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現在的觀山湖區,交通路網日益完善。對內,多條線路已經實現與南明區、云巖區、白云區、清鎮市、烏當區、貴安新區等周邊區的對接;對外,貴陽北站及其配套路網的建設完成,讓觀山湖區成為聯系省內外的重要交通樞紐。
寬闊平坦的鄉村道路為村民送去方便的同時也帶去了致富希望。
隨著城市路網的日趨完善,完善農村交通的步伐也逐漸加快,從土路、砂石路到水泥路、瀝青路,從之前的交通閉塞到如今農村路網四通八達,觀山湖區的農村已經今非昔比。
駕車行駛在觀山湖區鄉村里,一條條公路網仿佛飄揚的緞帶,裝點著充滿希望的五色土地,支撐起農民增收、鄉村振興的新希望,為這座熱潮涌動的新城增添了勃勃生機。
泥巴路變成瀝青路 織密農村公路“交通網”
提到農村公路,觀山湖區朱昌鎮茶飯村村民朱世祥感慨良多:“多少年沒有一條像樣的路,只要一場雨,村里人出行的山路就會被山洪沖成溝溝洼洼,平常外出,我們只能靠步行。因為交通不便,村子幾十年來都沒什么變化,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現在路修好了,山村也變了模樣,大馬路貫穿整個茶飯村,并直通周邊長沖、竇官、青龍三個村,開車到朱昌鎮只要五分鐘,村里人掙錢的機會多了,外出打工的人陸續返鄉,我們都能感受到村里重新有了生機、有了活力!”
寬闊平坦的柏油路成為觀山湖區鄉村發展的“毛細血管”。朱昌鎮黨政辦供圖
茶飯村面積5平方公里,有7個村民組,共586戶1687人,因緊鄰百花湖一級水源保護區,村子只能以傳統種植業為主,但由于地處坡地、澆灌困難,導致耕種條件十分惡劣,許多土地都變成了荒土。
“改變是從2017年開始的,村里在推進‘8+1’和‘組組通’公路建設的同時,還修建了一條貫通整個茶飯村可耕種土地的4公里‘產業路’,茶飯村的地理優勢開始凸顯。”茶飯村村委會主任熊順江說,“前靠鎮中心,后倚百花湖,道路的修通激活了茶飯村的發展動脈。以此為契機,在道路兩旁嘗試耕種的村民漸漸多了起來,取水、運輸不再受坡度的限制,荒土開始變為田地。為了更好地發展,我們還引進了一家實業公司,帶領村民們沿‘產業路’種果樹,實施城鄉‘三變’改革,沿路建起了400畝的果蔬基地,參與種植的有300多戶760余名村民,讓村民從單打獨斗變為抱團發展,實現規;N植。”
“要想富,先修路。”在波瀾壯闊的改革發展大潮中,觀山湖區農村公路發生了巨大變化。目前,全區共有農村公路270.022公里,其中縣道49.107公里、鄉道75.526公里、村道145.389公里,道路寬幅6.5米居多,多為混凝土路面,鄉村客運通達率和道路硬化率達100%。
截至目前,觀山湖區已形成以城區為中心、以鄉鎮為節點、以建制村為網點,遍布農村、連接城鄉的農村公路交通網路,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廣大農民群眾出行難的問題,增強了農村經濟發展活力,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提供了強有力的交通保障。
一條路盤活一個村 打通鄉村振興“快車道”
一條路可以改變一個村莊,一條路能夠帶動一項產業,一條路也能致富一方百姓。
走進百花湖鎮溫水村現代高效茶葉基地,基地負責人唐瑤說:“在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進程中,百花湖鎮全力打造現代高效產業基地項目,溫水村作為茶葉基地的核心區,茶葉規劃種植面積為5000畝,現已達3000余畝。以前沒路的時候,公司自己挖一條小路,全靠人工運送茶苗、肥料等物資,運送一批茶苗需要20多個年輕勞動力,耗時長、成本高。”
觀山湖區寬闊平坦的鄉村道路。
據了解,溫水村是觀山湖區兩個低收入村之一,過去僅有一條泥濘小路,車子無法進入,村民外出困難。2017年9月,溫水村修通總長為10.05公里的通組路,連通全村10個組,成為貫穿溫水村整個茶園的主干道。今年,總長為18.6公里的產業路正在熱火朝天地施工中,交通網絡骨架基本形成。
路通了,項目進程迅速加快,建設和運輸效率得到大幅提升,“現在運送茶苗僅需2個勞動力、一輛皮卡車便可完成。我們已經完成了4500畝茶苗種植,覆蓋溫水、哪嘎、楊莊等村,并通過采用‘龍頭企業+公司+合作社’的運行模式,農戶以土地入股村合作社,促進項目區農民增收致富。”唐瑤說,截至目前,共兌現項目區入股保底收益約103萬元,年戶均增收4200元;帶動群眾務工1.34萬人次,發放務工收益134萬余元,帶動建檔立卡戶74戶80人務工,共發放務工工資約31萬元,建檔立卡戶人均務工增收約3900元。
進得來、行得通、走得暢的農村路網連通了縣、鄉(鎮)、村,百花湖鎮的萬畝茶園只是觀山湖區打通農村交通“毛細血管”、振興農村發展的一個縮影。
“我們不僅要修縮短城鄉通行時間、方便群眾出行的幸福路,更要修帶動產業發展的興業路。”觀山湖區交通運輸局局長張磊說,立足規劃區域發展現狀,觀山湖區開始修建旅游公路環線路網,由主線、聯絡線、百花湖環線以及慢行系統四部分構成,路線途經朱昌鎮、百花湖鎮2個鎮,總里程約132.61公里,總投資估算約57.09億元。旅游公路環線項目將覆蓋百花湖風景名勝區、九龍山景區、盤龍洞景區等3個景區,蘿卜村、云歸村、盤龍洞村、谷臘村、溫水村等5個富美鄉村以及1個田園綜合體(百花田園綜合體),將成為觀山湖區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設施。
養管共建新格局 實現城鄉發展新跨越
村民投工投勞參與組組通公路建設。
出生在觀山湖區大關村的湯應喜對昔日當地交通的落后狀況記憶猶新:“十多年前的大關村是個‘地無三尺平’的貧困村,交通的不便導致了村里的閉塞,往往得步行一個多小時,再坐郊區車到城里,進一次城起碼要四五個小時。”經過十多年的建設,如今大關村成了遠近聞名的美食街,“現在驅車行駛在新建好的農村公路上,道路干凈平整,照明、排污溝、排水系統等也經過了大改造。我開了一家餐飲店,經營著自己的小日子,生活很幸福。”
“三分建、七分養”,在建好農村公路的同時,更為重要的是管好、護好和運營好。“近年來,觀山湖區認真組織實施全區農村公路新、改、擴建及大修工作,以及農村公路生命防護工程、危橋改建項目。”張磊說,目前,觀山湖區正在推進朱昌1.88公里賈魚橋和0.905公里高寨碼頭至化高路新建工作;已完成金華鎮10公里公路大修工作;完成百花湖鎮云歸村1公里、毛栗村1.5公里的道路大修工作;完成百花環東湖公路,下麥至楊莊、清鎮至麥格、云歸至百花、金華至小箐等農村公路的臨湖、臨崖、急彎等危險路段生命安全防護工程18公里,增設道路安全警示牌、廣角鏡、減速帶等設施100余塊。
在農村客運方面,自2014年以來,陸續開通了觀郊1路、2路、3路等共計12條班線,現有客車44輛,完成了觀山湖區村村通客運的小康目標任務。今年8月,又新增“世紀城公交微循環”線路,解決區域學生出行問題。截至目前,市公交集團在觀山湖區已投入74條公交線路、824臺公交車,全面推進全區公交城鄉一體化建設。
如今,觀山湖區農村道路四季暢通、風雨無阻。眼下的農村公路,不僅成為連接城鄉的快速干道,沿途美麗的風景,更為鄉村發展增加了一抹亮色。張磊說:“通村公路點多、線長、面廣,需要著力提升交通出行品質,持續加大農村交通基礎設施投入,建設好、管理好、養護好、運營好農村的發展動脈,才能讓公路給百姓帶來幸福和財富。”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