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好農村路”和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對農村公路工作作出了新的要求。近幾年來,貴港市緊緊圍繞“十三五”農村公路發展目標,以建設“四好農村路”為抓手,不斷創新農村公路工作措施,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交通保障。
政府主導 狠抓農村公路建設
今年4月,貴港市政府出臺了《貴港市深入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工作方案(2018-2020)》(以下簡稱《方案》),要求到2020年,全市基本實現鎮鎮通二級公路,建制村全部實現通雙車道;建制村通客車率達到100%;基本完成縣鄉道重點安全隱患治理,危橋總數逐年下降,進一步提高農村公路安全服務水平;農村公路列養率保持100%,農村公路技術狀況(MQI)中等路以上的比例不低于75%,路面技術狀況(PQI)中等路以上的比例不低于75%;新改建農村公路建設項目一次交工驗收合格率達到98%以上;積極創建自治區示范縣,爭取創建國家級示范縣。
《方案》在資金籌措、體制機制完善、檢查考核、示范引領等方面,提出了切實有效的保障措施,其中,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市財政分別給市轄區和縣(市)30萬元/公里和10萬元/公里的雙車道建設補助,每年安排約500萬元用于“四好農村路”示范鄉鎮的獎勵。通過政府牽頭,各部門密切配合,有力打造了貴港市農村公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的工作新格局。
提高村路通達深度 優化路網結構
“十一五”以來,貴港市緊緊抓住國家加快農村公路建設的機遇,多渠道籌集資金,重點加快縣鄉聯網、村村通水泥路建設。截至目前,全市農村公路(包括縣道、鄉道、村道)總里程達6363公里,占全市公路總里程的83%,實現了鄉鄉公路聯網、村村通水泥路(或瀝青路)的目標,形成了一個以縣道為主骨架、鄉道為主線、村道為延伸,農村公路與國省道干線縱橫交錯的公路網絡。
近年來,在增加農村公路里程的同時,貴港市結合脫貧攻堅任務、產業布局規劃,不斷提高農村公路通達深度,優化農村路網結構。貴港市通過PPP等模式,引進41億元社會資本實施“九路二橋”交通基礎設施PPP項目,貴港市交通運輸局每年投入貧困村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資金1000萬元;桂平市籌措資金7.08億元,積極開展20戶以上屯級道路提檔改造建設,三年來建設屯級道路2287公里。此外,平天山景區公路、金田起義一級公路、白石洞天景區公路、覃塘至石卡工業園區公路、武林港進港公路、蘇灣港進港公路等一大批旅游景點、工業園區、港口作業區公路項目的開工和建成,也為貴港市鄉村振興提供了可靠的交通保障。
加強管養 優化公路通行環境
管好養好農村公路,能夠有效保障及延長道路使用年限和服務水平。為此,貴港市堅持農村公路“建養并重”,強化路政管理工作,穩妥推進農村公路養護體制改革,使農村公路逐步走上“有路必養”的可持續發展軌道。
農村公路管理方面,貴港市交通運輸部門主動加強與各有關部門之間的聯系,積極開展聯合執法,嚴厲查處違法超限超載運輸及破壞、損壞農村公路設施的行為;深入開展農村公路路域環境整治,努力打造“暢、安、舒、美”的農村公路通行環境;嚴把工程質量關,出臺農村公路建設管理、質量監督相關制度,規范農村公路建設管理行為,進一步提升了全市農村公路質量安全水平。
在養護模式上,貴港市按照重點路段重點養、一般路段正常養、村道村養的分層次養護思路,推行公司合同養護、個人(家庭)承包養護、村屯養護隊養護等多元化養護模式,同時不斷加大養護資金投入力度,推廣機械化養護,提高養護效率,農村公路列養率達到100%。此外,大力實施公路生命安全防護和危橋改造工程,在全市縣鄉村道沿線446所學校、幼兒園部署開展隱患整治,統一規范設置安全標志標線,消除了農村公路學校路段安全隱患,使農村公路養護質量穩步提高、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大大增強。
交通先行 服務農村經濟發展
農村公路的發展,有效改善了貴港市落后的農村交通現狀,群眾出行條件進一步改善,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了良好交通條件。依托便利的交通網絡,近年來,貴港市打破傳統的以耕種為主的單一經濟結構,大力推動富硒產業發展。其中,港北區富硒優質稻產業(核心)示范區、覃塘區林業生態循環經濟(核心)示范區、桂平市石咀鎮小汶休閑農業示范區等一大批農業產業化基地就在農村公路沿線發展,全市共建立水稻、茶葉、百香果、蔬菜、馬蹄、雞、魚等17個作物品種的富硒農產品生產示范基地88個,面積達5萬多畝。
目前,貴港市公路沿線鄉鎮基本形成了“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新格局,涌現出北環生態農業景觀廊道、全國“五星級農家樂”德湖山莊等鄉村旅游項目,特色旅游等成為該市新的經濟增長點。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