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端牽引繩、提拉繩慢放,輔端牽引繩、保護繩慢收。”訓練場上,伊寧市森林消防大隊一中隊中隊長楊利軍正在組織指戰員進行斜向救援訓練,彼此之間的默契配合,操作手迅速被下放到被困者位置展開營救。
為持續牽引帶動綜合救援專業訓練向深層次發展,加速推動救援能力生成。連日來,伊寧市森林消防大隊對標全災種、大應急、跨區域的任務需要,扎實開展“崗位大練兵”活動,全面提升指戰員綜合救援能力。
上升、下降在繩索救援技術中是一項難度較大的技術,操作過程繁瑣、費力、風險性高,對操作人員的裝備掌握情況和專業技術要求很大。訓練前,楊利軍中隊長組織全體人員充分活動身體,提出明確要求,強調注意事項。并對今天所要學習的多器材基礎下降、單雙繩上升、下降轉換技術、微距上升、微距下降技術等技術進行細致講解,并就前期培訓成果進行再學習、再深化。
繩索救援不僅是對身體的磨練,更是對腦力的考驗,要求指戰員既有超強大腦又是最強工匠,環環相扣,步步小心。“同志們,我們現已到達指定地域,當前模擬情況為,河流對岸有一名受困群眾,我決心采取繩索橫渡救援技術將群眾運送至安全地域,現在開始行動。”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救援小組人員迅速進入各自位置,有條不紊的進行繩索救援系統搭建,救援人員通過搭建繩橋橫渡的方式接近“傷員”并幫助其穿上安全防護裝備,隨后再次通過繩橋到達安全地域。
“把戰備向實戰靠攏靠,把訓練當成打仗落實”。地震救援是一項專業性要求極高、救援過程負重的技術,不僅要深諳地震救援理論、救援裝備性能參數、裝備使用方法以及安全注意事項,而且對救援人員的綜合體能有極高的要求。“加壓,停!”“觀察情況,放置墊木”,頂撐救援技術雖然主要圍繞頂升與支撐開展作業,但更要在技術上比熟練、在程序上比規范、在作風上比堅毅。
“日復一日訓練,就是為了保持最好的身體狀態,在危急時刻零失誤。在真實的救援現場上,火焰的溫度可能更高,受困者的情況可能更復雜,只有經過了刻苦的摸爬滾打和演練實踐,才能快速成功處理險情,更好地踐行‘竭誠為民’的莊嚴承諾。”曹孔飛大隊長說到。
來源:伊寧市森林消防大隊
(新媒體責編:wan123)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