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交通網訊 浙江省嵊州市,地處浙江中部偏東,四面環山,中為盆地,剡溪橫貫其中,地貌構成大體為"七山一水二分田"。近三年來,由于該市杭紹臺高速公路、G527國道黃澤至甘霖段工程、杭州經紹興至臺州鐵路項目等重點交通工程相繼動工興建,為貫徹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守耕地紅線,實施“藏糧于地”戰略,嵊州市規范推進土地開發整治工作,大力實施“旱改水”耕地質量提升工程,著力破解耕地占補矛盾,為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土地要素保障,實現耕地總量不減少、耕地質量和產量進一步提高的目標,保障了一大批重點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用地項目報批。
大力墾造耕地工程,確保耕地數量
利用低丘緩坡園地,實施土地開發墾造耕地。項目區通過土地整理開發,大面積的廢棄園地、未利用地、河塘灘地得到開發利用,坡地梯改、山地截高填低,平地切彎拉直,實現了有效耕地面積的增加,大大提高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近三年來,全市通過土地開發新增耕地11000多畝,以前這些荒棄土地每畝二、三十元承包款也無人問津,現在土地開墾平整、路渠配套,增強了生產發展后勁,每畝300元承包款還要招投標,高的甚至達到每畝500元以上。同時種植各種茶葉、竹筍、花卉等農經作物,經濟效益更為可觀,項目區干部、群眾普遍認為土地開發整理是“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實事工程和民心工程。
積極實施“旱改水”提升工程,提高耕地質量
由于經濟效益差,部分灌溉和排澇不暢的旱地存在拋荒的現象。為改變這一現象,2015年起根據浙江省國土廳有關“旱改水政策規定在具備水源、地形條件允許的區域 ,通過“旱地改水田”提升耕地質量工程,著重做好砌坎保土工作,配套溝渠、道路橋涵、抽水灌溉等設施。
當小麥抽穗時節來到嵊州市三界鎮長橋村,這里的100多畝小麥碧綠一片,長勢喜人。這片小麥田的主人鄭貴松說,想不到在自己家門口也能包到這樣好的水田,以后可以在家安心種田了。
鄭貴松是三界本地人,曾在上海、嘉興包田多年,2016年開始,鄭貴松回村承包了260畝新改造好的水田,開始種植小麥和水稻。和他一樣,到目前為止,三界鎮已有10多戶農戶在自己鎮承包到了新改造的水田,總面積達1000畝。“旱改水”項目完工后,一些外出多年的包田戶紛紛回鄉搶著包田。去年下半年,三界“旱改水”1000畝農田首次種植水稻,全都獲得高產,平均畝產全部超過600公斤以上。其中長橋坂170畝水田,畝產達到900公斤以上,創造了新的紀錄。鄭貴松說,他在上海、嘉興種植水稻多年,這樣高的畝產還從來沒有達到過。實現了現代農業機械化,與過去人工耕種收運相比,每畝至少可節省成本二、三百元。
近三年來,我市先行在全市11個鄉鎮實施“旱改水”項目,到目前止,全市共立項實施旱改水7800多畝,已完成驗收近3500畝,這些水田的土壤條件、有機質、酸堿度、排灌條件等均符合田耕地質量提升要求。
充分挖掘建設用地潛力,大力推進農村土地綜合整治
按照發展中心村、保護特色村、整治空心村的要求,繼續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和農村土地綜合整治,近幾年來,全市共實施土地綜合整治近4500多畝,通過綜合整治,進一步提高了農村土地利用率,優化了城鄉建設用地結構和布局,提高了城鄉土地綜合承載能力,保障了用地項目順利報批。
土地開發整治工作任重道遠。通過土地整治,項目區道路與水利排灌系統得到改善,增加了有效排灌面積,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道路綠化、防護林網的建設,增加了項目區內生態系統的容量;土地的局部平整和土壤的改良,增加了土壤的孔隙,提高了土壤肥力。耕地地力的提高,使農業科技成果的生產潛力得到充分發揮,種植業結構得到了合理調整,農作物產量隨之增加,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農民收入水平穩步增長,農村經濟全面發展,人居環境不斷改良,人地矛盾得到緩解,糧食安全得到保障,耕地占補得到平衡,而且促進了農村社會的穩定,實現了經濟、人口、資源、環境的良性循環和協調、持續發展。
(新媒體責編:news)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