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廣安華鎣華龍街道石堰墻村村民趙美鋼吃過早飯后,像往常一樣在村里的柏油馬路上散步。雖然雨后的路面有些潮濕,但這并不影響他散步的心情。
“原來村里的公路是泥巴路,大多數時候都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特別是遇到下雨天,常常一身泥巴帶回家。”趙美鋼說,這些年,村里進行公路建設,公路修到每家每戶門口,再也不用擔心出行問題。
石堰墻村曾是華鎣市25個重點貧困村之一。在推進脫貧攻堅工作中,該村把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納入重要工作來抓。幾年時間,石堰墻村開通了到城區的客運線路,還修建了客運招呼站。
道路通,百業興。隨著道路設施的不斷完善,石堰墻村的產業也快速發展。2016年,村里成立了筑夢合作社,因地制宜發展優質血橙、蓮藕、茭白等產業,帶動100余戶貧困戶發展種養業。2016年,該村成功“摘帽”。
“路通了,農產品的銷售和運輸就更方便了,產業發展也更有奔頭。”石堰墻村第一書記鄧小文說,未來,村里的優質血橙等產業面積將達到2000畝。同時,還將引進更多的業主帶領村民增收致富,早日實現鄉村振興。
近年來,華鎣市大力實施“交通大會戰”,改變的不僅是農村的交通狀況,城區的交通格局同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冉國元是華鎣市新聞戰線退下來的一名“老兵”。30余年來,他用鏡頭記錄了改革開放以來華鎣市城市交通的每一次變遷。
“我1985年轉業到華鎣,當時華鎣就只有一條街,水泥路只有幾百米,其他的都是泥結石路。整個城區道路就只有一條幾百米長的街道。”退休后,冉國元明顯感覺到鏡頭里的華鎣城區道路變化越來越大。
“現在全是柏油路,一條條便民惠民的交通線,編織起了一個巨大的便捷交通網絡。”翻看一張張記錄東西環線、廣華快速通道建設的照片,冉國元說,不僅城區里的道路拓寬了,出城的道路也更加多元化。不斷升級的路網,已成為華鎣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
當前,華鎣市正搶抓省委“四向拓展、全域開放”戰略機遇,按照“同城廣安、融入重慶”發展思路,加快構建助推渝廣合作、支撐高質量發展的區域開放型大交通、川東渝北交通次樞紐,打造開放型綜合交通體系。同時,大力實施交通開放戰略,啟動建設明月渠江大橋,全面建成廣安過境高速、S208、S406、S407華鎣段和清溪口渠江大橋等出入境大通道,加快形成“一環五縱六橫”綜合交通大格局,再造華鎣交通區位新優勢。
華鎣市交通運輸局總工程師黃剛介紹,如今,市“一環五縱六橫”的綜合交通路網體系基本建成,建成公路從改革開放前的110公里到現在的1100公里。
城鄉道路的不斷升級,也帶動了電子信息產業、玄武巖纖維產業和蜜梨、葡萄、花卉、油樟等產業的大發展大繁榮,助推脫貧攻堅的高效實施。2017年,華鎣市實現3044名貧困人口脫貧,19個貧困村退出,14341名已脫貧對象持續穩定脫貧的年度目標,率先在全省88個貧困縣中全面消除絕對貧困。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