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吹’得有點過了,人們想要在2021年實現全自動駕駛汽車是‘沒戲’的。”不久前,福特汽車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吉姆·哈克特(Jim Hackett)給自動駕駛潑了一盆冷水。在汽車制造商及科技公司關于無人駕駛領域的“競賽”及聯合開發熱情達到空前高漲的當前發出如此論調,吉姆·哈克特可謂其中一股“清流”。
無人駕駛是畫餅還是未來趨勢?在未來沒有到來之前,這是一個無解的問題。但這一問題并非無人關注。
2013年9月,在全新奔馳S級中國上市會上,一輛駕駛座無人的奔馳S500智能駕駛試驗車駛上舞臺,隨即,業內就無人駕駛是趨勢還是畫餅展開過討論。當時,奔馳計劃2020年前推出首款量產無人駕駛汽車;日產宣布2020年推出價格合理、節能的無人駕駛汽車;科技狂人埃隆·馬斯克則揚言三年內,即2017年9月之前,推出無人駕駛汽車。當時,無人駕駛已是熱門話題。
如今,無人駕駛勢頭更猛。百度CEO李彥宏乘坐無人駕駛亮相北京五環,曾讓與之相關的無人駕駛概念股全線飄紅;目前如奔馳、福特、奧迪、通用等大多數企業的自動駕駛在L4級別;奧迪推出全新一代A8,成為首家在量產車上配備L3級別自動駕駛的車企。據了解,無人駕駛汽車分為五個等級(Level 0-4)。其中 L3 等級對應高度自動駕駛,L4 等級對應無人駕駛。
有人預言,到2025年,無人駕駛汽車將占全球汽車銷量的10%,每年銷量超過千萬輛。在如此巨大的蛋糕刺激下,繼被電動汽車聲稱“顛覆”之后,國內互聯網公司又紛紛提出打造無人駕駛汽車以顛覆中國汽車產業的口號。企業間圍繞自動駕駛聯盟造車,成為當下最為熱門的話題。
聯盟造車成熱潮
“車企與高科技企業、出行公司的產業融合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景馳科技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王勁曾在一次發言中介紹。無人駕駛產業鏈較長,一家難以成事,依靠聯合的力量實屬必然。
據了解,無人駕駛汽車會用到地圖、人工智能、傳感器感知和計算機視覺等諸多高精技術,需要高端處理器芯片、強大計算和數據處理能力的緊密配合,其復雜程度并不是單一技術和設備的拼接,而是汽車制造商和供應商之間融合的生態系統。單靠企業的自身力量難以突破無人駕駛汽車的產業化難題。
“對于車企來說,需要芯片公司為其制造芯片、編寫程序、優化算法;而互聯網公司也需要通過主機廠收集各個汽車用戶的自動駕駛數據,從而進一步優化自己的硬件和軟件。”一位無人駕駛領域的專家如是說。
目前,最為外界看好的聯盟大約是寶馬、英特爾、大陸、德爾福、Mobileye組成的自動駕駛造車聯盟。聯盟中,寶馬負責駕駛控制、動力學、整體功能性評估、原型車生產;英特爾負責解決數據中心的計算能力,包括傳感器聚合、駕駛策略、環境建模、路徑規劃,處理器、固態硬盤,人工智能平臺等訓練和模擬基礎設施等;Mobileye 則擅長計算機視覺處理,同時結合英特爾 CPU 和 FPGA 技術構成的中央計算平臺,集成到每一輛自動駕駛汽車中;而作為 Tier1(一級制造供應商),德爾福與大陸的加入更多地扮演技術集成的角色,將一堆部件結合成一套“總成 ”。
在其他整車企業中,北汽集團宣布在智能駕駛的量產上,L1和L2級別將主要和汽車供應商進行合作,比如博世、大陸、德爾福、Denso、Mobileye、和TRW Automotive進行相應合作。而到了L3和L4級別,北汽則將在供應商之外,開始一些跨界合作和一些產學研合作,除了上述的博世、德爾福,還有百度、華為乃至清華大學等。
此外,谷歌與克萊斯勒、共享出行公司Lyft合作;通用收購了名為Cruise的無人駕駛公司,投資了Lyft;福特則投資了名為ArgoAI的無人駕駛創業公司,并且在硅谷額外創辦了一家注重技術的子公司;汽車出行運營商Uber收購了無人駕駛公司Otto;愛立信、英特爾、豐田、日本通訊服務商組成的汽車邊緣計算聯盟;豐田與英偉達加速推進自動駕駛研發的合作。而在國內,阿里巴巴與上汽系車企關系緊密,騰訊則與長安、奧迪等有合作,百度與奇瑞等諸多企業進行合作。
車企趨向冷靜
然而,即便在當前狀況下,也有觀點認為,以中國的路況,無人駕駛汽車20年內也難成氣候。在無人駕駛發展最火的時候,將無人駕駛汽車是趨勢還是畫餅這一問題再次提出,也許更加具有警示意義。
車企對于自動駕駛短期內難以實現的冷靜也許在今年的CES展已可見一斑。在今年的CES展上,奔馳主打車內養生、寶馬側重車內生活、本田打出造有感情的汽車,汽車企業已經不再將自動駕駛列為宣傳點,反而轉向消費者的車生活。
國內各種無人駕駛汽車挑戰賽 郭躍攝
而吉姆·哈克特更是直接給2020-2021年推出無人駕駛汽車的“競賽”潑了一盆涼水。在他看來,“如果你想擁有一輛能夠在無論任何路況、任何時間——包括嚴寒雨雪的情況下,都能把你帶到任何地點的汽車,那么到2021年恐怕還是實現不了的。每個制造商都會給你這個答案。”盡管福特并未放棄自動駕駛領域的研發,并新近在自動駕駛領域申請了兩個新專利:可收起的方向盤和腳踏板。
無獨有偶,蘋果公司也已經改變了對自動駕駛的期許,改為開發在局部可控區域行駛的汽車。據外媒報道,在對自動駕駛汽車技術進行了大規模投資之后,蘋果公司已經不再致力于開發自主品牌汽車,而是開始開發在公司辦公樓之間接送員工的班車。
有相關機構預測,在2020年全球自動駕駛汽車的銷量,也僅僅是占到整體汽車銷量的10%~15%,還難以形成一定的規模。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屆時量產的自動駕駛汽車可能還僅是L3級別,想要實現全自動駕駛恐怕還得等到2040年。
而在此之前,對于汽車企業來說,愿景雖美,近渴難解。在汽車的機械故障、智能駕駛系統故障,汽車互聯網黑客攻擊無法避免,無人駕駛的安全性難以保證的情況下,不如讓2020年、2021年要推出的無人駕駛汽車,再飛一會兒。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