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上堆積如山的建筑垃圾、道路改造后棄置的瀝青廢渣、污染環境的廢食用油……記者近日獲悉,這些尋常所見的“廢料”,在公路科研專家手中“搖身”變成可再用建筑材料。
電石渣是電廠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渣。南京市公路管理處公路科學研究所的總工程師林梅率領團隊,對電石渣進行環保等方面的檢測,經過配比試驗發現,電石渣粉煤灰可替代部分水泥,直接應用于公路養護。這一科研成果推廣應用到南京公路養護后,從運費到原材料,可節省約四成費用。林梅和其團隊還通過大量實驗,將地溝油應用到瀝青生產中,“以廢止廢”。
不僅養路材料在變,養路思路也在與時俱進。太倉市公路管理處在實踐中推出“互聯網+”的養護新模式,公路一線巡查人員通過使用基于高精度移動端電子地圖的巡查APP,準確定位各類事件,“按圖索驥”快速找到任務地點。常州武進公路處養護管理科科長李利偉發現,很多瀝青路的路口都有被車輛碾壓產生的深深淺淺的車轍,于是思索“為什么水泥路面不會出現車轍?”循著這個思路,武進公路處與東南大學聯合研制出半柔性瀝青混合料,在瀝青混合料里面注入水泥漿,增加了瀝青路面的剛性,消除了那一道道車輛碾壓的溝轍。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