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能源車的逐步普及,新能源市場的發展愈發受到重視。10月18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的2017(第五屆)中國國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展,使得新能源汽車企業參與者迎來了一場權威認證。
作為亞洲第一大新能源汽車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風向標,該車展至今已連續舉辦4屆,是唯一的國家級節能環保汽車專業展覽展示平臺。在這個展示平臺上各大參與者紛紛拿出殺手锏展示自己的產品技術。
上海聯孚集團便是這接受檢閱的一份子。
歷經極寒驗證
公開資料顯示,聯孚集團主要致力于研發生產新能源整車和新能源汽車高端核心零部件產品,主要生產基地位于黑龍江哈爾濱、齊齊哈爾和山東樂陵及河北固安。對于這一產品布局,上海聯孚集團副總裁,北京聯孚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白曉亮直言,“我們的產品能夠歷經極寒挑戰,是經過市場驗證的產品,在東北市場都能獨樹一幟,在其它市場,我們很有信心。”
聯孚集團副總裁白曉亮(左)接受新浪汽車專訪
確實,坊間對于新能源車在冬季續航里程會大打折扣心照不宣,但是,聯孚集團卻選擇了迎難而上,白曉亮坦言,“這與我們董事長張根發軍人出身,有一定的民族情結,同時我們布局東北也與近些年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這一政策有密切關系,綜合以上兩點我們選擇東北發力,為振興工業貢獻一份力量。”
除了情懷之外,聯孚集團根據東北地區的地形和天氣的特點,設計的新能源客車的耐寒、抗寒系統優異,非常能適應東北甚至東北亞地區的氣候。“我們針對東北特殊的氣候環境專門開發了高寒地區專用客車,不僅保障了低溫情況下的正常啟動運行,還解決了汽車在車內外溫差巨大的情況下,仍能保持車窗玻璃清晰透明的技術難題。”白曉亮強調,聯孚集團是憑著過硬的技術在東北市場站穩腳跟。
后進者的倔強
作為強者如云的汽車行業,聯孚集團作為后入者優勢或許并不明顯,但聯孚集團董事長張根發在公開場合表示, “2017年是聯孚集團的開局之年,我們已經實現了良好的開端,我們有信心把新能源汽車民族品牌做大、做強,實現穩固的可持續發展。” 在信心的背后,張根發強調,“安全與責任,是聯孚集團品牌主張的核心。我們始終致力于以聯孚汽車新能源產業推動城市發展,用我們的不斷努力為社會提供新能源客車的解決方案。”
公開資料顯示,聯孚集團自主研發了新能源汽車專用電機、整車控制器、太陽能電池等多項核心技術,申報各類專利70余項,獲批上海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4項,2009年被授牌為高新技術企業。
在本屆新能車展上,聯孚集團以“地球新動力,智享新生活”為主題,攜旗下明星客車——HKC6123CHEV混合動力公交車和HKC6110BEV純電城市公交車、新能源專用電機電控、車用太陽能光伏組件產品亮相,。
在整車方面,聯孚集團的新能源客車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主力。天然氣客車的應用在節能、環保、安全及經濟性方面表現出越來越多的優勢。新能源場地用車是國內唯一將太陽能發電技術應用到整車上的新能源車輛,實現了太陽能發電與蓄電池發電的完美結合。
此次展出的聯孚新能源客車,不僅外形設計上采用歐洲流行造型元素,具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安全方面也采用了全封閉環承載式車身結構、國內領先的360環視系統、無線感覺煙霧報警系統和自動破窗裝置,確保安全行駛無憂。
“智能網聯化不是乘用車的專有產品,聯孚客車也將環保、美學、智能、經濟共冶一爐,讓人們感受到“智享城市新動力”的出行魅力。”白曉亮強調,“汽車將會是移動的智能化設備。”
未來驅動綠色出行
值得一提的是,聯孚集團在汽車領域或許是新兵,但是,在零部件自主研發方面早已有所布局。此次,聯孚汽車也展示了擁有知識產權自主研發的專用電機,采用 V型內嵌式稀土永磁結構,結合整車布置方式一體集成,具有體積小、重量輕、能量密度高等優點,完全滿足整車對驅動電機的負載特性、溫度特性、早生、振動、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聯孚汽車帶來的電機控制系統,是以 TMS320系列 DSP 芯片為核心組成的全數字矢量控制系統,可以實現速度控制、力矩控制、再生控制等控制模式,完全滿足汽車驅動行駛時的動力需求,這些產品充分展現了聯孚在電機、電控系統及零部件方面的最新科技研發成果。
對于未來產品規劃,白曉亮透露,聯孚集團提前布局了太陽能產品的研發生產,實現了太陽能發電與蓄電池發電的完美結合,具有太陽能驅動、蓄電池驅動和混合驅動三種工作模式,由整車控制系統根據天氣和工況自動進行切換。
而對于未來市場布局,“未來,聯孚集團將進一步加速布局國內市場的步伐,同時也將會布局一帶一路國家。”白曉亮強調,“在電機、電控等核心技術領域孵化培育更多的科技人才,為中國掌握越來越多科技核心技術貢獻力量,為中國新能源汽車走向世界助推助燃,為長遠發展創造更廣闊的舞臺。”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