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期發布了關于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的批復,同意在粵港澳大灣區有序實施一批城際鐵路項目。
規劃強調,積極探索創新體制機制。努力探索多元化、有序競爭的運營模式。按照資源共享、互利共贏原則,支持鐵路企業通過委托運營、購買服務等方式參與城際鐵路運營。積極支持城市軌道交通企業開展城際鐵路運營試點,及時總結經驗成效,適時推廣實施。
《人民交通》雜志總編輯 范正利
日前,財經作家、《人民交通》雜志總編輯范正利就相關話題接受專訪。
記者:您對粵港澳交通規劃實施對于創新體制機制有何期待或建言?
范正利:就下一步工作要求,國家發改委提出"積極探索創新體制機制"的指導意見。不同于科學規劃、質量保障、安全生產等常態化常規性要求,專門強調體制機制創新成為其中的一個亮點。
比如,支持鐵路企業和城市軌道交通企業參與城際鐵路運營。相對而言,鐵路企業起步早、歷史長,無論是專業人才儲備,還是運營經驗積累,都具備進入城際鐵路這種相關相近領域的優勢。況且,城際鐵路與高鐵、干線鐵路通過樞紐換乘最終要實現互聯互通,這種緊密關聯性使得城際鐵路加速擁抱鐵路企業成為可能。通過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引入委托運營、購買服務等合作方式,實現從資源共享到互利共贏都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而始于1990年代初期的中國城市軌道交通業已有近半個世紀的歷史,廣州地鐵的首條線路則在香港回歸前的1997年6月28日開通,其運營管理相對趨于成熟。那么,在大灣區支持城市軌道交通企業開展城際鐵路運營試點可謂創新之舉,也是一個有益的嘗試,有利于減少重復性投入實行集約化管理。這種探索必將為今后城際鐵路的創新性運營積累寶貴經驗。
再比如,"按照市場化原則,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在加強企業出資能力審核的前提下規范開展社會資本合作,是積極推進投融資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就在上個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12部門印發《關于支持民營企業參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的實施意見》,要求切實解決民營企業參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的痛點堵點難點問題。
破除市場準入壁壘,不僅讓民營企業和社會資本獲得更廣闊的投資途徑,也有效緩解國家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面臨的單純依靠財政資金和銀行貸款的投資融資困境。我們期待以此為契機,城際鐵路的投資主體從而變得更加多元化、市場化。
(新媒體責編:zfy2019)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