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關部 晏興隆:在中國杯的比賽當中,正式結果主辦方會發布,我剛才計算了一下是第6和第12的一個結果。CTCC本身作為馬自達來說不是以成績決定勝負,大家可以看到我們的很多競爭對手都是以廠商隊參賽,而馬自達是以贊助北京銳思車隊參賽,就能感覺到我們參賽方向的不同。今天有近350位馬自達的車主來到現場為車隊加油,同時在P房大家也可以看到很多核心VIP的車主在跟車手互動,有一些帶著小朋友,我覺得中國的汽車是從這方面是需要一點點去培養。
馬自達中國事業本部中國市場支援部部長及川尚人
記者:剛才我們在樓下已經采訪了車手,他自己感覺和對車輛的感覺非常好,在他的預期之內,是第6名,我想問一下及總針對這樣的成績你們感覺是否是在預期之內的?
及川:今天上午進行了CTCC第一回合的比賽,參加中國隊的兩個賽車第一回合鄧曉文是第10位的結果完賽,還有一位是以第18位的成績完賽。第二回合的比賽鄧曉文是排在第3位發車位,而另一位是在第18位的發車位。其實在這之前我也有跟我們的車隊進行溝通,在這兩個發車位的時候我們應該做一個怎樣的戰術來面對下午的比賽,當時我們在比賽前制定的戰術是排在第3位發車的鄧曉文他有很好的機會可以去沖擊第二回合冠軍的成績。大家也可以看到在比賽當中有了一些碰撞事情的產生,最終結果我覺得第6位的完賽應該算是值得評價的一個結果。
排在第18位發車的車手,雖然是在第18位,但是我們也可以穩中求勝,首先是保證安全完賽,然后再從當中獲取機會,最終也有一些競爭對手各種各樣的因素,他是以第12位的成績完賽,我覺得這兩個成績還是值得評價。
記者:作為車隊或者廠家有什么想法在技術層面當中或者是車隊戰術當中扭轉成績的提升?
及川:馬自達是以支援北京銳思俱樂部的形式去參加CTCC,初衷為什么不是以廠商隊,而是以支援俱樂部的形式參賽呢?這也是我們馬自達的企業理念,因為北京銳思車隊它想通過賽車運動的這種挑戰,通過一個俱樂部車隊去向各大廠商車隊進行挑戰,然后得到一個很好的成績。這種挑戰精神其實是跟我們的企業理念非常契合的,馬自達的企業精神就是永不停息的挑戰精神,支援銳思這樣一個具有夢想的車隊也是跟我們的企業精神相契合,所以促成了三年前雙方的合作。
大家也知道去年北京銳思車隊以俱樂部的形式在整個比賽當中獲得了第一名的佳績,一個俱樂部能夠力壓所有實力雄厚的廠商獲得優勝是非常難的事情。當然今年銳思車隊也會持續磨煉技術,同時馬自達也會盡最大的支持,幫助實現他們的理想,這也是我們今年為什么再次參加CTCC的原因。
從廠商角度想解讀另一方面,CTCC本身參賽是一個層面,但是我們也通過CTCC的參賽去與馬自達的車主、粉絲互動。我們的車主和粉絲是很愛車的一群人,他們看到自己的車在整個賽車場上英姿颯爽競技的時候,他們感到很自信、很驕傲,這種情緒可以給我們車主的擁車生活帶來愉悅,讓車主融入賽事中,給他們的心理帶來更多的愉悅,也是我們通過CTCC傳遞的信息,也是我們想要繼續強化的一件事情。
記者:咱們車的軸距和整個車身都比A0級的小車大很多,整體來說是不占優勢的,從這一點上來說你們的心得體會是怎么樣的,在沒有天然的優勢下能夠參賽的想法是怎樣的?
及川:北京銳思車隊一開始找到我們,跟我們提出希望把馬自達的車帶到賽場上,我們也有和車隊做過研討,我們給車隊提供的條件是希望車隊用我們現在最新的技術——搭載“創馳藍天”技術賽車的車輛進行比賽。現在國內搭載“創馳藍天”技術的四款車型,是Mazda3 Axela昂克賽拉、Mazda6 Atenza阿特茲、CX-4、CX-5,經過各方面的研究之后,最終選擇了是Mazda3 Axela昂克賽拉和Mazda6 Atenza阿特茲參加比賽,車本身是非常大,在這方面多少會有一些劣勢,但 “創馳藍天”技術本身對車身的輕量化是下過很多功夫的,所以最終綜合判斷,車雖然大,但是我們車輛的車重可以和競爭對手形成比較均衡的競爭的水平,不會比他們重太多,這也是我們做出這樣一個決策的原因。
記者:有沒有可能馬自達會跟銳思車隊協調,用馬自達本土開發部門或者賽車的專家對他們進行一個幫助?
及川:如果北京銳思車隊對我們提出希望給予更多的技術支持的話,我們會不遺余力的去幫助他們。中國的CTCC是有中國的一些特點的,我們本身技術團隊對這個賽事不是很了解,在這方面到底能給多少支持還是需要綜合的判斷。
北京銳思車隊今年已經第三年代表馬自達參加賽事了,他們在技術上有了一定的積累,今天的比賽是有一些各方面的因素,從技術積累上,包括對中國賽事的理解和技術竅門上,他們現在的實力還是能達到一個很好的水平,所以我們覺得暫時應該還沒有更多的需求,如果今后他們有這種要求的話我們當然會全力以赴幫助他們。
在任何一個汽車賽事當中對汽車調校的要求有一些特殊的規定,在中國的CTCC上面其實在ECU領域都是主辦方指定的動作,對這種指定ECU的調校或者發動機的調校,我們本部技術人員,完全不了解的情況下他們也是沒有辦法入手的,北京銳思車隊已經有了三年的積累和經驗,它在ECU的調校方面應該比我們理解的更加深刻一些。
鄧曉文:大家好,我駕駛的賽車是Mazda3 Axela昂克賽拉。這一站的比賽有各種阻礙。特別是因為溫度的問題,對于車手和車都會造成一定的困難,但是整體還是比較理想的,第二回合排在第3位發車,最后獲得第6的成績。其實在比賽的過程中,對于車手來說,更多的想法是為了顧全大局,為了保證車隊的名譽,因為自己一輛車在前面跟所有的廠商車隊戰斗,是比較勢單力薄的,所以也會犧牲個別的排名來保證車隊的總體利益。另外,也希望另一臺新的賽車能夠盡快進入比賽的狀態,取得更好的成績。
董亮:大家好,我是北京銳思車隊的車手董亮,也就是剛才曉文所說的需要盡快配合他的這臺車。相信大家確實會有疑問,為什么今天車隊的表現是這樣的?因為在第一站比賽結束后,第二站比賽前剛剛改用了17款的昂克賽拉賽車,所以能看到這兩臺車是不一樣。我開的這臺賽車由于改裝的時間緊,還沒有調整到一個比較好的狀況,我還沒有跟上曉文的節奏,這也是為什么只有一臺車跑在前面。接下來的比賽我們也會繼續調整,讓整個賽車達到一個最理想的狀態。
大家在今天的比賽中也有看到,我起步稍稍慢了一下,后來跑在后面,被其他車超越。但到最后,這個壞事反而變成好事,為什么?因為我原先的那個位置,就是今天幾臺車相撞的那片區域,所以如果我起步順利的話,我可能撞車的其中之一,不能夠完成比賽了。當然,對于我來說,這一站比賽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把比賽跑完,去取得更多的數據來幫助整個車隊在后面改裝中做一系列的改動,所以這個數據非常重要。非常感謝各位的到來,謝謝大家。
33號選手鄧曉文駕駛Mazda3 Axela昂克賽拉賽車
主持人:非常感謝兩位車手,大家知道賽車是一個團隊競技,像兩位車手所說,有在前面沖鋒的,也有在后面采集數據的。當然,廠商隊4、5臺車一起互撞的情況也有,這可能也是他們的戰術配合,所以在今后的比賽中,銳思車隊肯定會越做越好,這一點希望大家給予持續的信心。
下面我們把話筒交給各位老師,相信大家對于賽車還想要有更多的了解,另外,對馬自達的車在賽道上有什么樣的問題,大家也可以借這個機會和車手進行一下溝通。
記者:大家知道曉文是今年第二年代表馬自達參加中國杯的比賽,我把話筒再給到曉文,讓曉文介紹一下馬自達的車在賽道上能展現什么樣的特性?
鄧曉文:之前也說過馬自達的車,我們中國杯組別參賽車輛的規格大概保留了70%以上的原廠車的零件,也就是說70%跟咱們民用車是一樣的,我們用的發動機,也就是動力套件,還有底盤懸掛套件,以及整個車架,包括外裝都是馬自達原廠的。對于改裝件來說,我們會改車箱的傳動系統、比如變速箱連接的時間會更快,主要還是減重跟安全改裝方面這一類。下一站會啟用新發動機,這一站比賽結束之后也會留在賽場進行更多試車,給研發調校提供一些數據。
主持人:謝謝曉文,同時有請董老師。董亮老師今年是第一次,今天是第一場代表馬自達和銳思車隊參加比賽,作為第一次駕駛馬自達昂克賽拉作為賽車投入到賽道競技的車手,您覺得我們這款車技術性到底怎么樣?您自己是開什么車的?
董亮:我自己是開越野車的,這個車我平時開的還真不太多,也沒有給我機會接觸這個車。從賽道的表現來說,我開過很多其他不同級別的車,包括C級賽車,以及其他房車都有開過。馬自達于我而言最大的特點,就是它其實是以一個A1級的車進入這個比賽里面。大家也可以看到這臺車比全場其他車都要大,不管是尺寸也好,還是整體也好,重量都算是比較大的,它不像是中國組的車輛,反而像超級組的車輛。我們用這么大的車依然能夠跑出和中國組賽車一樣的時間,一樣的車速,盡管還沒有達到最佳狀態,但還是可以跟他們競爭,這也從側面說明了這臺車是有這個動力的,并不是非得要這么小的尺寸才有這么靈活的操控,這也是我覺得比較特別的地方,因為這么大的尺寸,想有這樣的運動性其實是很難的,相信大家也會有這樣的體會。
11號選手董亮駕駛Mazda3 Axela昂克賽拉賽車
記者:我想問曉文一個問題,發車沒多久你也遇到了一些小問題,就是車頭的碰撞,你能不能分享一下后來你是怎么樣繼續保持在還算是比較前面的位置?還有談談你對這個賽季接下來的一些期待?
鄧曉文:先說一下這場比賽吧,其實第3位的發車,對于車隊和馬自達來說都屬于一個很好的機會,我們在比賽之前也做過一些策略性的計劃,后邊的車如果超上來了,那么防守車肯定要做的,如果真的防不住的話,我們也盡量減少碰撞,讓自己掉一個名次,盡量完成這個比賽。關于碰撞這個點,在最后一個彎道,前面的車進入彎道以后,我擔心有一堆人會過來搶。不過前面車擋住了視線,給我留的位置稍微窄了一點,車頭稍微有一點碰撞,那一段確實有一些影響,在這個時候最重要是保證好自己的心態,穩定發揮。
對這個賽季的期望,我們去年也上過領獎臺,拿過冠軍,上過季軍,今年的期望肯定是要更上一層樓。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