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浩蕩東風,古老的菏澤大地煥發出無限生機。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和先行,菏澤交通運輸事業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輝煌成就,成為改革開放四十年來菏澤各項事業發展的縮影。
如今,一個橫連東西、縱貫南北、覆蓋城鄉、高效便捷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已基本形成,為菏澤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力支撐,推動著菏澤大踏步邁向美好未來!
到2020年,機場已通航,高鐵已入境,高速公路已經連接起了每個縣區,農村公路技術等級顯著提升,城市間、城鎮間及城鄉間互聯互通水平進一步增強……那時的菏澤,將會昂首闊步邁入“交通新時代”,“水陸空”立體式綜合交通樞紐基本形成,“零距離”將成為老百姓出行換乘時的標志詞。
越來越近的“機場夢”
菏澤牡丹機場順利通航,一直是全市人民望眼欲穿的一件大事,也經常會成為老百姓茶余飯后的談資。從三四年前,菏澤人就翹足企首著:“傳聞中的機場到底啥時候建啊?”
這不,“機場夢”已經越來越近了。日前,記者在菏澤牡丹機場看到,機場跑道西側景觀帶路面目前已經鋪設完成。西側景觀帶路面鋪裝采用彩色印花混凝土面層,景觀帶道路總寬度為3米,面層顏色為磚紅色,道路蜿蜒曲折,有起有伏,主要突出了機場跑道西側景觀帶設計主題——“飄揚的紅絲帶”。“該處道路作為跑道景觀帶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本著環保、生態等理念,積極貫徹實施景觀可持續性要求,并盡快將該景觀帶打造成機場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菏澤牡丹機場建設投資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曉晨向記者表示。
據了解,菏澤牡丹機場預計于2019年底試飛成功后正式通航。牡丹機場性質為國內中型支線機場,場址位于定陶區孟海鎮黃莊村附近,占地2306畝,初步設計站坪機位9個,機場建成后近期擬開通6條航線,遠期規劃將開通國際航班。目前,菏澤機場航站區航站樓、航管樓和飛行區等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等工作已超前啟動。飛行區圍欄護坡工程、環機場施工道路已全部完成。
菏澤要建高鐵的事情也同牡丹機場一樣家喻戶曉,備受人們關注。當前,我國已經邁入了高鐵時代,而我們菏澤的“高鐵時代”,也開始進入了倒計時。
據記者了解,目前,魯南高鐵曲阜至菏澤段開始土地征收,雄商高鐵可研報告正在編審,菏徐城際鐵路山東段也已經納入省綜合交通網中長期發展規劃。
即將到來的“高鐵時代”
魯南高鐵是山東省“三縱三橫”快速鐵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市第一條啟動的高速鐵路。路線東起日照,向西經臨沂、曲阜、濟寧、菏澤,在河南蘭考南站接軌鄭徐客專。項目線路全長494km,其中我市境內長116.4km,過巨野縣、鄆城縣、牡丹區、市開發區、定陶區、曹縣、東明縣,設巨野北站、菏澤東站和莊寨站,設計時速350公里每小時。
雄商高鐵也是全市上下非常關心的一個項目,項目北起雄安新區,南至河南省商丘市,在菏澤東站與魯南高鐵“十字”交會,是國家規劃的“八縱八橫”鐵路網主框架——京九高鐵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建成后,將極大方便我市人民群眾出行所需,帶動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
根據設計方案,雄商高鐵在我市途經鄆城縣、牡丹區、市開發區、定陶區、曹縣5個縣區,全長145.5公里,設置鄆城站、菏澤東站、曹縣西站,設計時速350公里每小時。
“到了菏澤站,就到了家”
1978年,在中國發展史上,是極不普通的一年,那一年,全國上下展起了改革開放的雙翼,神采飛揚,急不可待準備翱翔于世界之林。同樣,1978年在菏澤鐵路史上也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因為那一年,在全市老百姓的翹首以盼中,菏澤火車站正式開始建設。
剛開始,菏澤站第一代候車室只是一個簡陋的小房子,也只有新兗鐵路這一條線。這條線路的通車,不僅方便了外出百姓,還為魯西南經濟的發展打開了大門。
“雖然八、九十年代的火車線路少,但其票價低、速度快、安全性高,所以迅速成了老百姓出行的首選。”菏澤站客運車間副主任夏冉告訴記者,那時在菏澤,想買一張火車票可不是一件簡單事兒。
1996年9月1日,京九鐵路全線貫通,到今年已經整整22年了,而在其間菏澤更是成為了京九與新亞歐大陸橋交會的樞紐。為此,菏澤站抓住京九機遇,乘著京九東風,加快發展步伐,22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第二代菏澤火車站改造于2002年,是一座起點不是太高的候車室,由于天橋、站臺沒有配套改建,二樓候車區的能力沒有得到充分釋放,投入使用后不久,就已經不能適應日益增長的客流需求。
當時進入站臺就要通過一個狹小的地下道,但是站臺較多,二、三、四站臺進出站全要經由這里。每當上下車高峰期,都要采取“錯時放行”,以免旅客對流和擁擠。
“當時站臺路面由于年久失修,頂棚漏水,地面高低不平,不知有多少皮箱的輪子被拉壞,不少人笑言要在這里拍部老電影。”11月8日,一位自2007年便開始外出務工的市民梁慶兆笑著告訴記者,那時,每年的春運,由于候車室面積小,所以往往要提前引導出部分列車的旅客提前上車,甚至是在廣場上候車,從而緩解候車室壓力。
2013年,菏澤站進行了第三次改建,改建后的站房面積14813平方米,夏季使用中央空調,冬季采用地暖,冬暖夏涼,溫度適宜,可同時容納5000人候車。煥然一新的進站天橋、電子引導牌等基礎設施,讓旅客進站上車一目了然。售票大廳的取票機、自動售票機,極大地方便了旅客購票。同時,還備有9個人工窗口隨時為旅客提供服務,真正讓旅客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現在的菏澤站,由一列列車發展到104列列車,也能夠到達除新疆、西藏、甘肅以外的絕大多數城市。而且,11月3日起,濟南至菏澤的T7576次特快列車發車時間調整為18∶23,比此前延后發車3小時,調整后,菏澤人可當日往返,并在濟南有8小時的辦事時間。
“我一年也回不了幾次家,對我們這些外出游子來說,到了菏澤站,就是到了家。如今的菏澤站,不僅讓我們感到溫暖,更讓我們感到了自豪!”梁慶兆告訴記者。
從“0”到“317”高速公路網絡更完善
就在大家對飛機、高鐵翹首以盼的同時,卻享受了高速公路帶來的便捷。
“經過濟廣、日蘭高速,近兩個小時的時間,我們從菏澤趕到了曲阜。每次往返菏澤和曲阜之間,我都會走高速。”市民孫先生告訴記者,“這幾年咱菏澤交通的飛速發展令人驚嘆,老百姓看在眼里,樂在心里,滿滿的幸福感。”
1998年,菏東高速公路建成通車,結束了菏澤無高速公路的歷史;2002年,日東高速公路曲阜至菏澤段竣工,結束了菏澤對外不通高速公路的歷史,打通了菏澤向東出海的重要通道,促進了菏澤與沿海的經貿交流;2007年,菏關高速和濟菏高速菏澤段相繼竣工通車,菏澤高速公路不僅與全國高速公路網貫通,而且與濟南、鄭州兩個省會間時空距離縮短到2個多小時,更好地融入了省會城市“兩小時生活圈”;2008年,德商高速菏澤至曹縣段竣工通車。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菏澤加快高速公路的建設。2015年12月28日,德上高速(國家高速G3w)鄄城至菏澤段通車,全市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突破300公里,達到309.33公里。
2017年12月,東新高速東明黃河公路大橋連接線工程順利交工,完成了省定目標。
菏澤高速公路實現了從無到有、從通行市內到聯網全省全國,通車里程達到317.4公里。
正在建設的菏寶高速東明黃河公路大橋、德上高速巨野至單縣段、棗菏高速菏澤段高速公路完工后,我市高速公路網絡將全部建成。德上高速巨野至單縣段、棗菏高速菏澤段兩條在建高速里程近200公里,項目建設進展順利。日前,記者從棗菏高速公路菏澤段了解到,該工程已完成首跨現澆箱梁澆筑,為后續現澆梁施工開創了良好開端,標志著棗菏高速公路離通車又近了一步。11月5日,記者在菏寶高速東明黃河公路大橋施工現場看到,橋面上,部分路段已經鋪完水泥土底基層,幾臺大型吊車正在安裝T梁,工人在焊接綁扎橋面兩側護欄的骨架。為確保菏寶高速明年6月全線通車,東明黃河公路大橋施工進入“沖刺”階段。另外,日蘭高速巨野至菏澤段擴建工程項目即將開工,陽(濮陽)新(陽新)高速、鄄(鄄城)鄆(鄆城)、德(德州)鄆(鄆城)高速等多條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正在抓緊推進。
當前的菏澤,濟廣、日蘭、德上、菏東等4條高速公路橫亙在廣袤的魯西南大地上,菏澤也納入了濟南、鄭州兩大省會城市的2小時生活圈,與周邊的聊城、濟寧、商丘、開封、濮陽實現了2小時內通達,大大縮短了時空距離。
到2020年,我市通車和在建高速公路里程將達600公里,實現“縣縣通高速”,與周邊地市實現高速公路直達。
高速公路大大方便了市民出行,拉動了經濟發展。30年前從聊城來到菏澤安家落戶的陸先生告訴記者:“20年前,我從市區回聊城,本來不遠的路程,卻也要走上多半天的時間才能到家。如今,隨著德上高速的通車,從市區駕車回家不到兩個小時,我們公司也拓寬了業務,就是到北京也只有5個小時的路程,大大提高了效率,公司效益不斷增加。”
國省干線提檔升級 百姓高效出行
“我老家在鄄城,所以經常鄄城、菏澤兩頭跑。在我年輕時,回鄄城的路那叫一個難走,不僅窄,還遍地都是坑,柏油路都沒幾條。”目前住在市區青年湖附近的馬振生今年55歲,他告訴記者,現在回鄄城老家非常方便,路又寬又好走,用不了半個小時就能到。
說起公路橋梁,菏澤的歷史欠賬可真不少。在1986年,全市境內公路里程3000公里,柏油路面通車里程僅1962公里,二級公路只有106公里,而且路面等級低,柏油路面中最窄的甚至只有3米寬。
而進入了上世紀90年代,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菏澤公路建設也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公路里程快速增加,公路等級、質量不斷提高,我市干線公路逐漸實現了瀝青化。1993年,東明黃河公路大橋建成通車,打通了106國道跨黃河段的斷頭路。
到2005年,我市境內已有干線公路18條,其中國道4條(105線、106線、220線、327線),省道14條(含高速公路一條),國、省道橋梁605座28217.1米。
一步步走來,我市交通投資始終保持高位運行,僅2016年,全市公路建設投資便達到了近10億元,公路通車里程達到23481.2公里。2017年,全市公路建設投資達到了15億多元,公路通車里程達到24279公里,其中國省道干線公路1660.1公里(含高速公路317.4公里)。
截至2017年,我市境內已有干線公路22條,其中國道10條(含高速4條),省道12條 (含省級高速1條),國、省道橋梁988座57597.8米。
國省道作為區域交通的大動脈,是支撐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骨干,它的通暢與否直接影響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改革開放40年后的今天,菏澤境內的干線公路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大變化,一級公路通車里程超過600公里,構建起了“米”字型一級公路網絡,菏澤城區與各縣區實現了一級公路相連。
11月18日一大早,今年53歲的馬先生啟動汽車從菏澤市區到梁山縣城辦事。“改革開放40年,老百姓的生活有了質的改變。25年前,我往返與菏澤和梁山之間,那時沒有正兒八經的路,趕著馬車拉著貨物走現在的這條220國道,100公里的路程需要走上一天多的時間,甚至還要更長。現在,路好了,家家都有了汽車,生活各個方面都提速了。”馬先生告訴記者,他現在經220國道到梁山也就是一個半小時的時間。
從坑坑洼洼到“四好農村路”百姓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回家的路變短了。以前回家,無論是乘坐汽車還是火車,再坐上城鄉客車兜兜轉轉一個多小時后再步行幾公里,才能到家。如今,下了火車,二三十分鐘就到家了。”家住曹縣魏灣鎮的村民李鳳霞告訴記者。
這一切變化源于我市對農村公路建設的“加速度”。近年來,我市加快農村公路的建設步伐,一條條平坦的農村公路為群眾生活注入生機和活力。
“以前道路坑坑洼洼,電動車都不敢騎快,一快就容易把人從車子上顛下去,現在路好了,車子跑起來又快又穩。”在曹縣魏灣鎮閆樓村住了一輩子的村民秦大爺,現在每天騎著電動車接送孫子上下學,他對公路質量的變化深有感觸。
農村公路的修建為農村經濟提供了延伸觸角,為百姓改善生活質量插上翅膀。5年前,曹縣魏灣鎮任堂村是鎮里有名的辣椒種植基地,兩年前村里都是土路,辣椒收購商大車進不來,小商販就用農用車往外運,每畝地的辣椒要少收入200多元。隨著“四好農村路”建設的推進,村里修建了高質量的公路,改變了交通條件,辣椒也賣出了好價錢。
農村奔小康,基礎在交通。
而過去,菏澤絕大多數行政村沒有公路,“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才是菏澤農村交通狀況的真實寫照。
1994年,菏澤每個鄉鎮之間有一條油路。一直到2002年,全市農村公路僅有2000多公里,農村交通條件的落后已經成為阻滯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因素。
2003年,國家實施“村村通油路”工程,菏澤搶抓機遇,大規模改造農村公路,全市上下大辦交通,大修公路,公路建設高潮迭起。3年時間改造農村公路1萬多公里,行政村通油路率從2002年的52%猛增到2005年的95.3%。全市基本實現行政村“村村通油路”。
2006年,交通部門將農村公路建設重點轉向偏遠行政村,改造農村公路4200余公里,近200個偏遠行政村通上了柏油路,全市農村公路通車總里程突破17000公里,行政村通油路率達到96.58%。
2013年來,我市不斷加大農村公路建設改造力度,先后開展了村級公路網化示范縣、千村公路扶貧、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年、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動。尤其是近年來我市強力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農村交通網絡進一步完善,交通運輸工作的支撐和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有力地帶動了旅游產業發展。針對有特色農產品(大蒜、大棚蔬菜、手工制品等)運輸需求、特色鄉村休閑旅游需求的村,加大農村公路建設力度,先后為我市淘寶、鄉村生態觀光、農產品加工等專業村修建道路3000多公里。定陶區黃店鎮新改建190公里村級道路,一年時間蔬菜大棚就發展到4000余個,玫瑰種植面積達2.1萬畝,現已成為“中國蔬菜高科技示范基地”、“中國玫瑰第一鎮”、“菏澤市科技興農示范鎮”。
今年,我市又組織開展了全市“四好農村路”“三年集中攻堅”專項行動,全市計劃新改建農村公路5000公里,年底前實現自然村全部通公路。并計劃到2020年底,我市新改建農村公路8700公里,占全省總任務的四分之一,其中,實施路網提檔工程2161公里,到2018年底,確保每個行政村擁有1-2條穿村公路。
如今,一條條新修的農村公路就像銀色的玉帶,環繞在菏澤大地上。無論是城鎮,還是鄉村,老百姓只要走出家門,柏油路、水泥路猶如一條條飄逸的彩練,從主干道延伸到鄉鎮農村,延伸到老百姓的家門口,延伸到城鄉的各個角落……縱橫交錯,四通八達。一輛輛南來北往的各種車輛,滿載著百姓的歡聲笑語,滿載著人們致富的夢想,奔馳在暢安舒美的公路上。
一路通,百業興。修好了路,人氣順了,活了經濟、興了產業……
“沒有公路,村里雨天污水橫流,泥濘遍地,晴天坑坑洼洼,高低不平,誰家有個病人,救護車進不來,還得用機動三輪送到大路上,不知耽誤了多少事。自從修了公路,群眾無論生產還是生活,都特別方便了。”日前,鄆城縣雙橋鎮坡里何莊村黨支部書記朱仰文無不感慨地告訴記者:“下一步,我們還要將村口的這條路加寬成6米的道路,通上公交車后,我村將借助林場效應、采摘產業,把鄉村旅游引進來……”
截至2017年底,全市農村公路里程達到22618.7公里,位居全省第四位。
目前,我市公路建設已形成村道為輻射,干支相連、路網稠密、布局合理、暢安舒美的公路網絡。公路建設的快速發展,為菏澤經濟社會進步提供了堅強的支撐和保障。
建立四級公交網絡為一體的公共交通服務體系
在秋冬交替的時節,菏澤迎來一場雨。濕潤的空氣讓菏澤這座城市變得比往常更干凈些,一輛輛綠色公交車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顯得格外溫馨、時尚。
1977年起步至今,菏澤公交歷經40多個春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一步一個腳印不斷發展壯大,特別是2013年以來,菏澤公交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在菏澤,作為市民主要出行工具之一的公交,曾經相當落后。1979年,菏澤城區首次出現公交車,但也只有1條線路2輛車。2000年,發展到7條線路、70輛公交車,年客流量僅37萬人次。
為了改變菏澤公交事業的落后面貌,2013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大力發展公交、快速發展公交的戰略部署,并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當年政府就投入1.1億元用于購買110部新能源公交車和場站建設,公交線路增加到25條。自2013年以來,市政府作出了“新增新能源公交車100輛”的承諾,每年財政投入公交事業近億元。
今年10月25日,今年新增的100輛公交車全部到位。城區公交車輛總數達到1065輛,其中新能源公交車970輛。運營常規公交線路46條,定制、通勤班車180多條,線路總數為220多條。
公交車速度快了、班次間隔時間短了,乘車環境舒適了,線路走向更加合理方便了,必將有力地吸引城市客流回歸,引導市民綠色出行。“現在出門就上公交車,方便、快捷更經濟。”市民表示,公交是市民生活的一部分,依賴著它的存在,享受著它的便利。
為了讓更多群眾享受公交帶來的方便快捷,我市加快城鄉公交一體化建設步伐。今年4月份,菏澤市政府在出臺的《菏澤市“四好農村路”建設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加快城鄉客運一體化建設。按照市政府有關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發展的實施意見,菏澤交通集團成立了城際公交有限公司。當前已開通的八個縣區城際公交線路,共投入運行車輛360余臺,進一步拉近菏澤城區與各縣區之間的距離,為市民提供方便、快捷、安全、舒心的綠色出行服務。
“我在單縣工作,家人孩子都在菏澤城區,以前來回跑都是開車,又累又不經濟。自從城際公交開通后,我就開始乘坐城際公交,既方便又實惠。”市民王成高興地對記者說。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我市將構建以菏澤市區為中心,市區、城際、城鄉、鎮村四級公交線路為一體的公共交通服務網絡。在市區公交日益完善,城際公交全面開通的基礎上,各縣區正在大力推進城鄉公交、鎮村公交。今年10月份,巨野縣城鄉公交率先開通,在省內首次實現行政村通公交率達到100%!
“現在有了這種公交車好多了,只要3塊錢,便宜又準時,坐著也安全。”到巨野縣城走親戚的該縣柳林鎮村民張富強對巨野縣的新能源城鄉公交贊不絕口。
目前,巨野縣先后開通運營城區、城鎮公交線路22條、460輛公交車,日均發送2700個班次。全縣實現了城區、城鎮公交全覆蓋,456個行政村通了公交車,打通了城鄉公交“最后一公里”,讓農村人和城里人一樣,都能乘坐公交安全方便快捷出行。
據了解,城鄉公交在改造前,每天需要往返市區、鄉鎮的客運班車達到150余趟,大量車輛涌進城區,增加了城市的交通壓力,極易造成城區道路擁堵,也影響了鄉鎮車輛的運營品質;城鄉客運線路公交化改造后,進行了合理有效的資源整合,在避免了公共資源的浪費、減少了大氣污染的基礎上滿足廣大城鄉居民出行。
到2019年底,以市區為中心,市區、城際、城鄉、鎮村四級公交線路為一體的公共交通服務網絡將全面建成,公共交通服務能力大幅提升。
從“借水行船”到“川”字型布局
上世紀八十年代,由于水源不足、貨物流向變化等原因,菏澤境內航道先后停航,數百條船舶先后遷移到京杭運河濟寧、棗莊段“借水行船”。菏澤市境內蘊藏著豐富的煤炭、石油等資源,隨著巨野煤田的開發,迫切需要重新疏通內河水運航道以便于運輸。內河航道的修建,將進一步提升菏澤市內陸港口城市功能,有利于區域煤炭、農副產品等社會生產物資運輸,對于促進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為充分發揮我市水資源豐富的優勢,我市規劃建設洙水河、新萬福河、鄆城新河航道,打造成內河水運“川”字型布局。
如今,洙水河航道已實現通航,巨野港實現試運營,菏澤內河航運實現“零”的突破,菏澤與京杭運河實現貫通,直達長江三角洲,實現了資源與貨物借水行舟的運輸方式。
巨野巨潤建材是一家專業生產浮法玻璃的企業,當年該企業入住巨野縣洙水河南岸,就是看中了洙水河航道的運輸能力。如今,洙水河航道已實現正常通航,巨野港實現試運營,生產所需的石英砂、重堿等原材料通過航道源源不斷地運進,再把玻璃制品源源不斷地運出,每年僅運輸成本就節約近千萬元。
新萬福河復航工程正在加緊建設。整個項目分為兩期,新萬福河復航一期工程進展順利,菏澤段航道工程已完成航道土方總量的37%;菏澤段的7座橋梁工程樁基已基本完成,4座橋梁工程正在進行掛籃施工。力爭今年年底前,菏澤段橋梁工程完成形象進度的70%、航道完成土方工程的50%。
2017年初,我市啟動新萬福河二期前期工作,目前已完成規劃選址、土地預審、抗震設防意見等工作。今年9月份,市交通運輸局又組織召開了新萬福河復航二期工程研討會,對新萬福河復航二期工程的梯級建設方案、補水方案等進行了專題論證。
隨著洙水河航道實現試通航,新萬福河復航工程開工建設,鄆城新河航道菏澤段立項的完成,我市“川”字型內河水運布局基本形成,這將有利于發揮航道連接南北、貫穿東西的紐帶作用,實現地區間資源、技術、資金等要素的有效互動和優勢互補,有利于建設大港航、發展大物流,帶動我市產業多元化,促進地區經濟協調發展。
40年波瀾壯闊,40年跨越發展。一條條道路,一個個成績,高鐵、機場等每一個重點工程的突破……這一切,無不像一幅幅優美的畫卷,生動且具體地詮釋進步和發展,給全市人民生活帶來質的飛躍,也為菏澤大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交通保障和支撐。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