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4座嶄新的大橋矗立在臨江河兩岸,點亮了樂山市市中區平興鎮、蘇稽鎮數萬村民交通便捷出行的夢想。這同時也是樂山市市中區交通運輸局踐行樂山市委開展“節奏更快、效率更高、質量更優”主題實踐活動中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
2025年7月15日,在發源于峨眉山前山的臨江河畔看到,川流不息的人流與車流在4座各具特色的大橋上流淌,這背后承載著平興鎮、蘇稽鎮數以萬計村民振興鄉村經濟的期盼。
一年前的2024年7月17日,特大暴雨產生的洪水沖擊了水文特征復雜的臨江河。一場突如其來的天災造成位于臨江河兩岸平興鎮轄區的臨江大橋、游壩大橋、滑石橋,以及蘇稽鎮所屬楊軍壩大橋嚴重損毀。
災情發生后,樂山市市中區交通運輸局迅速組織第三方專業橋梁檢測公司對這4座橋梁進行安全排查鑒定。鑒定結果認定4座橋均已變為危橋,不再具備通行功能。
位于最上游的臨江大橋因為多個橋孔被沖毀,需要在原址上拆除重建;游壩大橋、滑石橋、楊軍壩大橋出現橋基、橋拱、橋面嚴重受損,需要實施維修加固。4座橋梁因此均被納入樂山市市中區暴雨水毀農村公路橋梁災害災后應急恢復工程。
01 新橋通車后村民笑容掛在臉上
2025年1月,在樂山市市中區交通運輸局牽頭組織下,4座橋梁重建與維修加固災后應急恢復工程全面啟動,項目預計工期為210天。
2025年6月底,不到半年時間,經過近百位橋梁建設者冒烈日、頂風寒的辛勤修建,4座橋梁重建與維修加固工程提前約一個月,順利在7月下旬臨江河主訊期來臨前完工。
位于最上游在原址重建的臨江大橋由原來的石拱橋,變身為一座極具現代特色的混凝土空心梁板橋。
新臨江大橋橋寬8.5米,長100米。前幾年的石拱橋只能行人不能通車,重建后的臨江大橋不僅人可以通行,還可以通行15噸以下的車輛。
新橋啟用后讓分布在臨江河兩岸的太平新村和隔河村村民喜悅之情掛在臉上。太平新村村民方長喜說:“我們村的土地很多都在河對岸,現在新橋建好后,又可以走人,還可以通車,讓我們生活很方便。”方長喜表示,他是看著新橋修建起來的,“建橋的時候用了很多很粗的鋼筋和水泥,橋的質量看起來很好”。
橋梁施工管理人員張東介紹,新臨江大橋在防洪功能有了極大的提升,“以前的石拱橋斷面面積較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河道防洪能力,新橋在橋柱、橋基的設計更合理,更有利于防洪功能的發揮”。
02 新橋穿上了鋼筋水泥外衣
在原橋基礎上實施維修加固的游壩大橋和楊軍壩大橋位于新臨江大橋下游。
這兩座橋修復前也是石拱橋。在遭遇去年洪水侵襲后,橋梁通行已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經過幾個月高效的維修加固后,新游壩大橋和楊軍壩大橋看上去已煥然一新。
張東介紹,這兩座橋形狀相似,我們都對橋墩和拱圈進行了鋼筋混凝土加固。同時還在橋面人行道上重新鋪上了混凝土透水磚,橋欄桿也重新安裝了碳素鋼欄桿,確保大橋質量和安全的提升。
維修加固前的游壩大橋只能人通過,車不能通行。游壩大橋附近村民李軍說,“橋重建后,有了很大改變。不僅橋變寬了,現在還能通車。以前村里讀幼兒園的小孩只能走到對岸橋頭去上車。現在方便了,車可以直接過橋,到家接小孩上學。”
03 新橋助力“臨江鱔絲”走向全國
新修復的滑石橋位于平興鎮滑石村縣道蘇九路上,屬于4座橋梁中唯一位于縣道上的橋梁。
滑石橋地處交通要道,附近匯聚起了樂山當地眾多知名餐飲美食店,同時還是樂山著名美食名片“臨江鱔絲”的發源地。每天都有眾多來自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游客到此品嘗樂山美食。
滑石橋通行不暢不僅對眾多本地餐飲店帶來負面影響,還給外地游客前往峨眉山等景區帶來了不便。
采用高強度材料與先進工藝維修加固后的滑石橋不僅人行道、行車道變得更寬,橋面也加厚了混凝土。人民交通記者在現場看到,即便是一輛載重數十噸的大貨車從新修復后的滑石橋駛過,新橋的穩固也展現出安全質量的高水平。
04 新橋背后——“節奏更快、效率更高、質量更優”
自2024年11月樂山市委部署開展“節奏更快、效率更高、質量更優”主題實踐活動以來,在樂山市委定期統籌推動下,工作專班每月調度,各級黨組織有力推進,廣大黨員干部積極投入,人民群眾熱情支持,主題實踐活動成效顯著。樂山市市中區交通運輸局貫徹樂山市委部署,從部門職責出發,積極落實樂山市委要求,在主題實踐活動中將4座橋梁重建與維修加固工作優化,提前在夏季主汛期來臨前,高質量高水平完成了這項工作。
樂山市中區交通運輸局質監站站長吳承亮表示,“4座橋梁重建與維修加固,我們所做的工作就是要增強村民的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讓他們在交通出行上更安全更方便”。 (文/文林 余婷 圖/李在新 巫宗超)
(新媒體責編:fujia1125)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