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交通東壩車輛段將成地鐵3號線、12號線“停車場”和“列車醫院”,上方將建住宅樓
東壩車輛段預計2023年竣工投用
昨日,東壩車輛段施工現場,工人們正在焊接鋼筋。 本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王飛
昨日,地鐵12號線25標安全生產調度中心。
昨日,地鐵12號線25標安全生產調度中心,建設單位引進VR全景式安全監控,可實現對工地現場的無死角監督。
距離東五環東北方向約兩公里的位置,占地面積相當于60個足球場的軌道交通東壩車輛段工程正在緊張建設中。據了解,東壩車輛段是北京市重點工程項目,其規模也是在北京市建軌道交通項目中體量最大的。未來,這里將成為地鐵3號線、12號線的“停車場”和“列車醫院”,車輛段上方還將綜合利用,建設住宅小區。根據目前的施工進度,預計2023年,東壩車輛段可以竣工投入使用。
昨日,記者探訪了解到,軌道交通東壩車輛段工程正在緊張建設中。未來,這里將成為地鐵3號線、12號線的“停車場”和“列車醫院”,車輛段上方還將綜合利用,建設住宅小區。
兩條地鐵線車輛“交叉入庫”共用一所“列車醫院”
昨日上午,在軌道交通東壩車輛段的施工現場,數十臺挖掘機、塔吊、吊車等工程機械正在忙碌著,一些區域內,已經豎起了地面工程的鋼結構基礎。
“這里是北京在建的體量最大的軌道交通車輛段工程,占地面積超過65公頃,是為地鐵3號線和12號線共同建設的。”北京市軌道公司第四項目管理中心工程部部長姬偉向記者解釋道,為了使兩條地鐵線路融入一處空間,實現平時停車的列車運用庫分開設置,它們將通過“X”形軌道的方式,分別進入各自的運用庫。12號線列車自西向東駛入車庫,3號線列車則自東向西駛入車庫,在12號線運用庫的南側則是兩條線路共同使用的架修車輛段,也就是“列車醫院”。
記者在施工現場的規劃圖上看到,東壩車輛段選址位于東壩北區北小河西側地塊內,用地南側為規劃東壩大街,北側為規劃東壩路。據了解,3號線及12號線正線由用地南側東壩大街東西向敷設,用地北側規劃平谷線沿東壩路東西向敷設。車輛段選址占地65.34公頃,建設用地面積53.2公頃,建筑面積55.249萬平方米,為3號線與12號線共址架修車輛段。
車輛段上方將建居住區采用最先進減震降噪材料
記者從北京市軌道公司了解到,在今年初嚴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下,車輛段各參建單位在確保“疫情防控”的同時,抓緊復工復產。截至目前,樁基施工已完成64%,出入段線導墻累計完成62%,地下連續墻累計完成53%。姬偉表示,根據目前的施工進度,預計到2023年,車輛段主體能夠竣工投入使用,等到2028年,車輛段與配套的商業、住宅將全部完成開發。
在傳統概念中,地鐵車輛段就是單純的工程區域,跟城市空間是完全不相容的兩種區域。為了實現車輛段與城市空間的融合,東壩車輛段引入山水淺丘的概念消隱車輛段斷崖式立面;利用建筑遮擋、景觀坡地、垂直綠化等手法削弱了斷崖式立面的存在感,實現柔性過渡。而且,3號線、12號線車輛段綜合利用承載了街區內大部分居住功能。同時設置了2條上跨車輛段的開放道路,既增加了居民的出入便捷性,也解決了由車輛段巨大體量帶來的城市道路被阻隔問題。
整個上蓋區域通過電梯、坡道、景觀橋等手段實現人性化立體交通,同時配合綠谷步行景觀系統編織成一套便捷的人性化慢行系統。根據目前的設計指標,在這一片區,軌道交通站點500米范圍內將實現公共設施便捷可達,同時,公交地鐵一體化換乘公交站點300米半徑全覆蓋,未來,綠色交通出行率將可達到74.9%。
在地鐵車輛段、地鐵車站上方加蓋住宅,并不是稀罕事。不過,一些地區卻曾經出現過“由于地鐵列車頻繁施工而帶來的震動擾民嚴重”的問題。東壩車輛段的一體化開發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對此,姬偉告訴記者,東壩車輛段在施工時將采用國內最先進的軌道減震降噪材料,地鐵列車進出時,上方住宅內的居民將完全感受不到震動和聲音。
■ 現場
啟用智能工地系統沒戴好安全帽可實時預警
作為目前北京全市軌道交通項目中規模最大的車輛段工程,參與施工的人員、設備、車輛數量遠超以往,如果還按照傳統的現場人員盯控方式,難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在毗鄰施工現場的指揮部內,數十面顯示屏組成了一面“墻”,幾位調度人員、安全監督人員正在監測著工地內的作業情況和建設進展,是否有違規操作、安全隱患預警在這里都“一目了然”。
“工人進入工地戴沒戴好安全帽,AI就可以檢測到,在屏幕上會反饋出一個紅色框的小光標,還可以實時通知到安全監督人員。”城建道橋集團副總經理兼項目工程指揮馬效義告訴記者,目前,工地內采用了無感行為識別技術,在生活區、辦公區及工地主要出入口設置智能化設備,通過抓拍面部特征,實現刷臉通行,并落實全員實名制管理。施工現場可對施工機械進行遠程監控、管理,特定機械進入特定區域將會告警。同時,建立整體的智能化工地安全監控中心,引入信息化團隊,將分散的智能化子系統功能集成在一起,實現工地現場數據的自動收集、生成、整合、分析,增強掌控能力,節省管理人員。
在工程建設中,預防火災事故是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AI旁站系統可以全天候無死角對現場作業情況進行監測,同時區分焊接火花和自然火光。隨著工程進行,軟件還會利用現場數據不停學習。此外,建設單位還引進了VR全景式安全監控,通過計算機畫面拼接技術和VR成像技術,安全監控人員可以取得大視野實景畫面,實現控制中心對工地現場的無死角監督。通過塔吊安全監控、VR安全體驗、物料驗收、揚塵檢測、車輛識別等技術,提升現場標準化施工水平。
(新媒體責編:zfy2019)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