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擁堵現在不僅是一線大城市的‘痛’,一些三四線城市也變得越來越‘堵’。”2月28日,住粵全國政協委員、廣州佳都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偉告訴記者,他關注這個問題已經有兩年多時間,這一次參加全國兩會特地帶來了一劑治堵“良藥”——建設“城市交通大腦”。
人工智能的新應用
近年來,針對城市交通治理,國家和各級政府紛紛采取了各種措施,如限牌、限號,發展公共交通等,但仍然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長期積累的擁堵“頑疾”。“在一線大城市上下班花費一兩個小時、甚至兩三個小時都很常見。”劉偉說,交通治理是一個世界性難題,現在最先進的治理思路是綜合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形成“城市交通大腦”,來幫助城市解決“擁堵”問題。“目前,瑞典的斯德哥爾摩、美國的舊金山等城市已經在進行應用。”劉偉透露,我國已有城市開始嘗試這種城市交通治理新思路。比如,安徽省的宣城市。
據了解,今年春運期間,宣城的G50滬渝高速(宣廣段)出現了“萬車齊擠一匝道,旁有主線空寥寥”的罕見交通擁堵。當時從上游過來的車,約有69%要轉入匝道。這也使該路段一度登上全國擁堵榜首的位置。關鍵時刻,宣城“城市交通大腦”開始發揮作用,經深入研究發現,產生擁堵的原因是“導航堵”,即人們使用的導航軟件均提示這條線路為“最優行駛線路”。劉偉解釋說,因為人們使用的導航軟件之間數據是沒有打通的,不同的用戶都是按各自的導航行駛,一時間就出現了“導航堵”。最終,在宣城“城市交通大腦”的指揮下,把導航路線規劃算法優化建議傳達給高德、百度等導航作為參考,指引導航用戶不再轉入匝道而是直行,才最終化解了擁堵。
對政府治理是個挑戰
“這個案例很好地顯示了人工智能在解決交通擁堵方面的作用,廣州也有相應的試點,未來將為廣州治堵發揮作用,”劉偉說,“城市交通大腦”的應用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更重要的意義在于改變政府交通治理理念。“交通大數據要打通,不能靠幾家企業,而是需要政府主導協調推進。只有當政府部門、交通運營企業、互聯網企業、社會公眾等共同參與,建立全社會交通資源統籌利用機制,才能從根上治理‘擁堵’。”
劉偉直言,要推廣“城市交通大腦”,對于政府部門是一個挑戰。“要改變以往‘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做法,需要政府部門拿出勇氣和魄力、要敢于創新。同時,還應當健全‘容錯’機制,讓職能部門敢干,愿意干。”劉偉說,雖然“城市交通大腦”在推廣應用中,還面臨著各種問題,但是方向和思路都是對的,只是時間問題。
采訪最后,劉偉描繪了他心目中“城市交通大腦”的3.0高級版——城市車輛基本無人駕駛;交通管理系統基本無人操作,人們感覺不到它的存在,就像感覺不到擁堵的存在。“近幾年,我國的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發展迅猛。我2013年在十二屆全國人大會議期間提出‘人臉識別’和‘人工智能’時,大家都覺得很新奇。去年在全國兩會期間我遇到科大訊飛的劉慶峰,大家聊起這件事都覺得很欣慰,深感短短幾年,在業界的呼吁和推動下,政府對人工智能越來越重視,并逐漸形成了社會共識。”劉偉說,相信“城市交通大腦”也會像“人臉識別”一樣,很快被越來越多人所接受。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