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在德國14個城市回購排放不達標的柴油車后,大眾集團近日宣布,將在全德范圍內回購并報廢所有老式柴油車,涉及車型包括大眾、西亞特、斯柯達、奧迪等品牌的歐Ⅰ至歐Ⅳ排放標準的所有柴油車。
看起來很美
大眾集團稱,全德范圍的回購將自11月1日起實施。參與回購的車主,根據其舊車車況及所購新車車型,將得到平均每車4000歐元的回購補貼及新車優惠。大眾還將對歐Ⅴ標準車進行回購置換,最高補貼及優惠金額可達1萬歐元。大眾集團表示,此舉是為配合聯邦政府對柴油車造成的大氣污染進行整治,同時避免更多德國城市淪為柴油車禁行城市。大眾首批21萬輛柴油車已經通過置換成功回收,其中一部分報廢,另一部分則將進行改裝升級。
10月初,經過數輪協商,德國執政兩黨在柴油車問題上終于達成一致,要求德國汽車生產商在禁行柴油車的城市對未達排放標準的柴油車進行回收或改裝,并給予補貼。此前,德國空氣污染最嚴重的14個城市陸續禁行柴油車。這些城市氮氧化物嚴重超標,慕尼黑以年均每立方米78微克的污染值排名第一,斯圖加特、科隆、漢堡、杜塞爾多夫等多個大城市都進入榜單,而柴油車被認為是罪魁禍首。
面對政府的柴油車“回購令”,車企紛紛推出自己的置換計劃,一時間優惠政策令人眼花繚亂。一些車企拓寬了回購范圍,如大眾和雷諾將回購置換優惠拓寬到了全德國。對于政府沒有強行要求回購、只須召回改進硬件的歐Ⅴ標準車,寶馬和大眾都將其納入置換范圍。優惠幅度上,寶馬實行一口價6000歐元,福特則根據新車的車型最高可優惠8000歐元,戴姆勒的優惠更是高達1萬歐元。
現實很骨感
對消費者來說,這些回購及置換優惠政策劃算嗎?有人為柴油車置換者們算了一筆賬。
杜伊斯堡-黑森大學最近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在聯邦政府出臺柴油車回購政策之前的9月,普通新車購買者本來就能在網上享受比標價平均低5100歐元的購車優惠,如奧迪A3、寶馬1系及大眾高爾夫等。該報告作者稱,汽車生產商不會將即將實行的回購置換優惠與原本的新車優惠疊加使用,頂多只是沖抵其中的一小部分。因此,從購買新車的角度說,柴油車置換者并沒有享受到比其他正常購車者更大的優惠力度。
被回購舊車的價值由誰說了算?理論上應該由車企和車主議價決定,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首先,柴油車主面臨禁行,必須得換車,已先處于被動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喪失了議價能力。其次,聯邦政府雖然要求車企回購不達標車并進行補貼,但并沒有具體可操作的措施來保護置換車主的利益,車主們在政策層面又輸一籌。第三,由“柴油門”事件引爆的系列丑聞,在過去幾年中使二手柴油車價直線下降,舊柴油車已經不值錢。
因此,“回購”更多的只是汽車生產商應對聯邦政府新規、換湯不換藥的表面文章,“置換”才是車企們的一場新的“營銷狂歡”。寶馬和大眾“主動”置換的歐Ⅴ車,由于車齡較短,市場二手價應該在1萬歐元左右;但從目前廠商給出的置換優惠價格看,最高也就優惠1萬歐元。買的沒有賣的精,“被置換”的柴油車主們才是為環保埋單的一方,而不是制造尾氣的車企。
一場三方拉鋸和博弈
在回收不達標柴油車問題上,德國政府政策姍姍來遲,輸了口碑;德國車企趁機“偷換概念”搞營銷,輸了格調。
10月4日,位于盧森堡的歐洲最高法院宣布,德國政府監管失職,沒有及時阻止戴姆勒公司在其生產13.3萬輛汽車上安裝造成溫室效應的空調。此前,戴姆勒公司以安全風險為由,拒絕使用美國霍尼韋爾及杜邦公司生產的環境友好型制冷劑,堅持使用會導致溫室效應的二氧化碳制冷技術。這是德國政府又一次被歐洲最高法院宣判在“柴油門”等一系列事件中的拖延和失職。
10月19日,戴姆勒公司宣布調低2018年盈利預期。當天下午,該公司股票應聲下跌7%,達到2013年7月以來的歷史新低。數據顯示,戴姆勒公司奔馳品牌柴油車銷量大幅下滑。“柴油門”事件以及越來越多德國城市禁行柴油車,給德國汽車生產商帶來的影響遠比預料大得多。
來自德國消費者協會的最新消息稱,全德范圍內第一起針對大眾柴油車欺騙消費者的集體訴訟案將于11月提起。所有2008年11月份后購入大眾、奧迪、斯柯達和西亞特柴油車發動機型號為EA189并被召回的車主,都可參與集體訴訟。據德國消協22日最新統計,除之前已登記參與訴訟的2.6萬人外,10月進行咨詢和登記的又增加4000人。如果勝訴,被告大眾集團將面臨巨額賠償。
因此,德國政府、車企、消費者在這場關于柴油車的博弈中,到底最后誰輸誰贏,顯然還沒有定論。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