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這些年,公路貨運的變化有哪些?
1、客戶要求運輸速度變快了
現在的快遞和電商,他們在宣介一天兩送、三送。對客戶來說,他們不知道什么是專線物流,什么是網絡物流,什么是快遞物流?他只知道我要的東西應該快點送到。其實這并不是一件好事,但你改變不了。戴定一會長曾說:完全的快是一種資源的浪費。但是大家都養成這樣一種習慣了,畢竟,胳膊拗不過大腿。也許過幾年,肯定還會有免費物流的出現。這是個持續變化的行業。
2、客戶的額外服務需求變多了
很多客戶要求物流公司做免費分揀、理貨。客戶的心理是你要承運我的貨,就幫我多做點事。反正現在是買方市場,你不做,有的是人做。
3、各項支出變多了
上海的圈子里面有這樣一句話:4000塊錢怎么養得起一個裝卸工呢?最多能請一個大學生。此外還有房租、油費,以及路上永遠都降不下來的苛捐雜稅。
4、客戶賬期變長了
你想要賬期短,就沒有好運的貨。真正好運的貨,賬期都非常長。我甚至聽說:三個月賬期加六個月承兌匯票。客戶的想法是,物流公司質量都差不多,誰能讓我的賬期長一些,減少我一點資金壓力,我就把貨給誰。
5、每單的重量變小了
這是一個很大的變化。在幾年前,一輛17米5的車,二三十票貨,但是現在是四五十票,甚至六十票是常態。我們有一個成員,從石家莊到南京的專線,據他說一車平均是一百多票。細想,你去提貨也好,安排送貨也好,安排二三十家的貨和安排四五十家的貨,成本是一樣的嗎?再加上客戶的要求越來越高,這樣感覺特別累,但是還沒賺到錢,或者賺的錢變少了。投入產出比一路下滑。
6、賺的錢變少了
之前在鄭州一個交通部舉辦的會議上,公布了一個官方的數據:現在物流行業的凈利潤為3%-5%。這基本上已經達成共識。一個專線,一年營業收入如果是2000萬,凈利潤大約100萬,還得必須保證一年平平安安,不出大的事故。
7、打麻將斗地主的少了,沙龍學習會多了,寫文章的多了
這是個好現象,在行業整體大環境變化很大的情況下,有很多的人開始思考,討論,琢磨,探尋。其實這是一種正能量。
8、單打獨斗少了,聯盟、平臺多了
不管是聯盟,還是卡行這樣的平臺,越來越多了。這也是好事情,是行業開始向集中化走的一個典型表現。
二、這些年,公路貨運不變的有哪些?
1、價格沒有變
有人跟我說十年沒漲過價,有人跟我說價格還在降。因為你的經營模式沒變,服務能力沒有變。也許你的車換成進口的了,但提高幾個小時在途時效,真的能起到徹底改變的作用嗎?
2、每天忙的事情沒有變
老板身兼多職,開發客戶、找車、裝車、收賬什么事情都需要親力親為。
3、融資貸款難沒有變
這個行業嚴重缺乏數據和信用,而這是融資貸款的 核心基礎。這個基礎缺失,融資貸款難的現象很難改變。為什么專線常常是聯保呢?那是因為貸款公司不能充分信任,因此必須確保出了問題,大家連坐。
三、未來,公路貨運的趨勢有哪些?
1、大票和小票融合
未來,各種網絡平臺也好,直營網絡也好,大票和小票一定是融合的,你很難說只做大票不做小票。
2、訂單和運單融合
訂單是買東西的合同,運單是運東西的合同。舉個例子,你在京東上買東西是訂單,京東的物流把東西運走是運單,京東是運單和訂單對接,它未來將會走亞馬遜的道路。亞馬遜在美國最開始是網上書店,后來什么都賣,它的倉儲和物流做得非常好,但現在,他們自己的貨物只占一半,另一半是為其他的電商提供服務,未來有一天,京東也會變成這樣。
為什么會這樣,因為物流需要掌握訂單的控制權。所以,未來的網絡或平臺,能對接訂單的是最有生命力的,例如菜鳥,順豐加嘿客,京東等。
3、生產驅動變消費驅動
以前的物流是廠家說了算,但是,現在廠家非常精明,不敢多生產。因為前端的消費者的需求在變化,廠家要根據消費者的需求變化來進行小批量,多品種的生產策略。就像淘工廠,它通過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并將這些需求反饋給廠家,然后廠家來安排生產。
所以,未來一定是消費驅動供應鏈。也就是拿到供應鏈遙控器的不是廠家,而是消費者。如果看不到這個趨勢,你都不知道干活是在為誰干。
4、資本重塑行業規則
以前覺得公司是不是沒錢了才去融資,有錢為什么還要賣股份?今天我才知道,對一個企業來說,不管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的發展,有兩個成本繞不過去,一個是時間成本,一個是資金成本。很難找到一家公司是依靠自己的錢成為巨無霸,大都需要外部資金的支持。
現在物流非常火,這有點像當年的互聯網,很多資本進入。這是我們行業大發展的重要助推器。關于資本重塑行業規則,當你還在為如何改造車能多裝一些貨的時候,有些人已經開始考慮如何投資裝備來提高效率了。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