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在7月19日召開的解讀四川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精神第三場新聞發布會上,記者針對發布會主題“打造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這樣提問。
對此,新聞發布會主發布人、四川省政府副秘書長代永波這樣解釋:“現代”,即交通運輸通道的速度要快、等級要高、管理要現代化;“綜合”,指的多種交通運輸方式齊齊發力、無縫銜接,實現客貨運的方便快捷、經濟實惠。
實現這一目標,四川省還有哪些差距?又將如何打造?
一問
為什么?
打造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是:差距明顯。代永波將其歸納為四個“不”:進出川大通道還不完善、運輸結構不合理、區域發展不平衡、供給質量不高。
高鐵建設是突出“短板”。一組數據足以說明:四川鐵路營業總里程為4832公里,但高鐵僅占750公里,人均不到1厘米;目前只有一條300公里時速的出川通道,與全國主要經濟中心城市通達性不高。這都與全國邁入“高鐵時代”的大勢、與四川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不相適應。
再看運輸供給質量。四川物流費用相對較高,運輸成本比全國平均水平高2.5個百分點,這和運輸結構不夠合理有關:貨運總量中,公路運輸占86%,低碳經濟的鐵路、水路運輸占比不到15%。
代永波也同時強調,以上差距對標的是“國內外先進水平和立體全面開放要求”。四川地處西南內陸,過去多年來努力破除交通瓶頸,交通運輸條件有了很大改善,基本實現從“蜀道難”到“蜀道通”的轉變。
二問
造什么?
發布會透露,四川省將統籌鐵路、公路、水路、航空發展,“突出南向、提升東向、深化西向、擴大北向”,構建“四向八廊五樞紐”為主骨架的現代綜合立體交通運輸體系。
具體而言,“八廊”為東向建設長江北走廊、長江南走廊,南向建設川黔粵桂走廊、川滇走廊,北向建設川陜京走廊、川陜蒙走廊,西向建設川甘青新走廊、川藏走廊,空中即加快成都國際航空樞紐建設。“五樞紐”則是圍繞“一干多支”發展格局,重點強化成都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的輻射帶動能力,培育打造瀘州-宜賓、攀枝花、達州、廣元等出入川門戶型綜合交通樞紐。
實現“現代”,交通運輸通道的速度要更快、等級要更高。鐵路發展提速度,重點建設成都經南充到達州、成都經自貢到宜賓兩條350公里時速的高鐵,全力打通高鐵進出川大通道;貨運通道要暢通,將加快高速鐵路建設和實施既有線路擴能改造,把部分較低等級客貨運線置換為高等級貨運通道,并重點開辟至廣西北部灣、云南昆明等南向貨運新通道;民用航空填補空白、加密線路,公路建設完善網絡、提升等級,水運提高運輸能力。
實現“綜合”,多種交通運輸方式的相互銜接將更為凸顯。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梁武湖說,將統籌鐵路、航空、公路、水路規劃,統籌干線和支線建設,統籌客運和貨運發展,大力發展空鐵、鐵水等多式聯運,進一步優化運輸結構,實現綜合運輸服務的一體化智能化。
三問
如何造?
打造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四川重點突出,緊緊圍繞四川省“一干多支”發展戰略和突出南向、提升東向開放戰略重點。
抓住高鐵建設這一短板,四川省著力沖破阻滯四川“四向拓展”的“動脈血栓”,奠定“全域開放”全新格局。梁武湖介紹,之所以重點建設成南達、成自宜兩條350公里時速高鐵,在于它們建成后,將實現6至8小時可直達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全國經濟中心以及北部灣經濟區,3至4小時可直達西安、鄭州、武漢、貴陽、昆明等中西部經濟中心城市,從根本上改變四川省目前只有一條300公里時速出川通道的局面。
另一方面,這也與四川省實施“一干多支”發展戰略相一致。屆時,省內可形成宜賓、達州兩個新的交通樞紐,使成都與川南經濟區和川東北經濟區實現1小時左右交通連接,為實施“一干多支”發展戰略形成有力支撐。
多“網”融合強力凸顯。發布會上,“多式聯運”成為高頻詞:鐵+水、鐵+空、公+水融合發展,相關部門思路明確,到2020年,全省將實現所有快速鐵路站、民航機場均建有與之銜接的道路客運樞紐,實現公鐵、公航“零距離換乘”。
發布會同時透露,四川正在研究出臺實施綜合交通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和構建現代立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實施意見,推動重大目標任務落地落實。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