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前,古老的絲綢之路拉開了互通有無、互學互鑒的友誼大幕,開啟了人類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時代;2000多年后,絲綢之路又添新彩,中吉烏道路運輸走廊實現暢通,歐亞間有了新的便捷通道。
10月30日至11月1日,中國、吉爾吉斯共和國、烏茲別克斯坦聯合開展的國際道路貨運試運行活動成功舉行。由中吉烏三國9輛卡車組成的車隊,10月30日從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出發,途經安集延、奧什、伊爾克什坦,于10月31日成功抵達終點“絲路明珠”新疆喀什,并于11月1日在喀什綜合保稅區舉行接車儀式,圓滿完成了試運行活動各項任務。
這是中吉烏三國首次實現國際道路全程運輸,也是中國貨車首次駛入非接壤國家,標志著三國國際道路運輸合作掀開了新的篇章。
追尋絲路足跡 探路運輸新通道
此次中吉烏國際道路貨運試運行通道——中吉烏公路,是中國—中亞—西亞國際經濟走廊的重要組成部分。公路東起中國新疆喀什,穿過吉爾吉斯共和國南部城市奧什,最終到達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全長約950公里,是新疆塔里木盆地到中亞阿姆河流域一條重要的公路大通道。然而長期以來,中國和烏茲別克斯坦的卡車卻都無法駛入對方國家。
此次試運行活動無疑具有里程碑式意義。能夠全程親歷絲路足跡,令中吉烏三國代表團成員十分興奮。
“我是第一個開著烏茲別克斯坦卡車進入中國境內的人。”10月31日,在位于中國西北邊境的伊爾克什坦口岸,33歲的烏茲別克斯坦卡車司機克哈里木巴耶夫迫不及待地向同行的司機“炫耀”。
當日下午,順利翻越包括海拔近4000米的帕米爾雪山在內的4座高山后,試運行車隊經伊爾克什坦口岸入境,沿亞洲公路網65號公路向終點——喀什綜合保稅區行進。兩天來的旅途勞頓,并不影響中吉烏代表團成員的欣喜之情。人們歡呼著握手相慶,分享見證這一重要歷史過程的喜悅。
“這也是中國貨運車輛第一次從烏茲別克斯坦駛入中國境內。”參與此次試運行活動的中方車隊領隊、烏魯木齊金潤達運輸有限公司經理趙文華說,以往中國出口至烏茲別克斯坦的貨物以鐵路和汽運中轉吉爾吉斯共和國的方式為主,現在兩國公路貨運直達不僅能節約運輸時間,還降低了貨物損耗。公司派出了7人組成的強大考察陣容,在體驗全程運輸中發掘新的業務空間。
在三國代表團的成員中,一位67歲的老人引人關注。他是烏茲別克斯坦道路和水運署副署長沙瓦哈波夫,原本可以坐飛機到喀什參加接車儀式,卻選擇與試運行車隊一路同行。“這條公路至關重要,我想親身體驗這條新通道,親眼看看3個國家的運輸路況。”沙瓦哈波夫告訴記者,“我記錄了一路上的情況,包括里程、路況、口岸過關情況以及需要解決的問題。如果身體狀況允許,返程時還將隨車隊回國。”
據了解,在此次試運行過程中,三國政府在通關、通行等環節均未“大包大攬”。“目的就是要通過更貼近實際的實踐,來檢驗、查找中吉烏運輸走廊存在的問題,為下一步正式開通打下良好基礎。”全程跟隨車隊的中方代表團總代表、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道路客運管理處處長許寶利坦言。
中國主張贏得國際社會支持
中國人民的夢想歷來同各國人民的夢想息息相通。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得到了包括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共和國在內的中亞國家的擁護和支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引起中亞國家強烈共鳴。此次中吉烏國際道路貨運試運行活動的成功舉行,便是其生動注腳。
記者看到,中吉烏公路烏茲別克斯坦境內的部分“瓶頸”路段正在實施改擴建工程,由雙向兩車道向雙向四車道升級。在吉爾吉斯共和國境內,除了高原山區個別路段外,長達280公里的中吉烏公路吉爾吉斯共和國境內段則全程實現了“黑色化”,車輛行駛順暢。
在兩天的行程中,車隊每到一處,都受到當地政府和民眾的大力支持和熱烈歡迎,路旁民眾紛紛向車隊揮手致意。一路上,中吉烏代表團話友情、聚共識、促團結、謀合作,共同暢想沿線國家之間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
中吉烏三國代表團成員一致認為,試運行活動是落實三國元首關于“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共識,推動三國過境運輸合作的一次具體行動,也是三國發展戰略在交通運輸領域對接的一次有益嘗試。其成功舉行,必將譜寫中吉烏友好合作、共同繁榮的新華章。
“古絲綢之路曾有效促進了區域貿易發展和沿線各國人民之間的文化交流,結果表明這是一個切實可行的安排。中吉烏公路運輸新走廊的開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發起的‘一帶一路’倡議落地的一個縮影。”烏茲別克斯坦對外經濟投資貿易部部長加尼耶夫告訴記者,吉爾吉斯共和國總統阿爾馬茲別克·阿坦巴耶夫今年10月在烏茲別克斯坦進行國事訪問時也特別提議盡快開通這條至關重要的貿易路線。
中國交通運輸部安全總監成平介紹,1998年2月,三國正式簽署了《中吉烏政府汽車運輸協定》,為三國開展國際道路過境運輸提供了法律保障。此后,三國政府和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在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口岸通關環境改善、運輸領域交流等方面進一步加強合作,取得了顯著成效。特別是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以來,三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不斷加強,文化交流和經貿往來更加緊密,交通運輸領域的合作得到持續推進。
烏、吉兩國國際道路運輸經營者同樣對“一帶一路”倡議十分認同,并充滿期待。據預測,這條線路正式開通后,可給沿線帶來100多萬個就業崗位。“我們不會吃虧。希望一天比一天更好。”吉爾吉斯共和國國際道路運輸從業者托列巴依·別斯巴耶夫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對我們來說增加了就業機會,而且我們駕駛員具有冬季跑山路運輸的技能優勢。”
“這是我第一次來到中國,主要想考察一下當地市場,希望以后能把更多的烏國水果出口到中國。”烏茲別克斯坦運輸股份公司董事長沙羅波夫說,他過去經常跑俄羅斯,主要從事水果出口。為了更好地參與這次試運行活動,公司派出了3輛卡車和8名駕駛員,其中兩輛是特別購置的全新卡車。
在吉爾吉斯貨車司機卡拉克哈扎耶夫看來,實現沙羅波夫的預期不是問題。卡拉克哈扎耶夫是個體戶,長期從事外貿運輸。他告訴記者,以前都是從奧什拉貨進入中國境內,如棉花和紡紗等,然后從中國進口輕工業品和機電。“如果這條貿易通道暢通了,更多的烏茲別克斯坦產品可以進入中國。”卡拉克哈扎耶夫表示,試運行后,這條道路將更順暢、更方便。
在多種交通運輸方式中,短距離跨境卡車運輸因速度快、可裝載的貨物種類多,成為國際貿易商熱衷的選擇。國際道路運輸聯盟東亞及東南亞代表處首席代表曲鵬程說,中吉烏開通新卡車通道將大大提升該地區的國際貿易潛力,將為烏吉兩國提供新的發展機會。
助力人類命運共同體 再啟合作新征程
盡快正式開通中吉烏國際道路貨運,是三方共同期盼。
“為什么不是年底呢?試運行活動充分證明,這是一條便捷高效的貨運走廊。公路已經很暢通,我們認為年底開通更好!”得知“試運行活動紀要”打算將線路正式開通時間定為明年3月時,沙瓦哈波夫連忙同中國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巡視員王水平交流了烏方的意愿。
“振興偉大的絲綢之路,是對歷史的繼承,是面對未來的正確選擇。試運行活動成功舉行,象征著這條保障發展我們國家之間友好關系、加強人民之間友誼和經濟貿易聯系的道路是開放的,一定會在不久的將來擴大商品貿易規模。”吉爾吉斯共和國交通和道路部汽車和水運署副署長卡森馬雷說,相信只要三方進一步優化通關環境,就能夠讓運輸通道更高效。
“這條走廊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中國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表示,交通運輸部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一如既往發揮交通運輸先行作用,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增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民福祉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位于試運行活動終點的新疆,更將繼續發力。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副主席趙沖久表示,近年來,新疆對外交通運輸事業取得長足發展,開通國際道路運輸線路111條,“以烏魯木齊為中心,以沿邊地區為節點,以邊境口岸為前沿,向周邊國家輻射”的多層次、全方位的國際道路運輸網絡初步建立。新疆將大力支持國際道路運輸業發展,進一步推進與周邊國家的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
據中國海關統計數據顯示,去年中烏貿易額約36.16億美元,同比增長3.4%。
如今,在交通運輸領域互聯互通的先行引領下,日益復興的絲綢之路上,昔日的馬幫駝隊被越來越多的“車輪駝隊”“鋼鐵駝隊”代替,“一帶一路”倡議正在落地開花,推動著人類命運共同體加速構建,助力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沿線國家人民的生活也必將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特寫
北斗護航,跨國貨運亮了“千里眼”
一個新裝備在此次中吉烏國際道路貨運試運行活動中表現“搶眼”。
“在哪都可以實時看到車和貨的位置,我們今后跑國際運輸就更放心了!”吉爾吉斯共和國車隊卡車司機扎里波夫對愛車上的新裝備贊賞有加。
“新裝備在山區道路很有用,不管有沒有手機信號,我們都可以監控到車輛動態,還可以和車輛聯系。”烏茲別克斯坦卡車駕駛員卡曼諾夫表示。
駕駛員們使用的這個新裝備,正是由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簡稱通信信息中心)開發的“北斗衛星導航車載終端”。參加此次試運行活動的9輛貨車,都統一安裝了該終端。
為完成好中吉烏三國協商的試運行方案,通信信息中心專門組建了由副主任殷林任組長的技術保障組,全程為中外車隊提供伴隨式導航信息服務。技術保障組結合試運行沿線的通信網絡情況和我國自主北斗衛星系統的建設情況,短短一個星期就完成了北斗衛星導航車載終端和位置服務平臺的改造升級,為中外卡車定位導航和通信保障提供了可靠的“中國服務”。
高級工程師盧紅洋是技術保障組成員之一,他告訴記者,遠在北京的指揮中心通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位置服務平臺,可以清楚看到車輛的實時位置、行駛速度、車內外視頻圖像,而通過手機訪問位置服務平臺,可以清晰看到車隊的編隊情況,包括車輛位置、速度和間距等。其RDSS短報文通信功能使該系統無論是在平原、山區,還是高原地帶,都能保持穩定工作,有力保障了車隊安全抵達活動終點。
“這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首次在多個中亞國家進行規模化動態測試。”殷林說,此前,通信信息中心已完成中俄國際道路運輸監管與服務驗證平臺的開發工作,解決了跨國信息通信、電子地圖匹配、無線電發射等方面存在的兼容性問題。此次成功完成中亞地區國際道路運輸規模化測試,有利于進一步加快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國際化進程。
今后,通信信息中心將根據各國地域環境、經濟水平、法律法規的不同,針對性地制定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應用方案,為國際道路運輸信息化發展提供更加可靠的中國方案、中國產品和中國服務。“我們計劃2018年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及周邊國家提供基本服務,2020年前后走向全球。”殷林透露。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