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50江北站,ETC車道改造后,增加了LED電子限高架、鋪設了醒目的地面標志標線,路邊變海藍色。
為讓城市生活更美好、整潔、有序,今年3月,重慶高速集團啟動重慶高速公路城市品質提升計劃,目前已初顯成效。據悉,在接下來100天時間里,重慶高速集團將提速完成第一階段品質提升任務,努力推動城市交通高質量發展。
主城主線收費站翻新了
據記者了解,目前,重慶高速集團在G50江北、G93沙坪壩等收費站完成了天棚改造、廣場中央分隔帶鋪設、ETC彩色路面改造(以海藍色地面為主),及部分標志標牌更換;G75北碚、G85九龍坡等完成收費亭翻新;G65渝北完成收費站整改方案的制定,目前開始鋪設ETC彩色路面;G65巴南、G75巴南則完成天棚改造、ETC彩色路面改造。
服務區采購凈化水設備
重慶高速集團將在今年內,對8對高速公路中心區域服務區進行提檔升級,并啟動《服務區信息化建設指南》《服務區公共衛生間管理服務規范》《保安保潔工作規范》等制度編制,目前已累計完成53對服務區污水整治。
另外,今年內,重慶高速集團將采購先進凈化水設備,全面提升服務區飲用水水質,即在燒制熱水前,重慶所有服務區將對水質進行深度過濾。
15座隧道照明系統升級
今年內,重慶高速集團計劃完成15座繞城及以內射線高速公路隧道照明系統升級。目前,渝合高速北碚隧道、成渝高速中梁山隧道、渝涪鐵山坪隧道的照明品質提升工程已全面完成;渝鄰公司石坪隧道將在10月下旬完成;中渝公司施家梁隧道、九龍二號隧道、九龍一號隧道、獅子巖隧道、朝陽寺隧道、魚嘴隧道、龍井隧道已完成隧道照明品質提升工程,環山坪隧道、玉峰山隧道、大崗埡隧道、花土崗隧道將于年內全面完成。
累計種植植物116萬株
今年,重慶高速集團重點對滬渝高速(G50)、沿江高速(G50滬渝南線高速)、渝湘高速(G65包茂高速)、渝黔高速(G75蘭海高速)、成渝高速(G85渝昆高速)、渝蓉高速(G5013)、渝遂高速(G93成渝環線高速)、渝合高速(G75蘭海高速)、渝鄰高速(G65包茂高速)9條射線共計104.9公里高速公路,實施了園林綠化景觀提升及路容路貌品質提升工作。
目前,渝蓉、沿江、渝遂繞城以內射線高速公路綠化品質提升專項工程已完工,渝涪路正在實施中央分隔帶種植紅葉石楠,渝鄰路處于挖種植坑階段。目前,重慶高速公路已累計種植各類植物116萬株、完成315延公里的園林綠化提升、2574延公里路容路貌專項整治、71.12萬平方米綠地改造。 都市傳媒記者 李瑯 重慶高速集團供圖
新聞延伸
穿越大巴山腹地
城開高速建設面對三大施工挑戰
城口至開州高速公路是國高網G69銀(川)百(色)高速的重要段落,是重慶實現“縣縣通高速”的最后一個項目,總里程約128.5公里(其中開州至城口縣城段約110.4公里),該項目也是重慶高速公路建設史上難度最大的項目。昨日,重慶高速集團發布該項目建設進度。
重慶高速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城開高速建設施工困難重重,其建設難度在國內業界實屬罕見。其一,地質結構最復雜,安全風險高;其二,橋隧比例最高,項目穿越大巴山腹地,地形險峻,全線有橋梁63座、隧道19座,其中特大橋11座,特長隧道7座,2座隧道超過10公里(城開隧道11.4公里、大巴山隧道13.6公里)。項目沿線山勢陡峭,橋隧總里程約100公里,橋隧比為77.6%,其中,從大巴山隧道至大進段約80公里幾乎是橋隧相連;其三,環保要求最嚴格,線路途經大巴山和雪寶山自然保護區以及多個水源保護區等生態敏感區,對生態環保、集約用地、節能高效等提出更高要求。
據悉,該高速項目總投資約234.6億元,單公里造價約1.8億元,共分9個標段建設。目前,除A1合同段擬與陜西同步實施外,其余合同段目前均已進場施工。其中,控制性工程城開隧道累計掘進4350米,形象進度18.7%;旗桿山隧道累計掘進2233米,形象進度15.6%。記者了解到,國內高速公路建設中配備的最先進、每臺價值千萬的全電腦控制多臂鑿巖臺車,這次也運用在了城開高速隧道群建設中。這種鑿巖臺車定位精準,每條長臂可達18米,可最大限度避免施工隱患。
為準確判明每一處不良地質環境,城開高速建設方還采用超前地質預報方法。例如采用TSP隧道地震波探測儀,預先探測前方約150米地質狀態;采用多功能超前地質鉆機,向前打超過100米深的水平探孔,對前方地質情況進行核實;采用地質雷達掃描,預報50米內近距離地質狀況等。此外,該高速建設中還用上了高分子材料逃生管道、等離子切割機等創新技術。另外,該高速項目在設計階段,尤其重視生態選線、環保選線,盡可能繞避生態敏感區,其路線布設充分考慮避讓基本農田、不對沿線水系破壞。
據悉,城開高速建成后,將終結城口不通高速公路的歷史。這條高速還將與安康到嵐皋高速路相連,將為重慶新增一條出省通道,它也是重慶首條連接陜西的高速通道。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