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賣好車CEO李研珠應邀參加2017中國汽車流通行業年會暨博覽會,分享賣好車用互聯網思維解決汽車行業問題的經驗。15日,在汽車經銷商發展論壇上的演講中,李研珠用“三車”案例分別剖析行業傳統現狀與互聯網趨勢的矛盾,并指出汽車行業發展30多年,急需真正變革。他還介紹到,賣好車持續在流通基礎設施發力,已首創經銷商“0元”拿車全新交易模式。憑借在汽車流通場景下的互聯網賦能深耕,搭建全國最大流通體系,賣好車在本次年會上也榮獲“互聯網+”實踐先鋒獎和卓越貢獻獎兩項行業大獎。
溧水經銷商拿不到溧陽的車
在會上,李研珠分享了一個經銷商的案例。他說,南京溧水某經銷商為尋找“2017 BMW X5 xDrive 35i M運動型”,在能聯系到的經銷商范圍內得到的回應是沒車、不賣,甚至沒價格,而我們通過賣好車平臺搜索看到,溧陽就有經銷商已上架出售這個車型,距離相當近。對此,李研珠明確指出汽車流通中車源信息不對稱問題相當嚴重,引起臺下經銷商的共鳴。除此之外,車源信息虛假、交付定金之后拿不到車等問題也比較突出。李研珠表示,互聯網思維強調用戶主體服務意識,重視用戶反饋,以用戶需求為導向解決行業問題,目前行業現狀與互聯網時代用戶體驗相差甚遠。
對此,面對信息錯位、詢車、確認等各種繁雜流程痛點,賣好車依托互聯網技術打通車源供應信息系統,簡化其流程,并把尋車過程中的檢索、查詢、溝通等搬到移動端口,使得經銷商隨時隨地按需所取,在源頭大大提升了流通效率。據李研珠介紹,目前平臺已有超十萬的車源信息量,給廣大經銷商建立了全新的信息庫。
兩千公里,耗時9天
在倉儲物流節點,它一方面影響著經銷商的資金流動,另一方面也深度影響終端消費者的購物體驗。李研珠演講中提到,某經銷商將一輛2016 Mazda MX-5美規車從寧波港發到西安,運用傳統物流,中間多次流轉,兩千公里耗時9天,這種單向循環運輸體系,加大了經銷商的物流成本壓力,也拉低了整個汽車行業的流通效率。期間,運輸軌跡的無法實時追蹤也被經銷商吐槽,更不用說運輸途中出現的刮蹭、丟車等現象。李研珠表示,互聯網是解決行業效率的工具,也降低用戶成本,其將在汽車流通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通過“好車倉儲+好車運輸”,賣好車建立了高標準的物流配送體系,為經銷商提供防損保證和大批量汽車交易后的汽車存儲服務,實現大汽貿商和廠家的無縫對接,再通過經驗大數據和平臺大數據,進行協同管理,提高市場周轉率。據了解,賣好車已投入運營300+倉庫,構建“1900條干線+1.8萬條支線+8個一級運輸樞紐”的物流網絡,覆蓋31個省市自治區,為全國近10萬家經銷商提供物流基礎服務。
“一堆車”,一堆金融問題
至于金融方面,現在移動支付的普及,一部手機幾乎可以解決所有支付場景,而在傳統汽車交易中,李研珠用“一堆車”的案例讓我們看到了另一種現實。他說到,天津港13臺途樂在16點放款,而由于傳統銀行轉賬限額,上游未收到全款,導致經銷商當天不能提車;同樣在天津港的1臺酷路澤5700款項成功,并已經安排物流提車,但車輛手續沒辦完,也只能第二天提車;此外,李研珠還相繼舉了5臺君越、1臺奔馳GLS和1臺埃爾法三個例子,表示財務工作作息,物流、出庫等手續,這些因素都在制約著汽車交易的最終達成,這也表明了互聯網這一極簡化藝術并沒有得到有效運用,“三流”之一的金流改革迫在眉睫。
針對金融支持,李研珠介紹到,賣好車已經在進行著汽車全產業鏈的服務創新,貸前、貸中、貸后等都實現了智能操作。通過自動匹配經銷商的實際需求,簡化經銷商的申請步驟,并通過反欺詐大數據模型降低金融風控。互聯網思維更強調用戶服務理念,值得一提的是賣好車在臨近還款時設置了人性化的自動提醒功能。李研珠介紹,賣好車打造各大銀行統一平臺,雙向打通業務和財務系統,一切操作線上完成,擺脫傳統操作費時費力,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效率。
“0元、3分鐘、1臺車”全新行業交易模式
據了解,賣好車目前面向經銷商的金融服務總額已達150億,近期更是推出了“0元、3分鐘、1臺車”的全新交易模式,讓汽車經銷商走進“0元”拿車時代,得到了行業的支持和認可。李研珠介紹說,經銷商遇到消費者提出指定的購車需求,在賣好車平臺拿車無需繳納保證金,3分鐘就能完成檢索車輛、鎖定車輛、擔保授信、交易發貨等環節。
全新的交易模式伴隨的是全新的金融產品,賣好車推出“秒車庫”,將車源、資金、倉儲物流等供應鏈體系流程打通后,針對經銷商推出的平臺流通服務,將提升汽車流通的效率。李妍珠表示,希望通過這類產品將經銷商拿車的成本降低30%,同時將汽車物流的速度提升25%。
演講最后,李研珠明確表示,效率不提,下沉難擁,而不擁抱下沉渠道,則沒有未來,這對我國汽車流通基礎設施提出更高要求。信息流、物流、金流,三流一體,構成我國汽車流通行業基礎設施流,李研珠強調,賣好車目前打造的是汽車垂直電商平臺B2B 3.0模式,深度介入汽車產業鏈交易環節,并將繼續注資流通基礎設施建設,讓流通效率再上一層樓。
(新媒體責編:zpl)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