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召開前,5月10日,“懸崖村”村民走下“天梯”,搬入了新家。“懸崖村”曾經的出行難題,是“蜀道難”的一個縮影。當“懸崖村”成為歷史,現在的蜀道還難不難?四川如何應對天險帶來的交通運輸難題?圍繞這些問題,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交通廳廳長羅佳明接受了新京報專訪。
引入社會資本 破解“天險”難題
新京報:“想致富先修路”,交通扶貧是脫貧攻堅的重要環節,四川的地理條件是不是給交通扶貧帶來了不少難題?
羅佳明:四川地處西南腹地,自古就有“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說法,這是由于四川特殊的地形、地貌、地質條件所決定的,加上氣候多變,交通建設條件十分困難。川藏公路修筑過程中,2000多名解放軍戰士和民工付出了寶貴生命。1964年開建的成昆鐵路,也是付出了1公里犧牲1個人的巨大代價。
大家都說“蜀道難”,其實“蜀道難”難的不僅僅是出川交通,還有川內交通。近年來,隨著高速公路建設向盆周山區延伸,工程建設難度不斷增大,以橋隧比為例,1995年通車的成渝高速公路,橋隧比為5%;2008年通車的西攀高速公路,橋隧比為35%;2012年通車的雅西高速公路,橋隧比為55%;2018年通車的雅康高速公路,橋隧比為82%;正在建設的沿江高速公路,橋隧比已突破90%。
新京報:也就是說,橋梁和隧道占總里程的比例越來越大,工程難度越來越高?
羅佳明:確實如此。我們遇到的挑戰,一個比一個艱巨。比如被稱為“川藏第一險”的雀兒山,以前過往司機有“冬過雀兒山,如闖鬼門關”的說法,形容老盤山公路的艱險。國道317線為了翻越這座山,讓過往司機不用再走老盤山公路,就在海拔4370米的高山上,打了一個7079米長的隧道,這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超特長公路隧道,建成后,車輛通過雀兒山區的時間由2小時縮短為10分鐘。
還有2018年12月31日全線通車的雅康高速公路,項目地處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快速攀升區域,建設面臨“五個極其”的嚴峻挑戰和考驗:地形條件極其復雜,為典型的V字形大峽谷;地質條件極其復雜,需要穿越高烈度地震區域的多條區域大斷裂帶;氣候條件極其惡劣,途經不同的氣候垂直分布帶;生態環境極其脆弱,緊鄰大熊貓棲息地自然保護區,途經省級珍稀魚類保護區;工程建設極其困難,全線橋隧比高達82%,隧道群長達50公里,是當時國內在建高速公路橋隧比最高、施工難度最大的項目之一。
新京報:四川如何應對這些天險帶來的難題?
羅佳明:“蜀道難”是九千萬四川人民的切膚之痛,沖破盆地封閉,打破交通瓶頸是千百年來的愿望。近年來,四川高度重視交通運輸發展,堅持“適度超前”規劃,以高速公路為例,2019年,我們新修訂形成了《四川省高速公路網規劃(2019-2035年)》,規劃路線加規劃研究路線達到了1.8萬公里,位居全國第一;近10年來,我們每年投資目標都確定在1000億元以上。
不過,僅靠政府自身力量難以實現交通的快速發展。所以我們提出,必須破除盆地意識和地方保護意識,以包容開放的心態,全面放開勘察設計、投資建設、客貨運輸等各類交通運輸市場,吸引社會資本參與。以高速公路為例,2004年開始探索“建設-運營-移交(BOT)”模式,逐漸建立“政府主導、分級負責、多元統籌、市場運作”的工作體制。2015年開始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
截至目前,全省采用BOT、PPP模式實施的高速公路項目共62個,占建設總規模的55%,引進國有及民營企業42家,在國內高速公路領域招商里程最長、引入社會資本最多。
四川已從“蜀道難”邁入“蜀道通”
新京報:你如何評價四川目前的交通運輸狀況?蜀道還難不難?
羅佳明:蜀道還難不難,這個問題用我們樂山市金口河區共安彝族鄉新建村村民的感受,更有說服力。2012年以前,四川全省有16457個建制村不通硬化路,其中就包括新建村。脫貧攻堅戰略實施后,我們提出“鄉鄉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2019年提前一年實現了這個目標。路通了,新建村村民周興林說:“以前公路不通,喂‘豬兒崽’都不能喂大了,以前200斤就背不下去,賣不了錢,現在三四百斤都運得出去了”。
另外,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全省建成高速公路3189公里,覆蓋43個貧困縣,高速公路總里程達7520公里,居全國第二;農村公路總里程達29萬公里,居全國第一;基本實現了所有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客車,農村客運班線發展到7393條,營運車輛達到2.4萬輛,年平均日發班次居全國第一。這幾個數據,也能回答蜀道還難不難這個問題。
目前,四川交通已經從“蜀道難”,邁入“蜀道通”,而我們的目標是“蜀道暢”。
新京報:你帶了兩個小客車模型上會,這是農村客運班車的模型嗎?
羅佳明:是的。“金通工程”是鄉鎮及建制村通客車的升級版,我們的計劃是統一鄉村客車的LOGO標識、車輛外觀、站牌以及從業人員標識,分類建立班線為主、公交為補充、預約響應兜底的鄉村客運基本服務體系,并開行趕場車、學生車、就醫出行車、鄉村定制客運和返鄉返崗、務農支農專車等。
“金通工程”被列為2020年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30件民生實事之一,現在已經在54個縣試點,效果不錯。比如位于烏蒙山連片特困地區的宜賓市屏山縣錦屏鎮永躍村,以前村民出行主要依靠兩輪摩托車、三輪車、“面包車”等等,不安全、不方便、成本高。今年4月,開通運行了學生車和趕場車4臺鄉村客運車輛,解決了56名學生上下學和全村1000余村民的出行問題,村民們很開心,說“出門就坐客車,和城頭邊沒得啥子區別”。
四川交通建設今年確保完成投資超千億
新京報:四川的下一個目標是“蜀道暢”,那么“蜀道暢”的標準是什么?
羅佳明:我們正在抓緊起草《關于貫徹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加快建設交通強省的實施意見》,力爭到2025年,交通強省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基本建成“覆蓋廣泛、高效互聯、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公路水路交通基礎設施網絡,初步形成“四向八廊”戰略性綜合交通走廊和長江上游(四川)航運中心。
這其中有一個重要項目,就是無人駕駛智能交通,我們借助新一輪技術革命的東風,力爭在一些領域后發制人、彎道超車。比如智慧高速建設,啟動了“探索面向車路協同的智慧高速公路體系”試點,正在建設符合L4級別的車路協同自動駕駛試驗場地,在成都繞城高速和成宜高速公路局部路段,開展不低于L2級別的智能網聯應用。
新京報:今年以來突如其來的疫情,給四川交通帶來的影響大嗎?
羅佳明:影響肯定有,今年前四個月,全省公路水路交通建設投資同比下降9.2%。不過,危機中找機遇,3月單月投資已與去年基本持平,4月單月投資同比增長34.5%。
四川已經連續九年投資規模超千億,所以今年也要確保完成投資1400億元、力爭完成1700億元以上,實現連續第10年投資超千億。
力爭到2025年,交通強省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基本建成“覆蓋廣泛、高效互聯、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公路水路交通基礎設施網絡,初步形成“四向八廊”戰略性綜合交通走廊和長江上游(四川)航運中心。——羅佳明
(新媒體責編:zfy2019)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