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爾塔拉”源于蒙古語,意為“青灰色的草原”。如今,這片擁有著悠久歷史的“青灰色草原”處處煥發著綠的生機與活力。
全國園林城市博樂,美麗口岸城市阿拉山口,精品宜居城市精河,“神山圣水西域泉都”溫泉……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舉全州之力加快“電化博州”建設,實行電能替代,推廣新能源汽車的示范和應用,成為全疆首個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示范點。
純電動汽車帶來的綠色生活
家住博樂市南城區的市民李夢,在位于北城區的一家房地產公司工作。雖然自己有車,但她卻堅持乘坐公交車上下班。“自己駕車雖方便,但不如乘坐公交車環保、節能、省錢,尤其是電動公交車,超靜音、超平穩,既舒適又快捷。”8月18日,李夢在接受采訪時說。
綠色出行,公交先行。
乘坐1路純電動公交車由南向北,郁郁蔥蔥的綠撲入眼簾。湖面如鏡、綠意環繞的開屏湖,氣勢恢宏、功能豐富的“兩個中心”,造型別致、意象獨特的風帆廣場,蜿蜒秀麗的博爾塔拉河延伸至遠方……
行在風景中,車與自然渾然一體,相得益彰。
據博樂市陽光公交公司副經理李林介紹,目前,博樂市已投入使用純電動公交車24輛。近期,經招標采購增加20輛用于2路公交車更新,預計10月底投入使用。“政府高度重視,不斷加快天然氣向純電動公交車轉化。我們計劃未來3年內,逐步將7路、101路、1路等公交車更新完畢,屆時博樂市純電動公交車將達到148輛。”
根據《博州電動汽車及充電設施規劃報告》,預計到2020年,博州計劃推廣電動車1900輛,其中,公交車160輛、出租車446輛,物流及環衛車75輛,景區觀光車90輛。
充電設施為綠色出行續航
8月19日清晨7時30分,博樂市陽光公交公司工作人員劉東正在檢查整齊停放在南城1路、3路、6路車停保場充電站內的電動汽車儲電量,確保純電動公交車當天順利運行。
在賽里木湖景區,17個充電樁已建設完畢,預計9月下旬投入使用,未來計劃建設46個,為景區觀光車輛運行提供動力保障。
據悉,目前投資2000萬元的2座新能源電動汽車充電站已投入使用,分別位于博樂市南城1路、3路、6路公交停車場、西線客運站,各配置14臺750伏120千瓦直流雙槍式快充一體機,可滿足28輛純電動公交車充電。
作為北疆交通要沖,目前,精河縣已建交流充電樁23個,計劃在“十三五”期間建設10個充電站,分散式充電樁118個。隨著充電設施的不斷完善,將為沿途綠色交通出行提供動力。
2016年7月28日,由9個國家的11支車隊組成的80天純電動汽車環球之旅在精河縣順利完成中轉充電工作,一時間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
未來三年內,博州將在博樂市、阿拉山口市、精河縣、溫泉縣、賽里木湖風景區和五臺工業園區建設30個充電站,共建設公共充電樁1327個,滿足1900輛電動汽車充電需求。
為支持新能源汽車在博州推廣應用,國網博爾塔拉供電公司提前做好電動汽車電力供應項目儲備,確保充電站安全穩定。并積極做好充電設施規劃編制,計劃逐步構建以縣市城區為中心,重點鄉鎮為支點,主要公路沿線為鏈條的充換電網絡。
電動汽車為綠色經濟添動能
充電2小時,運行200公里。純電動汽車節能更節本。
“去年12月至今,從24輛電動公交車的運行情況來看,純電動公交車發動機性能好,無須像天然氣公交車大修發動機、一年換兩次機油,修理保養費用可節省6萬元。從使用天然氣和電能成本看,可節約費用43萬元。同時,購入純電動汽車,國家還有補貼,長遠看,新能源汽車前景廣闊。”李林如是說。
為推動技術創新和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博州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分別在精河縣和五臺工業園區引進電動汽車生產廠商和組裝廠家。
2017年,精河縣中亞新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資1億元建設辦公樓、研發樓及充電樁廠等,計劃年底投入生產,成為自治區11家電動汽車充電設施運營商之一。目前,由該公司負責的賽里木湖風景區充電設施項目正在建設中。
“經多方考察,我們選擇將企業落戶精河工業園區,以博州為試點,向全疆推廣充電設施產品。計劃年底引進生產1000臺充電樁生產線,次年達到年生產量3000臺,目前已與和田、克拉瑪依等地初步達成合作意向。企業將用優質的服務和產品為全疆電動汽車提供動力保障。”精河縣中亞新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姬曉楠說。
博州以新能源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試點為契機,推動電采暖、工業領域電能替代,新建電能替代項目327個,推進節能減排,降低各領域生產成本和群眾生活成本。已實現電能替代4億千瓦時,有效提高清潔能源在本地的消納能力,持續改善著生態環境。
原標題:電動汽車:釋放博州綠色發展新動能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