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自動駕駛出租車近日刷屏了,從百度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在北京免費開放后,不少人前往試乘“打卡”,有人表示大幅度超越預期,全程平穩、有安全感。百度自動駕駛出租車有哪些亮點?各地連續出臺政策支持自動駕駛車輛,未來,自動駕駛出租車發展趨勢如何?行業還面臨哪些制約?
單日訂單呼叫量破兩千
近期,北京用戶可在亦莊、海淀、順義的生活圈和商業圈等數十個站點,通過百度地圖及Apollo GO APP一鍵呼叫免費搭乘百度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Apollo GO,嘗試一把乘坐自動駕駛出租車的新鮮感。
有數據顯示,自動駕駛出租車的“魅力”在試運營第三天的單日呼叫量就突破2600單,由于預約太多,部分呼叫訂單有被自動取消,也有約半小時后才叫上車的情況。
記者了解到,北京此次開放的Robotaxi(無人駕駛出租車)測試區域總長度約700公里,并且Apollo GO APP已上架OPPO商店、華為和IOS App Store等多家商店。此次Apollo推出的獨立APP「Apollo GO」全面升級了用戶的出行體驗,不僅能夠為用戶智能推薦附近上車點,還能顯示用戶到推薦起點的導航路線,引導用戶更快到達乘車點。
據乘坐用戶反饋,呼叫到的自動駕駛出租車均為林肯MKZ車型。對此,百度方面表示,由于北京實行一車一牌制度,考牌照用的林肯MKZ,所以目前沿用MKZ作為試運營車輛。據悉,林肯MKZ是第三代改裝車型,但在“實戰”中MKZ表現優異,如MKZ考下了中國難度最高的、最嚴格的自動駕駛T4牌照。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自動駕駛出租車并不意味著車上無人,出租車的駕駛主位配有安全員,但安全員在行駛中一般不碰觸方向盤。
盡管自動駕駛出租車仍需攻克部分難題,但不可否認的是,無人車將駛入日常生活,或許我們未來出行離不開它。目前,Apollo Go在北京開放了10幾個接駁站點,但百度已經準備好的接駁站點超過100個,后續會根據政府審批步驟陸續開放更多。
相關政策陸續出臺
無人駕駛技術長遠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扶持,我國陸續推出車聯網相關政策,推動車聯網發展。截至目前,國內多地已經建立了車聯網路測路段,并為相關企業頒發測試牌照,為無人駕駛技術提供政策配合。
8月7日,國家標準委、中央網信辦、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五部門聯合發布《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標準體系建設指南》(下稱《指南》)。《指南》提出,到2021年明確人工智能標準化頂層設計,研究標準體系建設和標準研制的總體規則,完成20項以上重點標準的預研工作。到2023年,初步建立人工智能標準體系,率先在制造、交通等重點行業和領域進行推進,提供公共服務能力。
2019年,上海市經信委、市交通委等部門正式頒發智能網聯汽車示范應用牌照,上海成為國內首個為企業頒發該項牌照的城市,獲得示范應用牌照的企業可先行在城市道路中開展示范應用,探索智能網聯汽車的商業化運營。
在應用層面上,目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長沙等城市已經建立了車聯網路測路段,并為相應企業頒發測試牌照。同時,江蘇無錫、天津等城市也相繼開展車聯網項目,推動車聯網發展。如今年8月5日,天津市車聯網產業撮合對接會舉辦,60多家車聯網上下游配套企業、20余家相關金融機構開展對接合作,推進車聯網示范應用和產業落地。
科技巨頭角逐自動駕駛領域
自動駕駛市場廣闊的市場前景,多家巨頭企業加碼布局,自動駕駛領域或將成為下一個行業藍海。
據麥肯錫公司預測,中國可能是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市場,到2030年,自動駕駛汽車總銷售額將達2300億美元,基于自動駕駛的出行服務訂單金額將達2600億美元。此外,艾瑞咨詢預計,到2022年L1至L5級別全球自動駕駛滲透率將達到50%以上,2030年全球自動駕駛滲透率則將增加至70%。
科技巨頭們相繼“押寶”無人駕駛出租車領域。目前,全球無人駕駛出租車行業的頭部企業格局已基本形成,國外主要領頭企業為Waymo、Zoox、Cruise與Aurora等,國內主要由百度Apollo、小馬智行、AutoX、文遠知行和滴滴等企業領銜。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國內外自動駕駛企業融資總金額超過35億美元,同比增長34.1%。小馬智行獲得豐田汽車4億美元投資,滴滴宣布旗下自動駕駛公司完成首輪超5億美元融資。
值得一提的是,國內自動駕駛企業已迫不及待地開始試運營,除百度無人駕駛出租車在北京試運行外,國內自動駕駛頭部企業AutoX和滴滴先后在上海嘉定推出無人駕駛打車業務,在測試路段可免費呼叫自動駕駛車輛進行試乘。小馬智行的無人駕駛車隊已組建,但目前僅對員工開放。文遠知行Robotaxi車隊也已經向公眾開放運營。
業內人士表示,自動駕駛技術要真正應用到實際道路上,或許需要比原本預期更長的時間,復雜程度遠超幾年前的預期。自動駕駛道路仍很漫長,未來將走向何方值得期待。
(新媒體責編:zfy2019)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