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前,滿懷豪情的王彩霞在機緣巧合之下,與新日結緣,攜手共赴宏途、共逐夢想。歷經家人由質疑到全力支持的轉變、歷經同競品的白熱化競爭,在新日的扶持下,王彩霞一路高歌,一路沖破阻礙,將新日打造為涉縣當地最受歡迎、最具知名度、銷量最高的電動車品牌之一。
不顧反對投身事業,十一年精心耕耘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如今的王彩霞已成功將新日打造為了當地最受歡迎的電動車品牌之一,在當地擁有3個店面,頗受當地人關注。但時光回溯到11年前,2007年的王彩霞剛決心投身電動車領域時,她的丈夫卻對此決定存疑。
“十多年前,在我們河北三省交界的山區這里,電動車本身的市場需求就不是很大,而且電動車的利潤相對較低,更何況本來就已經有一個品牌做起來了。所以我要進入電動車領域的時候,我丈夫非常不看好。”王彩霞說起往事有些感慨。
但是,正是看中了電動車的長足潛力以及新日的過硬實力,王彩霞決定不顧反對,傾心耕耘。“我跟丈夫說,你繼續你的工作,我來創我的事業就好,你不用顧慮我。”
于是,王彩霞看準時機盤下了店面。“我選擇新日,一方面是因為當時它請了成龍作為代言人,在央視也有不少廣告的投放,彰顯了其大品牌的實力和風度;一方面也因為我見證了它的質量過硬和技術實力。”從此,王彩霞便與新日結緣,一干就是11年。
好在,王彩霞的精心耕耘迎來了碩果累累的今日。“去年我們和第二名的品牌還相差大約幾百臺車的銷量。今年真正開了大店之后,營收進一步提高了,銷量比去年還提高了近30%。”說起這些,王彩霞就喜上眉梢。
狹路相逢勇者勝,乘風破浪終騰飛
說起如今的成功,就不得不提11年間與競品的白熱化競爭。“競爭不僅在于產品質量的比拼、創新實力的競爭、品牌口碑的塑造,還在于營銷活動的巧妙、具有地理優勢店面的搶占等等。”王彩霞表示,這些經驗都來自于新日公司相關人員的傾囊相授。
在新日的培訓下,王彩霞深諳了營銷活動的重要性,因而一直在營銷活動上花費不少心思。她櫛風沐雨、俯首耕耘,只為策劃出更具創意、更能突顯品牌優勢的廣場營銷活動以及借助網絡平臺的微營銷活動,讓更多人通過親身體驗,了解到新日的品牌實力與質量保證,從而對其品牌形成忠誠度。
同時,在新日企業文化的熏陶之下,她也深知在當地的電動車藍海搶占地形的重要性。一次,試圖擴張店面的王彩霞看中了一個極具地理優勢的店面,經過半個月的談判,才終于談妥價格,只等她前去繳費。然而第二天前去交轉讓費的她卻遭遇了晴天霹靂:前一天下午這個店面就被競品品牌老板以更高的價格盤了下來。
受到打擊的王彩霞很快調整了心情以及搶占店面的策略:狹路相逢勇者勝,在當地的電動車市場上一定要盡早搶灘,才能取得先機,因而看中店面就要當機立斷、盡早付款確認相關事宜。就這樣,她很快盤下了第三個店面,毫不猶豫一次性付清房租與轉讓費。
不忘初心,積硅步行千里;砥礪前行,積小流成江海。就這樣,王彩霞踏踏實實的奮力拼搏到如今,在這一切成績的背后,靠的正是新日的質量保障。質量是新日的保證,匠心是新日不變的堅持。要想在市場長盛不衰,唯有質量才是每一位新日成員的最大底氣,才是新日在電動車市場脫穎而出、終于實現騰飛的信心來源。
匠心獨運銳意進取,誓與新日同謀新篇
在王彩霞看來,新日最容易對消費者產生感召力的地方,不僅在于其過硬質量實力,還在于它的匠心,在于它對消費者關系的維護、對消費者體驗的竭力提升。
“我們一個店里的員工,有一半人是處理維護工作的。可以說新日在這方面還是花了很大人力、物力去維護的。我們給消費者提供的,不僅是一輛電動車,更是一種經過深思熟慮、精心策劃過的綠色而優質的出行方式。”王彩霞介紹到,別的電動車品牌往往要求消費者上門修理,而對于新日的消費者而言,只要消費者聯系客服,就有相關維護人員及時上門,免費提供維修服務。在剛過去不久的“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王彩霞還特別在當地舉辦了免費給老顧客檢修電動車的活動,提供小配件的免費換修。
此外,王彩霞還會安排員工每月定期電話回訪消費者,及時了解其電動車的車況,并與其預約時間上門維護電動車與電池。就這樣久而久之,消費者與新日建立了深厚情誼,時常會主動與周圍的人提起新日這個值得信賴、匠心獨運的品牌。
在新國標發布之際,王彩霞對于新日的未來十分樂觀。“對于新日這樣有實力的品牌來說,這次洗牌是很好的機遇。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我們還會進一步優化鄉鎮店面的形象,讓消費者有更好的消費體驗,也讓更多人了解到新日的優勢,成為新日的知心好友。”
中流擊水,浪遏飛舟。11年來一路跋涉的王彩霞歷經磨難,終憑借自己立足時代前沿的前瞻目光,一路乘風破浪,與新日共同書寫下一段傳奇;
風雨彩虹,鏗鏘玫瑰。11年來潛心耕耘的王彩霞打敗競爭對手,終憑借過人的韌勁與對新日的信任,披荊斬棘,與新日共同展望華麗新篇。
(新媒體責編:shang080503)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