結一樣:“在諸多有競爭力的公司中,我們根據嚴謹的品牌優勢評估選擇了ofo,而不是摩拜。從各個方面而言,ofo的品牌都更有辨識度、更具規模,同時品牌體驗在使用的過程中深入人心。”
O
共享經濟是一個風口,它能讓企業飛起來,卻不一定能讓企業扎下去。
年輕的團隊、新鮮的血液、敏銳的洞察、全面的大局、花樣的玩法。這些都是讓ofo飛起來的重要原因。Interbrand給ofo的肯定,我想應該會讓他們走的更堅定吧
(新媒體責編:cj11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