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市民卡,更感覺自己是南寧的一分子了!”2月2日,廣西軍區直屬隊新戰士胡永春拿到剛剛辦好的南寧市民卡,難掩心中喜悅。
別小看這張市民卡,有了它,官兵不僅可以與當地居民同享刷卡乘坐公交、地鐵、出租,租賃公共自行車,旅游景點門票支持等便捷公共服務,而且根據卡內記載的優待身份信息,還能享免費等優惠。這是南寧市軍地結合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構建新型擁軍服務體系的又一創新。近日,記者來到南寧市,感受信息時代擁軍服務的這一“智慧模式”。
從出示證件到刷卡通關——依法享受優待更具獲得感
上午10點30分,南寧地鐵1號線新民路站,售票窗口排著長隊。記者徑直走到進站閘機前,將軍人市民卡放置在感應器上,電子屏立即顯示“擁軍優待功能”幾個字,同時,“咔”一聲,閘口打開。
南寧市民卡服務公司綜合部經理文海燕告訴記者,軍人市民卡外觀與普通市民卡沒有區別,不同的是,官兵辦卡時,中心即按《南寧市市民卡公共交通領域優待功能注冊驗證管理辦法》進行了優待功能注冊驗證,每次刷卡結束后,系統將自動選擇免費乘車,不會扣除乘車的相關費用。不僅是現役軍人,殘疾軍人、因公犧牲軍人遺屬、參戰退役軍人、傷殘民兵民工等人員也同樣享受免費乘坐地鐵等優待。
相對于優惠優待,官兵對市民卡帶來的便利更是贊不絕口。南部戰區陸軍某旅戰士邢紀偉告訴記者,以前乘坐地鐵,不僅要出示證件還要進行詳細的身份信息登記,工作人員反復查看證件真偽,經特殊通道進站,還常遭遇群眾不理解的目光……這讓自己和戰友們很尷尬,因此,大部分時候大家都會選擇放棄優待購票乘車。使用市民卡,依法享優待于無形中,感受到社會擁軍的貼心與暖心,對軍人身份更有獲得感。
從概略估算到精細統計——政府掌握擁軍數據更精準
進入大數據時代,通過數據分析,監督和指導各級調整工作是提高新時期擁軍服務質量的重要手段。以往,由于數據來源主要靠人工統計,難免會出現漏報、錯報、數據失實等問題。軍人市民卡開通后,這些問題迎刃而解。南寧市民卡服務中心客服部副經理唐華庭告訴記者,政府可以根據從服務中心調取的數據,掌握全市雙擁工作情況,針對部分軍人日常消費大的領域完善優待政策,提高擁軍服務精度和質量,讓官兵更加滿意。
“以精準的擁軍數據取代傳統的概略估算,幫助政府掌握全市擁軍服務整體情況,不僅有助于更好地整合交通、金融、公共事業和生活服務等行業資源,擴大擁軍領域,提高社會擁軍質量,還為政府下一步制定擁軍法規政策提供了有力依據。”南寧警備區政治工作處主任陽德斌向記者介紹。
去年以來,南寧市進一步擴大軍人市民卡的辦理范圍,即現役軍人只要持部隊有效證件和身份證,不管部隊駐地是否在南寧市,均可在市民卡中心辦理軍人市民卡,依法享受優待。
南部戰區某邊防旅干事彭國是這項政策的受惠者,彭干事在廣西邊防工作,每月會利用周末時間回南寧探望家屬,自從南寧軍地擴大辦卡范圍后,他乘坐公共交通出行更加便利了,他打心底感謝政府出臺的好政策。
記者從南寧市民卡服務中心了解到,從2016年市民卡開通以來,已有2萬余名官兵辦理了軍人市民卡。
從人工驗證到數字化身份認證——規范擁軍排除人為因素干擾
一張軍人市民卡構建起時尚便捷的擁軍服務體系,不僅官兵叫好,相關工作人員更是鼓掌歡迎。
南寧市公交車司機趙師傅告訴記者,作為一名有20多年工齡的“老公交”,他見證了從人工售票到無人售票,軍人由持證優待到持卡免費的全過程。他說,公司出臺軍人免費乘車規定后,出現了個別人使用作廢或偽造軍人證件“蹭車”問題。由于工作人員很難鑒別部隊證件的真偽,不時會出現糾紛,既損害軍人形象,也破壞公交車正常的運營秩序。“如今,部隊官兵使用市民卡自助出行,解決了這個問題。”
唐華庭告訴記者,去年以來,他們先后5次到駐邕部隊軍營為官兵集中辦理軍人市民卡,與此同時,他們按照南寧市相關政策法規制定特殊政策,在初次辦理軍人市民卡時,將優待功能有效期設置為10年,即使官兵中途退役仍能長時間享受優待。廣西軍區直屬隊戰士張明禮興奮地對記者說:“當兵2年,享受優待10年,這是駐地政府對我們奉獻最好的認可。”
與此同時,當前刷卡消費、手機支付等付款方式已經成為當代青年生活的一種時尚,隨著市民卡在便民消費、電子商務等方面功能的拓展,南寧市民卡中心還針對官兵平時外出不便等實際情況,為廣大部隊官兵量身訂制專用的“家庭充值寶”,只需將“家庭充值寶”連接手機藍牙,就能通過手機支付實現充值到卡。
從人工驗證到數字化身份認證,軍民共享智慧城市建設成果。如今,軍人市民卡已成為部隊官兵在南寧這座城市的“榮譽身份證”,既保證了軍人依法優待權益的落實,也為提供擁軍服務的企事業單位工作帶來便利,加速推進著社會化擁軍新格局的形成。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