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交通網訊(通訊員 汪楠)六社村位于江西贛州市尋烏縣晨光鎮東南部,過去村里以種植臍橙、蜜桔和水稻等產業為主,但由于柑橘黃龍病爆發和基礎設施條件差等原因,村民生活水平不高,產業發展單一。截至目前,全村共有72戶貧困戶,是尋烏縣“十三五”貧困村之一。
但是幾年前,這里來了一群扶貧干部,一切開始慢慢變化。“尋烏公路分局的幫扶干部來到我們六社村后,傾心盡力投入精準扶貧工作,為我們辦了不少好事,幫助我們享受到了許多國家扶貧政策,我們很感動!”貧困戶李興仁說。自2016年尋烏公路分局結對幫扶六社村以來,扶貧干部們情系六社,真心幫扶,制定切實可行幫扶措施,落實行之有效的幫扶責任,為六社村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帶領村民們書寫了脫貧攻堅的新篇章。
傾心盡力真扶貧 真情實意扶真貧
“只有把貧困戶放心上,把他們當親人,真心實意為他們著想,沉下身來為他們辦實事,謀福祉,我們的扶貧工作才有意義!”六社村第一書記袁啟輝振奮地說。為切實了解村里、村民的生產實際、生活所需,幫扶干部們積極利用住村時間上山下田,入戶調查,在傾聽記錄村民呼聲、訴苦和建議的同時,切實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與村民建立魚水情。
“李師傅,這是您需要的電風扇,我給您送來了……”為進一步提高了貧困戶滿意度和獲得感,2018年7月,尋烏公路分局根據每戶貧困戶的具體需求和家庭實際情況,在村里開展了“聚力脫貧攻堅、圓夢微心愿”活動,通過幫扶干部自費購買一些生活用品,幫助貧困戶完成“微心愿”。活動中,幫扶干部們手提著油、米、書包、風扇和涼席等一件件琳瑯滿目的小禮物來到村里,將物品分發到結對的貧困戶手上,村民們質樸的笑容勝過千言萬語。“最近天氣那么熱,家里用的老舊風扇總是出電路故障,我一直也舍不得換,尋烏公路分局的幫扶干部今天親自送了一臺新的風扇給我,他們真是太好了。”貧困戶李枝龍動情地說。
幫扶干部們通過一次次心貼心的走訪和服務,收集了貧困戶的準確信息,并進行梳理、分析和研究,結合六社村實際,進一步明確了該村的幫扶措施:發揮部門優勢,把改善六社村基礎設施、提高農戶“造血功能”為幫扶的首要任務,并在此基礎上改造修繕村組道路,幫助他們理清發展思路,改變原有的產業結構,通過產業培養、就業引導、金融貼息和醫療保障等幫扶措施,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因地制宜育產業 激發扶貧源動力
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后,尋烏公路分局秉持“扶貧先扶志”的理念,努力宣傳產業幫扶政策,因戶因人制定發展計劃,積極動員種養特色產業,認真落實“一戶一策”產業獎補,從而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走上產業發展脫貧致富路。三年里,為村民推廣技能培訓、給村民免費發放雞苗、幫村民收集種養知識、替村民申報產業獎補、為村民運載油茶樹苗······幫扶干部們的每一個幫扶措施都深深地扶進了村民心里。“自幫扶干部來到我們這兒,我的收入情況在他們的幫助下比之前大大增加,我去年種植了6畝的百香果,年收入達到了4萬元左右,因為幫扶干部的鼓勵,我決定今年再種幾畝油茶,我相信自己的日子會越過越好。”在果園里采摘百香果的曹西周滿懷憧憬地說。
此外,2018年村里和尋烏公路分局還共同努力引進制衣廠培訓基地扶貧車間,為村里的幾十名貧困戶提供了學習技能、免費就業的機會。在該車間,剛上崗的貧困戶一天可以賺取30至50元的工資,熟練工日工資可達到100元,同時在扶貧車間上班的貧困戶還可以享受政府每月兩百塊錢的補貼,進一步拓寬了貧困戶的致富渠道。“我村計劃在年內擴大車間規模,吸納更多的貧困戶就業,產業發展好了,扶貧攻堅的路就好走多了。”村支書曹興東信心滿滿地說道。
晴暖六社村 共敘魚水情
2018年12月26日晚,六社村人潮涌動,熱鬧非凡,就在六社村與尋烏公路分局共同新建的村文化廣場上,尋烏公路分局與村委會攜手舉辦了一場送戲下鄉文藝匯演,謳歌新時代扶貧政策。村干部、扶貧干部和村民藝術團手拉手、心貼心,在舞臺上載歌載舞,傾情演出了《精準扶貧進萬家》、《懶漢脫貧》、《茶山情歌》等作品,深受村民的喜愛,進一步拉近了幫扶干部和貧困戶之間的距離。
自2016年結對幫扶六社村以來,尋烏公路分局就與六社這片熱土結下了不解之緣。貧困戶林賤妹介紹說,有一次自己在家突發疾病,但丈夫在山里干活不能及時趕來,幫扶干部鐘明華就頂著寒風,騎著摩托車載她去鎮衛生所打點滴,打完后又送她回家。“那一刻我覺得幫扶干部的形象十分高大,這件事也令我非常感動。”田間地頭,鄉間小路,總能看見幫扶干部的身影。
“剛來的時候,由于G236公路還沒有修好,來村里一趟很不方便。但是,組織既然選派了我,我一定會擔負起責任,一定要有所作為,盡自己最大努力做好幫扶工作。” 扶貧工作隊長鐘明華說。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在三年多里,尋烏公路分局的幫扶干部時時刻刻想村民所想,處處做村民所需,他們用真心、真情、實干的工作激情,切實履行幫扶干部的職責,代領村民們走向脫貧致富的道路。
扶貧幫困有措施 精準扶貧見成效
自結對幫扶以來,該局以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口,精準施策、精準發力、精準脫貧,扶貧工作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三年來共投入37萬余元用于六社村入戶道路修建、橋梁護欄維修、路燈維修以及新建文化廣場等,切實提升了六社村基礎設施條件,使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在幫扶干部引導、“一戶一策”產業獎補政策的激勵下,72戶貧困戶中有46戶發展起了百香果、獼猴桃、鷹嘴桃等,如今產業發展已經成為六社村貧困戶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百香果種植面積從2017年的100畝增加到現在的200多畝,涉及貧困戶41戶,產業覆蓋率達55%,每年收益可達3600-6000元/畝。在獼猴桃產業中,全村共有8戶貧困戶種植獼猴桃30畝,產業覆蓋率為11%,預計年收益可達6000元/畝,產業獎補800元/畝。在光伏產業中,村級145KW光伏電站已于2017年8月底前并網發電,年收入5萬元左右。不僅如此,該局積極引導貧困戶種養其他產業,8戶貧困戶分散種植辣椒52畝,產業覆蓋率為11%,平均每年收益可達2000元左右,產業獎補200元/畝;65戶貧困戶發展養雞產業,產業覆蓋率89%。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