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近期公共自行車在北京中心城區、內蒙古呼和浩特等地停運,此前武漢、廣州等地也宣布車輛停運,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在共享單車出現之前,公共自行車是解決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工具。但近年來,共享單車的快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擠壓了公共自行車的生存空間。公共自行車網點車樁少、投放車輛少、注冊流程復雜,使其便利性大打折扣,且車輛、車樁運維保養不足,運營和管理能力不足等,都成為自身發展遭遇困境的嚴重“內傷”。
不過,如果市場能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就應該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將財政資金用到刀刃上。從這個意義上講,市場化運營的共享單車快速興起,不失為一件好事。盡管如此,城市管理部門絕不能“袖手旁觀”。
公共自行車停運后,除了要做好退費、資產處置等工作外,城市管理者可做的工作還有很多。有關部門應在法定職責范圍內,指導協助共享單車運營商完善“最后一公里”服務,針對部分地方共享單車存在的配備缺位、缺乏維護或者隨意漲價等行為,應有所督導,對侵害用戶合法權益的現象予以查處。同時,對于共享單車不能解決的問題,應當另謀他法,如鼓勵發展通勤車、完善公交車線路等。
總之,城市公共自行車可以停運,但幫助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公共服務不能停止。這既是廣大市民所需,也是城市管理者之責。
(新媒體責編:xmtqyd)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