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穿上警服,今年已是第37個年頭,再次拿出自己剛穿上警服的照片,李偉感慨地說,“咱們新疆的變化,不說別的,光看看這馬路上,跟我剛上班那會,真是天壤之別。”
李偉是烏魯木齊市交警支隊宣傳科的一名民警,近40年的從警生涯里,給成千上萬駕駛員上過交通安全課,有一次接受電臺采訪,他用濃濃的新疆話說:“道路交通的暢通,需要你我他共同的資(支)持。”
從那之后,聽眾朋友們記住了他,他成了首府司機師傅們都熟識的“支持哥”。
80年代:巡邏靠步行看車給綠燈
1981年,20歲的李偉正式穿上制服成為一名交通警察,而當時位于紅旗路的辦公點叫烏市公安局交通大隊。
那時雖然也有天山區、沙依巴克區、新市區、水磨溝區,但市民的主要生活圈基本集中在天山區和沙依巴克區。
“那時候我們巡邏都是步行,全市的事故處理也只靠事故股里的幾個同事負責,一般都是騎自行車去處理事故。”李偉回憶,對于站固定崗的民警而言,就是要守好崗樓里的圓柱體,“掰到1號是南北方向綠燈,掰到7號是東西方向綠燈。一輛車過去以后,出崗樓到對面的門市部倒杯水回來,都沒再來一輛車。”
所以,當年固定崗民警,只要看到車來,就會馬上將信號燈手動調至綠燈,讓車輛通行,而到下午8點路上已基本沒車,他們也就下班回家了。
90年代:單位用車增多中巴車服務出行
90年代初期,烏魯木齊多了不少轎車,有皇冠、桑塔納、地平線等,作為中心城區的天山區、沙依巴克區,已經啟用自動信號燈,交警隊也正式開始按轄區劃分大隊,李偉也作為一名騎摩托車執勤執法的交警,被分到了沙區交警大隊。
“那會沒有私家車,馬路上的車都是各單位的車輛,單位條件好的就有班車,那會有駕駛證的人吃香,找工作不愁,因為各單位都在增加車。”李偉說,車輛的快速增加直接導致了道路上的交通違法行為增多。“那會兒路上車還是不多,也沒高峰一說,所以司機就會習慣性地一看路口沒車,直接一腳油門就走。”
而那個時候,由于大公交的運力不足,私營中巴車開始盛行,在沒有公交車線路覆蓋的路段,中巴車開始分線路營運,即停即走、沿途拉客,雖然方便了市民,但隨意停車、超員拉人也成為交通的一大隱患。
2010年后:高科技強警快速路網逐步完善
2000年,首府機動車保有量已達13萬輛。而隨著城市的不斷擴大,服務大眾的公共交通快速發展,首府有了覆蓋面越來越廣的公交線路,以及可以隨時擋停、想去哪去哪、按里程收費的出租車,中心城區部分主干道開始出現高峰排隊的現象。
200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的頒布,在規范交通安全、查處交通違法行為方面做了詳細規定,也給交警執法給出了規范的法律依據。
李偉介紹說,2010年后,是首府科技強警快速發展的階段,更是市區交通路網飛速發展的階段。
從屈指可數的路口監控,到高清視頻采集,自動查糾闖紅燈、超速、違停等違法行為,高科技的交管設備,已能實現車輛號牌真偽鑒別、駕駛人人臉的快速識別,并自動報警。智能交通信號燈也可通過指揮中心遠程控制切換,未來還能實現根據車流量變化自動調控信號燈疏堵等。
而城市路網也從起初的僅有一條河灘快速路,發展到擁有東外環、西外環、田字路、西山高架、阿勒泰路高架組成的城市快速交通路網,實現了過境車輛的快速到達,也緩解市區內道路擁堵的現狀。
目前,機動車保有量以每年10萬輛左右的速度激增。“以前我們在馬路上擋車,都問司機,哪個單位的車?哪個單位的駕駛員?現在可不是了,隨便擋下越野、轎車,那都是人家自己的私家車。”李偉笑笑說,從年輕的小伙到如今的大叔,李偉在首府大街小巷留下了自己巡邏的腳步,同時也見證了這個首府城市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
2018年首府機動車保有量已突破100萬輛,李偉雖然有駕照,但始終堅持每天綠色出行,“巡邏我還是習慣騎摩托,上下班公交車也都能到,很方便。”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