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觀念的更新,消費升級漸成規模,品質生活趨于常態,汽車的消費熱情更是高漲,二手車市場也不例外。
近日,瓜子二手車發布2018年第二季度消費大數據顯示,在消費升級大趨勢下,二手車消費升級的趨勢明顯,呈現購買能力持續增強、消費升級“東快西緩”、改善型消費需求旺盛、普惠金融成主流、自主品牌動能強勁五大特征。
特征1 二手車購買能力持續增強
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預測,2020年中國二手車交易量將達2920萬輛。而隨著中國二手車消費量的持續增長,民眾對二手車消費的認可度逐年提高,購買力也不斷提升。
根據瓜子二手車2018年第二季度消費大數據顯示,二手車消費均價持續走高,消費者購買力呈上升趨勢,從一定程度上可以視為消費者對二手車認可度的日益增長。
從整體成交均價來看,與去年同期相比,價格由75594元上升至86396元,增幅達到14.29%;從成交價格區間來看,9萬以上各區間成交量均呈現增長態勢。其中,男性16萬元以上、女性12萬-16萬元價格區間的同比增幅最為明顯,分別達28.53%和22.84%。
特征2 改善型車型消費需求旺盛
與此同時,伴隨著購買力的持續增強,消費者的改善型消費需求也在提升,在對二手車車型的選擇上,開始由轎車向SUV、MPV偏重。
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三廂車、SUV、兩廂車、MPV消費量占比分別為49.63%、21.59%、16.76%、9.01%。與去年同期相比,三廂車及兩廂車消費量占比均出現下跌,同比跌幅分別為6.82%、5.84%。而代表汽車消費升級方向的多用途乘用車SUV、MPV增勢強勁,同比增幅分別為18.63%及12.34%。
瓜子二手車平臺指出,持續增長的原因可歸結為改善型需求的增長,人們對消費的優質化和生活的多元化都有了更高要求。而隨著二孩政策的開放,消費者對車輛的空間需求也在升級。同時,SUV、MPV這兩種車型保值率相對較高,易于轉手,也反映出消費者的理性消費觀念逐漸深入。
特征3 消費速度呈“東快西緩”
從國內各地區的發展來看,二手車市場的發展速度及規模與新車市場相似,也是東部地區快于西部地區,消費升級呈現“東快西緩”。
數據顯示,從地區分布來看,經濟發達加之旺盛的市場需求,華東地區依舊是二手車交易活躍區域,且增長勢頭強勁,全國占比由去年同期的31.35%提升至35.46%,占比增幅13.11%。
西南、西北地區的二手車市場發展較為緩慢,全國占比分別為14.88%、2.29%,可挖掘空間巨大。
東北、中南地區則相對較為穩定。其中,東北地區的占比同比提高了0.41個百分點,中南地區的占比則同比下降了0.45個百分點。
特征4 “中國造”能力明顯增強
值得一提的還有,隨著近年來我國自主品牌在研發生產技術、產品品質、品牌影響力等方面逐漸發展壯大,不管是在新車市場還是二手車領域,自主品牌的市場競爭力都明顯增強,份額不斷提升。
瓜子二手車消費大數據顯示,自主品牌動能強勁,消費量份額再度提升,以32.24%持續大幅領先。同時,中國制造再度順勢向上,各自主品牌旗下主流車系消費量均有所提升,五菱宏光、哈弗H6最為暢銷。
從全車型總體消費量排行來看,五菱宏光由去年第13位提升至第7位,哈佛H6由去年第11位提升至第9位。
瓜子二手車平臺指出,隨著消費者購車回歸理性,中國制造品質全面升級,消費者對自主品牌認可度不斷攀升,漸成為消費升級主動力。
特征5 普惠金融成為消費主流
隨著二手車交易量逐年大幅提升,二手車金融需求也隨之增加,與之相關的二手車金融產品也越來越豐富。有分析指出,汽車金融作為促進消費升級的重要手段之一,大幅降低了消費門檻,對消費快速增長的推動作用十分明顯。
就瓜子二手車平臺數據來看,與去年同期相比,二手車金融產品種類由92種迅速擴張至723種,增幅超685%,愈加豐富的金融產品品類,促進金融滲透率大幅提升,普惠特征明顯。其中,首付三成分36期,月供在1000-2000之間的金融產品備受消費者青睞。
瓜子二手車平臺綜合分析認為,首付及還款壓力較小、性價比較高、資金使用更加靈活是其接受度高的主要原因。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