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人員正給公路兩邊的植被澆水,整條公路幾乎看不出施工的痕跡,在即將開通運營的青海省大湟平公路項目沿線,公路與周圍生態環境渾然一體,宛如一幅美麗的油畫。
“截至目前,大湟平公路項目已完成荒坡造地約153畝,復耕造林約76畝,棄土造田240余畝。”
青海省公路建設管理局大湟平公路項目辦公室主任袁曉偉介紹說,大湟平項目在施工期間“同時施工,同時恢復”,在建設同時就對路基邊坡進行了植草綠化,打造了一條沿線綠化帶,讓公路成為“流動的風景線”。
袁曉偉說,在公路建設中,現在施工人員不僅要對施工痕跡進行生態恢復,還會對原有的生態損傷進行修復。比如,大湟平公路項目在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景陽鎮施工時,就將當地群眾建房后遺留的廢棄采料場進行了回填恢復,廢棄采料場如今變成了片片農田。
“生態恢復是‘補救措施’,更多的是在前期盡量優化施工方案,避免事后再修復。”青海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張鐵軍說,在建設經過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北山林區的扎碾公路時,公路建設部門先后對26公里路線進行優化,少占林地315.6畝,保留樹木89591棵,增加植樹60000棵,還增加了停車觀景臺、草皮生態邊溝等設計,使扎碾公路成為一條美麗的綠色長廊。
張鐵軍介紹,現在的青海公路建設單位越來越關注環保措施的實際效果。穿越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的省道308線,在施工時面臨沿線植被防護、野生動物保護等問題。建設單位在施工前專門就這些問題委托權威單位提出了4個專項設計,并邀請環保、林業等相關權威部門進行會審,制定了《S308線路域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實施方案》,最大限度地保護了沿線的生態。
“現在生態保護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落在紙上。”青海省公路建設管理局副局長王建良說,過去施工時根本沒有生態保護的預算,在生態優先發展戰略提出后,工程預算中會留出1.5%的專項支出用于生態保護,而現在這一比例是2.5%,生態環保已經成為施工建設項目的一部分。
近5年來,青海省已累計投入資金104.1億元,用于開展交通建設項目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以及自然保護區內相關路段生態恢復治理。目前,青海省高速公路宜綠化路段綠化率達100%,普通國道宜綠化路段綠化率達90%。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