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交通河北訊(記者王彥生、通訊員郭俊嶺)
【時間】2019年5月4日17時30分
【地點】河北省石家莊市裕華路高速口
【背景】這里,被譽為石家莊的“東大門”,是石家莊東西主干道裕華路和原京港澳高速(現在叫新元高速)的交叉口,是出入石家莊市區的主要路口。每逢節假日,這里就會開啟“煮粥”模式,車輛擁堵厲害
【故事】2019年5月4日17時30分許武某一家三口從邢臺旅游駕車返回石家莊,一路上三歲的兒子歡蹦亂跳很是開心,但孩子突然發起高燒,身體抽搐并口吐白沫,但此時車在高速上飛馳,無有醫院可診治。看著孩子蒼白的小臉,武某夫婦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當車疾駛到石家莊裕華路口時,看到此時路口已經堵成長龍的車隊,武某夫婦飛奔下車向正在此地執勤的石家莊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環城大隊裕華東警務站民警求助。
接到求助后,民警第一時間向大隊和交管局指揮中心匯報了情況,并迅速發動警車,載上孩子和母親前往省兒童醫院就醫。此時正值五一小長假返程高峰,裕華路入市車流量非常大,民警一路拉響警報,同時利用車載喊話器向社會車輛及行人喊話避讓!路上的司機們聽到民警的喊話,紛紛主動避讓,本是十分擁堵的路面,十幾秒時間,硬是騰出了一條可容一輛車通行的“綠色通道”……
最終,用時不到10分鐘,民警就將孩子送到了省兒童醫院,為孩子贏得了寶貴的救治時間。這是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石家莊交警日常執勤的一幕,這也是石家莊市公安局交管局黨委在全局推行“群眾危難事件綠色暢通道工作機制”的一個片段。這一一個工作機制真正做到了急民急、解民難、順民心,被人民群眾譽為石家莊永遠暢通的“生命之路”!
隨著我國經濟迅猛發展,汽車數量劇增,隨之而來的城市交通擁堵現狀,已經成為一個城市出現應急救援緊迫需求時的瓶頸。石家莊作為河北涉的省會,經常有一些外地群眾到省會各大醫院緊急就醫,但由于道路不熟及路況影響了救治時間。石家莊交管局黨委主動順應人民群眾需求,創新思路,結合實際,在全局進一步強化應急救援模式,多年來,經不斷完善,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接、送、治”三位一體的工作機制。
“危急”接,“危難”接。當群眾遇到有應急保障警務需求時,可以向民警現場求助,電話求助;也可以撥打交管局指揮中心值班電話,然后由指揮中心向大隊分控中心、執勤中隊派警;還可以撥打媒體熱線電話,啟動媒體警務聯動,出警對接。
“全警”送,“全媒”送。采取以上三種任何方式在核實情況對接成功后,民警第一時間迎接求助群眾,駕車為救護車輛開道,局指揮中心、沿途各大隊分控中心會及時調整路面警力,疏導交通,局警媒中心也會將此信息通過本局各新媒體賬號、省市交通廣播向社會公布,呼吁沿途群眾讓行。
“聯系”治,“快速”治。在送的同時,民警會和家屬一起積極聯系救治醫院和醫生,確保醫院提前開辟綠色救治通道,為患者救治贏得最快時間。
一接一送一治,有效銜接,確保了這條生命通道的安全暢通。同樣是五一假期期間,5月3日上午11時40分,該局新華交警大隊靜態中隊民警正駕駛移動抓拍車在轄區內巡邏,當行駛至和平西路華北食品城門口附近時,看到有市民揮手示意,民警立即靠邊停車。經市民指引,民警在不遠處發現一名紅衣女子抱著一名男童情緒失控、嚎啕大哭,經民警了解情況,得知男童突然發起高燒導致昏迷。了解情況后,民警立即將母子帶上警車,拉響警報,同時將此情況上報到大隊指揮中心。民警駕駛警車疾馳開道,最終僅用時3分鐘就將母子二人送至省人民醫院,為男童的救治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5月5日一大早,兩名群眾來到機動大隊307崗點,將一面印有"為民救急,再現警風"的鮮紅錦旗送至民警手中……原來,4月24日下午5時40分,機動大隊307崗點的交警正在雨中執勤,突然一輛車牌號為冀AT5***的轎車駛入民警的視線,只聽“嗄吱”一聲停在崗點警車旁邊,從車上下來一名男子,焦急地跑過來說:“警察,我車里載著另一名男子臉不小心被劃破了,血流不止,急需去往省二院搶救,現在又是晚高峰,路上的車太多,行駛緩慢,救救我們吧”!
聽到這里,執勤交警迅速來到轎車旁,發現車內一男子雙手捂臉,血從指縫間不斷流出,情況十分危急。“快上車,我騎警車來帶路,你從后面跟著我”!交警立即上車拉響警報,利用喊話器向社會車輛及行人喊話避讓!與此同時,交警也和指揮中心取得了聯系,通知沿線各路口交警全力配合。
就這樣,騎警在雨中帶領轎車上演了一場“生死時速”!在沿途各崗交警的配合下,僅僅用時25分鐘就到達了省二院,為搶救病人贏得了寶貴時間……
這種緊急救援快速保障機制,運行幾年來,發揮了巨大作用,為千余名群眾贏得了生命救治,護送“窒息嬰”,還有護送緊急護送“斷指男”、“難產嫂”等一系列救助危難群眾事例舉不勝數。省市媒體正版、專版刊發報道。中央電視臺13頻道“新聞30分”節目已十余次播發石家莊交警啟動應急救援模式救助群眾的感人事跡。
(新媒體責編:news)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