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鄭州開始真正向“立體化”邁進。那年,鄭州市區120萬人口,但固定人口加流動人口近200萬。鄭州還被叫作綠城,但車輪越來越多,車輪的轉動卻愈來愈慢了。機動車10萬輛,自行車100萬輛,人力三輪車13萬輛,林林總總120萬輛各種車子,輪子全部軋在省會鄭州不足400萬平方米的道路上,平均每10米的路面要容納2.5輛汽車。那一年,當鄭州人在“中華自行車專賣店”開張之際第一次見到山地車時,它那可以買數輛普通自行車的近千元價格也沒有擋住年輕人追求美麗的步伐。汽車駕駛執照“派司”風靡鄭州城,培訓學校遍地開花,達30多所之多,一個A照3700元,一個C照2500元,伙食費自理,青年姑娘占3/10,與今并無不同。
受北京面的興起的啟發,鄭州一些部門和企業紛紛成立出租汽車公司,大批量購進面的,引發了鄭州出租車市場的“面的”與“轎的”之爭,與現在市場上的互聯網汽車乃至共享單車之間的競爭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鄭州在短短三個月內就有3000多輛面的運營,6000多輛申請待批,客運管理處不得不于4月27日停辦了審批業務,以控制總量。這場被稱為龍虎斗的出租車大戰,成為繼亞細亞商場引發鄭州商戰之后的又一商戰,再次驗證了市場經濟的神力。所有這些的蓬勃發展都要求鄭州快些向“立體化”進發。
1994年6月1日凌晨3時至5時半,隨著一聲聲巨響,金水大道自西向東10座建筑完成了它們的歷史使命,依次轟然倒塌,拉開了鄭州高架立交橋建設的序幕。6月10日,紫荊山、大石橋、新通橋、河醫廣場,“四橋一路”開工,整個工程建筑面積12.5萬平方米,累計線長14.1公里,總投資4億元,經過萬名建設者180個日日夜夜的頑強拼搏,于12月7日完成主體工程,比額定工期縮短兩年,創造了新的“鄭州速度”。它第一次實施招投標,把競爭機制引入市政建設;第一次不向財政要錢,多渠道籌措資金,第一次實行工程監理制度,第一次向國內外公開拍賣路橋名使用權,創造了多項第一。“大筆憑誰信手描?鄭州一夜畫中瞧!金水河邊仰立交。玉帶龍盤,高路馬蹄驕……”詩人王國欽曾專門賦詩一首,詠頌“四橋一路”。
那年,鄭州“立體化”的同時,河南成為我國第12個開通高速公路的省份。6月15日,全長81公里的鄭州—開封高速公路開通,開通那天,沒放一掛鞭炮,沒扯一寸紅綢。同時,全長30公里的鄭州—薛店高速公路開始通車,那就是今天的機場高速。
那一年,鐵道部、海關總署在鄭州增開一列直達香港九龍的集裝箱專列;3架租期十年的大型波音737客機圓了中原航空的大型客機夢;那年6月,鄭州新鄭國際機場一期工程奠基動工,不承想,那里如今已崛起一座國家級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那年,鄭州還進行了火車站改造,航空港、二里崗公路港、海棠寺鐵路港,三港建設如火如荼,鄭州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蛇蛻龍變。而今,鄭州站在“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新鄭國際機場早已進入“雙跑道”時代,鄭州高鐵東站、鄭州高鐵南站、米字形高鐵網絡正徐徐駛來,四港聯動,多式聯運正在續寫新的傳奇……
1994年,陜北延川縣梁家河村農民呂侯生右腿患了骨髓炎,在延川縣醫院、延安市醫院治療兩個多月,醫藥費花了6000多元仍不見好轉,本來就貧困的呂侯生又債臺高筑,沒錢出不了院,親戚處借了,朋友處借了,借的款也到了期,實在沒有辦法了,呂侯生給曾在梁家河插過隊,時任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寫信說了自己的狀況。信發出不到半個月,習近平給他寄來500塊路費,請他來福州到大醫院里檢查、診斷。
行走不便的呂侯生從延安坐火車到了福州,當天晚上11點左右,習近平忙完一天的工作,連飯都沒顧得上吃就趕到了呂侯生住院的福州市第一醫院,拉著他的家常,與他拉了兩個多小時的話,其間,習近平只要在市里,幾乎每天晚上都要到呂侯生的病榻前來一趟,他說:“侯生,給你治病,是我自己花錢,花多少我都愿意。”經過治療,呂侯生的病有了好轉。呂侯生要回陜北了,習近平設宴為身體康復的農民朋友送行,給他買了一張飛機票,席間還把2000塊錢塞在呂侯生手里,讓他回家后當生活費用。呂侯生激動地說:“近平,真不好意思呀,這一趟花了你這么多錢。”習近平說:“誰讓我們是朋友哩?”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