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2018年合肥市政府與安徽大學合作課題啟動招標,3個重大課題、5個重點課題對外求“金點子”。江淮晨報記者獲悉,合肥市將探索普惠制學前教育的發展路徑;并找到符合實際的疏解城市交通擁堵的最優方案和對策建議。
八大課題面向社會公開招標
合肥區域經濟與城市發展研究院,是合肥市政府與安徽大學合作成立的新型智庫。2018年,合肥市政府委托研究課題現面向社會公開招標。申報時間是2月10日~3月22日。其中,重大課題每項資助15萬元,重點課題每項資助5萬元;均含20%的課題管理費。
重大課題有:合肥發展普惠制學前教育政策措施研究,合肥推進產教融合路徑與對策研究,合肥建設全國性產業創新中心研究。重點課題為:合肥城市交通擁堵問題與治理對策研究,合肥初創期企業融資對策,合肥國際社區建設的思路與對策研究,合肥市構建政府為民辦實事長效機制研究,合肥軍民融合發展路徑與對策研究。
普惠制學前教育將有新支持政策
隨著城鎮化步伐加快、二孩政策落地及人口流動加劇,優質、普惠制學前教育資源不足和配置不均衡問題依然突出。
本課題將從縱向和橫向兩個維度,研究合肥市的普惠制學前教育在教育資源的供需結構方面和區域之間的不平衡發展等相關問題。圍繞增加資金投入、優化資源配置、追求學前教育義務化等角度,探索合肥市普惠制學前教育的發展路徑,提出支持的政策措施。
力爭成為全國產教融合試點城市
近年來,合肥市在產教融合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與實踐,但仍存在諸多問題。
本課題將深入調研當前合肥產教融合的現狀,提出構建合肥產教融合發展的基本思路、推進路徑與對策措施,為進一步提高合肥產教融合水平提供決策依據,力爭成為全國產教融合試點城市。
助力創建全國性產業創新中心
創新是引領產業升級的第一動力。產業創新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內容。
本課題將從合肥市的產業優勢、發展趨勢出發,以產業轉移、產業集群和產業融合三大發展路徑為基礎,甄選和構建全國性產業創新中心的相關產業和平臺體系,探索適合合肥發展的特色產業創新模式;對合肥創建全國性產業創新中心制定相應的政策建議。
疏解城市交通擁堵將有最優方案
作為長三角城市群三個副中心城市之一,伴隨著經濟快速增長與人口快速增加,合肥市城市交通需求總量不斷擴大,擁堵問題越來越嚴重。
本課題將圍繞交通管理現狀,比較國內外治理交通擁堵的政策及優劣勢,分析合肥城市交通擁堵的問題及成因,提出符合實際的疏解城市交通擁堵最優方案和對策建議,并提升合肥城市綜合承載能力。
初創期企業融資難將找到癥結
作為全國首個“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市”,合肥市科教資源豐富、科技型企業眾多,創業創新正處于蓬勃發展的關鍵期,但是融資難問題仍然是制約初創期企業發展的瓶頸。
本課題將分析合肥初創期企業發展現狀、特點以及融資對其發展起到的作用,針對初創期企業融資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難與問題,從頂層設計、深化改革、政策支持、增強引導、推動行業自律等方面,提出對策建議。
建設國際社區或有“合肥模式”
《合肥市五大發展行動計劃》(合發〔2017〕1號)提出,要不斷提升城市國際開放水平。
本課題將通過對發達地區國際社區建設的典型經驗總結,深入分析合肥建設國際社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提出合肥建設國際社區的思路或模式選擇,以及對策措施。
構建政府為民辦實事長效機制
多年來,合肥市政府通過向社會公開征集為民辦實事建議,制定了一系列為民辦實事事項工作方案,并在各個相關部門的落實下,解決了不少民生問題。
本課題將結合合肥市政府多年來堅持為民辦實事的實踐,明確政府為民辦實事的基本原則,建立健全民情征集、民主決策、責任落實、資金保障以及督查評估等長效機制,并提出保障措施。
加快合肥軍民融合將有新路徑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軍民融合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也是軍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過渡,進而實現跨越發展的關鍵期。
本課題將立足合肥軍民融合發展,研究面臨的形勢及存在的問題,并統籌謀劃加快推進合肥軍民融合發展路徑與對策措施。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