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施工便道的時候,我們到白鹿鎮辦事,往返要3個多小時,如今半個小時就夠了。”說起巫鎮高速三分部修筑施工便道帶來的好處,重慶市巫溪縣白鹿鎮中壩村村民李二虎難掩心中喜悅,“巫鎮高速三分部為我們做了許多好事,我們心里全記著呢。”
“三年多來,我們的工程建設能夠順利推進,離不開當地政府和群眾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對于他們,我們心存感激,為他們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我們責無旁貸。”巫鎮高速三分部黨支部書記李宗順對當地政府和群眾的褒揚之情溢于言表。
談起對方,當地群眾和巫鎮高速公路的建設者們相互夸贊和感謝,“我們要互幫互助、齊心協力把巫鎮高速建成一條和諧幸福路。”
自進場開始,巫鎮高速三分部就緊緊圍繞“路地共建、和諧共贏”的工作目標,積極與地方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互聯互動、互幫互助,與他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李宗順介紹說,剛進場時,由于對當地情況不甚了解,加之當地人煙稀少,房屋面積普遍較小等因素,他們很難找到合適的辦公場所。得知這一情況后,巫溪縣白鹿鎮委、鎮政府主動上門解難題,在詢問了所需場所的具體要求后,果斷決定把該鎮大坪村村委會騰出,交給李宗順他們作為辦公場所。
“讓我們難以置信的是,頭一天下午才商量好,結果第二天上午村委會就被騰空了。原來,為了讓我們能夠早一點入駐、早一點開工建設巫鎮高速,他們組織村委會連夜搬了家。”雖然時間過了兩三年,如今提起這件事,李宗順依然很是激動,“這服務、這態度、這效率,讓我們很是感動,我們造福當地的動力更強了。”
不單是政府,當地村民也很支持該分部的工作,經常主動帶領分部的工作人員上山找路、找水源,摘自家種的水果給他們吃……“他們大老遠跑來修路是幫助我們脫貧致富的,能為他們做點事情我感到很欣慰。”幾次帶領工程測量人員上山的村干部老曹說。
為報答當地政府和人民群眾的支持和幫助,施工過程中,該分部盡其所能,想法設法為百姓謀福利。在修筑施工便道時,他們采取了永臨結合的方式,提高便道的等級,不但方便當地村民在施工期間使用便道出行,而且工程結束后將移交給當地作為永久道路使用。16號便道沒修之前,白鹿鎮七莽峽村到中壩村的距離為6公里,中間還有七八道急彎,村民出行不但費時費力,還很危險。寬敞平緩的便道修通后,這兩個村的距離縮短為2.9公里,沿線村民的出行方便多了。
有一次,該分部組織員工清掃便道上的淤泥和雜物,被附近的村民看到了,他們紛紛跑回家去拿出工具加入到清掃隊伍的行列。“你們修的便道為我們提供了那么大的方便,我們不出點力怎么行呢。”一位前來幫忙的李姓村民如是說。
“為助力當地就業扶貧,我們使用本地勞務人員最多的時候達500余人,目前仍有近300人在我們工地務工。”該分部負責人趙栓富介紹說,他們還通過認購當地農產品、向貧困學生捐助午餐費、幫助當地政府抗洪搶險等途徑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造福當地百姓。
幫助是相互的,幸福是傳染的。在工程建設的過程中,征地拆遷往往會成為正常施工的攔路虎,但巫鎮高速三分部卻很少遇到這一難題。“中壩和下壩村共拆了103戶的房屋,都是村里人自己主動拆的,而且拆得特別快。他們說,走出大山是他們幾輩子的愿望,急盼著巫鎮高速能夠早一點修通。”李宗順說,“883畝的紅線內用地,老百姓都是先讓用,后補償。這真是解決了我們的大難題。”
2020年6月11日,當地突發幾十年不遇的特大洪澇災害。該分部在進行抗災自救的同時,主動出擊,組織應急搶險人員疏散受災群眾,值守危險區域,調動機械設備幫助村民清理河道、堆壘防洪堤壩、排泄倒灌洪水等,有效化解了一些村民遭遇的洪災風險。該分部安全總監劉曉強率領的應急搶險隊,在協助村民撤離的過程中被困孤島,最后他們在一名熱心村民的帶領下,走了一個多小時的山路才回到駐地。
像這種你幫我我助你的故事還有很多。該分部主要領導說當地政府積極作為,主動幫助他們協調各方關系,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各類難題,為工程建設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鎮長、鎮委書記說該分部幫助當地抗洪救災、提供就業崗位、助力交通建設和脫貧攻堅,深受群眾認可和喜愛,為當地經濟發展和人民幸福帶來了動力和支撐。這種和諧的路地關系正逐漸成為大山深處相互傳唱的幸福之歌。(文:王新)
(新媒體責編:xmtqyd)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