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勢頭減弱,汽車企業再次迎來一波復工潮。
記者粗略統計,2月24日,包括豐田汽車成都工廠、上汽大眾安亭工廠、揚州儀征工廠和長沙工廠、上汽通用等車企復工。這也是繼2月10日和2月17日之后,汽車企業迎來的第三波復工潮。此前,一汽紅旗、一汽-大眾、東風日產、華晨寶馬、北京奔馳等車企均已復工。
從復工形式上來看,車企多以“云辦公”、輪崗制、彈性錯峰等辦公方式為主,柔性的辦公制度最大限度地減少了人員流動,為復工后的防疫工作帶來了保障。
中汽協公布的調研數據顯示,截至2月18日國內汽車行業的復工率已超過75%。
復工不完全等同于復產
盡管眾多車企已復工,但所涉及的崗位多集中在銷售、公關以及行政職能等部門。所以企業所稱的復工并不完全等同于復產。
“相較于復工,工廠復產要走更多的行政流程,以獲得地方政府的批準,而目前我們統計的汽車企業工廠復產率已接近企業復工率。”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此外,已經復工的工廠產能也并未完全恢復,多為單班生產,此前正常情況下多為三班制生產。如一汽-大眾位于佛山的華南基地一、二期工廠人員分三批次返崗,預計2月26日公司內部員工6068人全部到崗,產能預計達到25%,隨著一期工廠2月27日正式復產后,屆時產能預計達到75%。
廣汽豐田在生產安排上也同樣采取分階段陸續恢復生產的方式,首先恢復凱美瑞、漢蘭達等熱銷車型的生產,并在2月17日~22日進行生產線A、B班出勤及休息日的調整,同時針對人員不足的情況采用班組長頂崗,生產線之間進行互相支援的方式,以確保人手充沛。
“受制于交通因素不能到崗、被隔離在老家不能到崗以及到達工作所在地還需自行隔離14天等因素的限制,很多企業都面臨人手不足的情況,這也直接導致了工廠產能無法完全恢復的現象發生。”許海東表示。
一季度產銷降在所難免
不可否認,制造業承擔著防疫物資生產和經濟恢復的先行責任,在全國防控疫情取得初步成效時,制造業的先行復工至關重要。在這個過程中,一線操作工成了復工的主力軍。
在此次疫情中,車企玩起了“人才租借”。如,2月16日,華晨寶馬在恢復沈陽工廠生產的同時,依托華晨集團共享用工平臺,調劑集團外部50人應急緩解用工緊張狀況;一汽豐田也通過華晨集團共享用工平臺租借了220名成熟的技能工人,保證了天津工廠的復工復產。
所謂共享用工,是指在乙方人員富余情況下,將乙方員工共享給甲方使用,共享期滿后退回乙方的情形。被共享員工勞動關系不變,僅工作地點和場所發生變化,接受甲方的用工管理,乙方同時協助甲方管理。
有分析認為,疫情防控期間,這種共享用工模式不僅可以幫助擁有大量待崗員工的企業緩解工資壓力,保障現金流,還可以幫助部分企業解決因為業務突然暴漲引發的用工荒問題。
乘聯會數據顯示,受春節假期和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2月上半月(2月1日至16日),國內乘用車廠家零售銷量為2249輛,與去年同期的2.9萬輛相比大跌92%。
乘聯會分析認為,2月份汽車廠家銷量將大幅低于預期,預計銷量同比下跌70%左右。1~2月累計銷量預計同比下跌近40%。
此外,據國際咨詢巨頭HIS的預估,如果中國汽車行業能夠在2月10日完成復工,一季度整體銷量下滑可以控制在20%之內,但隨著湖北復工時間的繼續推遲,我國汽車市場一季度的產銷量同比大幅下滑將在所難免。
作為全國的汽車工業重地,湖北省內聚集了多家車企及其生產基地,包括東風集團(含東風本田、東風日產、東風雷諾、神龍汽車等),以及上汽通用等。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湖北省汽車產量達到224萬輛,占全國的8.8%。
而在其他省市,復工復產的企業已經開始在規劃自己的“補產”計劃。“受延期開工和疫情對供應鏈的影響,我們1、2月份的整車產量沒有達到公司預定的目標,隨著復工的有序開展,我們將在3、4月份恢復正常產量,并從5月開始全力補產,預計11月份我們將把損失挽回,實現全年總量目標。”一汽-大眾相關負責人此前向媒體表示。
同時,東風日產方面也表示,未來將根據供應商的情況合理安排企業生產工作,并對整體市場環境及整體產銷進行研究,適度調整短期生產計劃。
“一季度的銷量降幅或將超過20%,如果不考慮特殊因素帶來的風險,今年3~12月份,乘用車市場仍具有實現正增長的可能性,全年增幅預計會有1%左右。”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預計,今年4月底,除湖北地區外,全國汽車市場將企穩回暖。而受疫情影響,部分地區公共交通暫時停止運營會加大對私家車的剛需,這或將推動無車用戶購買車輛。
(新媒體責編:zfy2019)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