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都是人走出來的。有人走出去,也應該有人走回來。”被曬得黢黑的高仁茂指著一箱箱已經裝好的干核桃笑著說,“我回來,是為了讓它們更好地‘走’出去。”
34歲的高仁茂現任重慶城口縣高觀鎮黨委書記。12年前,在重慶讀完大學的他選擇回到家鄉城口當一名村干部。當時的城口縣,是被當地人稱為“出去了不想回來,回來了不想出去”的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
“大學畢業我選擇回到城口工作時,很多人都不理解,包括我的家人。那個年代從大山里走出去的孩子,很少有人會回來。”高仁茂告訴中新社記者,那時從城口到重慶,需要坐車翻山路先繞到四川萬源縣,再從萬源縣去重慶。“因為交通不便,很多城口人一輩子都沒去過重慶。”
“當時大家都勸我,好不容易去了重慶,就在當地找個工作好好干。可我總問自己,光我一個人走出來就行了嗎?”高仁茂說,一個大學生的能力有限,“但哪怕多幫到一個人,我都覺得值”。
12年里,高仁茂輾轉在城口多個村鎮工作。從最初的“村干部”到后來的“鎮干部”,高仁茂笑稱自己改變的只有“膚色”。
“在農村工作不能‘只說不做’。像我們高觀鎮現在大面積種植核桃,給核桃樹嫁接、減果的全部技術我都會。”高仁茂說,很多種植戶給核桃樹減果時舍不得,但不減果會降低成果品質。“這個時候,就要跟他講技術原理、跟他一起做。”
“我在山里讀書、城里工作,現在又回到山里帶著鄉親一起創業。”今年30歲的鄭勇和高仁茂一樣“去而復返”,由重慶回到城口創業。“能把自己家鄉的特產變成商品賣出去,有一種自豪感。”他坦言,回鄉創業,自己看重的是城口四面環山的生態資源帶來的商機。
“以前我們用‘九山半水半分田’形容城口土地資源貧瘠。但城口超過70%的森林覆蓋率,恰好有適合蜜蜂生長的環境。”鄭勇說。2016年經當地政府招商引資,鄭勇回到家鄉投資建立蜂蜜廠。
“目前,我們公司已經在城口的5個鄉鎮建立17個中華蜜蜂基地,蜂蜜年產量達到3萬公斤,公司年產值達600多萬元(人民幣,下同)。”鄭勇說,公司還與當地的1000余戶貧困戶建立利益鏈接機制,免費對貧困戶進行養蜂培訓,統一生產標準,回收養蜂戶所產蜂蜜。“今年我們還計劃與更多養殖戶簽訂統一的養殖及收購協議。同時擴大規模,幫助城口的蜂蜜產業形成養殖到深加工的全產業鏈。”
今年41歲的熊興桂是城口縣遠近聞名的返鄉創業者。從最早組織當地青年外出務工的“包工頭”,到現在創立藥業公司專門從事藥材收購和初加工,熊興桂已成為鄉鄰口中的“公司老板”。
“以前大家都覺得,窮鄉僻壤的大山里出不了‘金鳳凰’。所以我帶著大家外出打工掙錢。現在城口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讓我意識到,大山本身就是一種資源。既然在家鄉就掙錢,為什么還要出去呢?”熊興桂告訴記者,被譽為“大巴山生態藥谷”的城口擁有豐富的中藥材資源,境內可供開發利用的中藥材有1000余種。
“今年公司營收有望達到3億元。我希望能把公司做成年收入超過30億元的大公司,跟大家證明‘山里也能飛出金鳳凰’。”熊興桂笑著說。
(新媒體責編:zfy2019)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