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回到山的那一邊,回到太陽初始的地方,那里鮮花開滿山崗,鳥兒也飛回了北方……
讀到這首《重返故鄉》的時候,適逢晚秋的一個周末,“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口耳相傳的力量顯然單薄了,行旅的心境愈發濃烈。顧不得邀朋聚友,車子過高速,上省道,一家三口一溜煙兒一小時不到,安全抵達心馳神往的過石公路。
該公路自今年通車后,熱度高漲,催生自駕游、徒步、騎行等多種打卡方式。加之融媒體的宣傳、自媒體的傳播,遂加冕了“最美路”“冠軍路”“網紅路”“英山川藏線”等多種美譽。
該公路受到熱捧并持續霸占熱搜。我從視頻中,跟隨無人機的航拍,像鳥兒俯瞰大地一般去欣賞這條路。遠與近、上與下的縱深拉伸;四周空曠,主體突出的既視感;前景后退的多視角沖擊帶給我怦然心動。路,似一條玉帶環繞在峰巒間,這哪是一條用于運輸的普通公路,這分明是一道高顏值的靚麗風景線。過石公路長19公里,瀝青混凝土路面,按照二級公路標準進行建設。東起英山縣雷家店鎮,西止石頭咀鎮,跨越9個行政村。
車子從過灘街大橋,左轉。平嶄的路面,新黑泛光;護欄護坡、標線路牌,規范有序;沿河蜿蜒向上,小橋、流水、人家,散發出親切地鄉土氣息。廣闊的路面拼接路肩,讓相對行駛的會車,毫無恐懼感,我雖為新手,加油門、剎車、轉彎、超車,倒也是游刃有如。前方藍天天藍,左右青山山青,大自然賦予我們的美景,如一幀幀流動的畫面,迅速愉悅了心情。今兒,真是來對了。
往前進,劉鄧大軍伍家沖戰斗遺址紀念碑、蕭伯唐烈士紀念館、蔡家畈烈士墓園,沿線的這些村,紛紛挖掘出紅色資源文化,為我們講述這是一條紅色的道路,這是一方灑滿熱血的鄉土。無聲地引領我們站在新時代的起點,去回望歷史,思考和傳承。
情感隨著位移,跌宕起伏。冷山客棧、純中蜂養殖基地、天馬寨風景區等金字招牌分布道路兩側,清風驛站、紅廉節點、候車亭等標志性建筑紛至沓來。一條路的提檔升級衍生多種新業態。特色經濟、鄉村旅游、歷史人文、休閑健康等大量新模式激活一方山水,帶動一方經濟,幸福一方百姓的整體效益,均能找到注解。
到達制高點。我們迫不及待地下車,360度環顧。微寒的秋風,吹拂我們的面容,舞動我們的衣衫。“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等詩句不禁縈繞心頭。
我問女女,你看到了什么?她在有限的詞匯里脫口而出“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發現美,感受美,果真不受年齡所限。
五彩的山巒,鋪滿秋的韻味。一樹樹透黃的葉,火紅的葉,星羅密布,婆娑翩躚。丹楓迎佳人的畫面感,柔韌了心底的聯想。就在十年前,表侄女談了附近山上的一位男友,表哥在“看人家”的定親儀式途中,飽受顛簸之苦,忍受不得女兒越走越閉塞的境遇,武斷地阻止了這門親事,表侄女一氣之下,遠嫁他鄉,至今不歸。如果是華麗蛻變后的當下,一首“日出又日落,深處又深處,一張小方桌,有一葷一素”的歌謠,還能不能撥動她回鄉的心弦?
正遐想中,女女驚呼,媽媽,這路像我學過的拼音,有C,U,W,S,Z,好神奇;還像一個蝴蝶結,彎過來,繞過去,長長的,真漂亮。
我問老公,你就不激動?
他回答:這條路,我跑過無數次。
歷時兩年的改建工程,從前期線路的規劃選址、項目的立項、工可、初設批復,先后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既要面對山高林密的地貌,還要防治水土流失問題,同時,注意避讓生態環保、基本農田、農民住房等。在建設施工過程中,遇河建橋,逢山開石,徹底改變了過去彎多、面窄、坡陡的瓶頸。選派一流的專業隊伍,密集的質量督查,交通人,將心血和汗水以及責任與使命融合進了公路里。
“聽施工人員說,項目經理正在處理一起農戶糾紛,翻斗車倒土壓了青苗……修路,與農民打交道,不能損了他們的利益,不能引發矛盾。”老公的一番講述,聽得出,從事修路這項利國利民的好事背后別樣的艱辛。
此情此景如畫卷,沉醉而不知歸路。午餐時,就近選擇一處農家樂。炊煙裊裊的庭院里,掛滿了臘魚臘肉,一群雞鴨散養在河道里,悠閑地啄食著青菜。好一段慢時光,靜生活。又似乎是記憶中的舊時光。老板娘笑容可掬地說道:“今天天陰有雨,游客少了些,若是平時,忙不過來,路通了,來玩的人和車上上下下,進進出出,我做的豆腐粑,沒幾天功夫就點餐吃完了。”
過石公路經過改擴建,打通了“出”與“進”的雙向道,提升了“公路+旅游”的服務功能,有效激發農民致富奔小康的內生動力,延伸了農民增收致富的“加速帶”。物理可以位移,時空可以轉換,但亙古不變的是,家鄉就在那里,改變它,發展它的思想不會變,共同富裕的高質量發展道路必然越走越通暢。 (伍曼/文 曹志剛/圖)
(新媒體責編:qiaoyidan)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