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1月12日電 題:山西青年做漢服守漢禮 喚醒禮樂文化基因 作者 李娜 宋錦、連肩袖……APEC峰會上,習近平和彭麗媛穿著新中裝,為漢服做了一次最佳代言。在山西,一群青年做漢服,辦漢服婚禮">
太原1月12日電 題:山西青年做漢服守漢禮 喚醒禮樂文化基因
作者 李娜
宋錦、連肩袖……APEC峰會上,習近平和彭麗媛穿著新中裝,為漢服做了一次最佳代言。在山西,一群青年做漢服,辦漢服婚禮,創建漢文化工作室,開漢服網店,追求知禮懂禮的生活。1月12日,太原,記者來到他們的工作室,25歲的設計師羅春林正把一塊提花織金棉裁成六塊,制作唐圓領,一種流行于唐代各階層的衣服。
身穿唐圓領的羅春林活得像古人,她熟悉各種傳統禮儀,會盤古人的發型,對香云紗、緙絲、云錦、棉麻等傳統布料了如指掌。做一件漢服,最快需要兩三天時間,她埋頭其中,常忘記時間。這種“綿密平靜”的生活方式令她感到“享受”。
工作室另一名創始人王凱,是山西漢文化社元老級人物。這是一個由漢服愛好者組成的民間社團。
2008年社團剛成立,端午節,太原,幾個人初次見面,他第一次在現實中見到漢服,一名女孩穿著白底碎花曲裾,“一種古典的美感,很美。這就是我想做的事情。”
清明節、花朝節、上巳節,每逢傳統節日,王凱和朋友們身穿各式漢服,曲裾、半袖、齊胸襦裙,走上街賞花乞巧等古人做過的事情,“希望更多人了解漢服。”
王凱說,“每個人從小到大或多或少,受傳統文化的影響,當接觸到漢服時,隱藏在內里的禮樂基因就被激發了。”
穿漢服漸漸內化成漢禮。2010年,山西漢文化社舉辦了山西第一場漢式成人禮,被媒體廣泛報道。王凱說:“古人重禮,生下來要辦出生禮,12歲辦成童禮,成人時,男子冠禮,女子笄禮,之后是最莊重的婚禮,最后是喪禮。”
和現代婚禮相比,漢式婚禮更加莊重。婚禮上,夫妻二人各截取一段發絲,交集到一起,表示夫妻情深,永世不變。葫蘆一剖為二,盛酒,夫妻二人飲一口酒,交換,再飲,這是原始的交杯酒,預示夫妻同心,不分彼此。
2010年10月1日,王凱、羅春林和王慧景正式創辦工作室,承辦漢式婚禮、成人禮等。迄今為止,工作室已經承辦了十余場漢式婚禮。王凱說,婚禮舉行前,新人擔心太過標新立異,引起親人朋友側目,結束后,卻總是得到贊美。
現在,山西漢文化社已從最初的5人增加到700余人,年齡覆蓋80后、90后和00后。而這些年輕人熱愛漢服的行為,又影響到年齡更大的人。2014年,社團的一名14歲小姑娘,身穿漢服拜年,爺爺說:“這才是中國人的衣服。”
現代競爭激烈,生活節奏快,為何漢服卻受到越來越多的青睞,王凱認為,漢服并不僅僅是衣服,而是中華傳統文化“禮”的體現,代表著一種中國式、知書達理和雅致的生活方式。(完)
(新媒體責編:news)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