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汽車何以“彎道超車”? 專家:可借“互聯網+新能源”
中國汽車行業發展何以實現“彎道超車”?同濟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志華18日于此間舉行的首屆“汽車創行者大會”上給出答案:“互聯網+新能源”正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中國的汽車制造技術,與國外差距越來越小,但在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在品牌建設等諸多方面尚需加強”,鐘志華說。他并強調顛覆性技術將給汽車行業帶來非常大的挑戰,同時,不同行業和技術的交叉,將釋放很大的能量,中國可借機遇進行汽車行業頂層設計。
隨著新能源、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集群爆發,傳統汽車的定義正在被打破,汽車工業是將被“動了奶酪”,還是能融合新科技,打造未來汽車“新物種”,備受業界關注。
在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看來,如果說美國是“車輪上的國家”,那么而今的中國則是“互聯網上的國家”,“舉個例子,當上海的老百姓用手機買茶葉蛋時,美國市民還在用支票付水電費;從這個角度看,中國會更早地把汽車帶到互聯網上。”
他認為,互聯網會像道路一樣,變成汽車的一個新的基礎設施。
其實在2016年7月,上汽集團便已聯手阿里巴巴集團共同發布全球首款量產互聯網汽車榮威RX5。在當天的大會上,上汽集團又發布了榮威“光之翼”Vision-E Concept——純電動超級轎跑SUV概念車,并發起了首次“思想眾籌”的造車活動,邀用戶參與造車,宣布將招募首批深度設計體驗官,這臺概念車計劃在2018年實現量產。
據介紹,榮威Vision-E搭載上汽集團和阿里巴巴聯合研發的最新智能互聯系統,并擁有AR-HUD抬頭顯示技術、自主泊車、無線充電等諸多“未來黑科技”。此外,榮威Vision-E純電續駛里程超500公里,百公里加速僅4秒。
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表示,上汽集團將繼續沿著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和共享化的“新四化”路徑開拓,開辟新的藍海市場。
上海交通大學汽車工程研究院副院長殷承良表示,智能化給汽車裝了個“大腦”、電動化改變了“胳膊和腿”、網聯化加上“神經網絡”,共享化是種全新的商業模式。此外,他認為,未來的汽車有望成為繼手機之后的又一移動終端,且將是個性化的產品。
專家認為,在互聯網新能源車領域,中國車企已走在前面。而新技術與傳統汽車制造在中國市場的“跨界相遇”能否擦出火花,令中國汽車產業實現“彎道超車”?尚待時間來解答。
(新媒體責編:zs1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