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回村,車子能直接開到家門口,再也不用把小車停在河對岸的凡埠村,走回家了。”說起近期的回家經歷,在永豐縣城工作的張仁輝難掩笑容。永豐縣龍岡畬族鄉張家車村一面靠山、三面環水,全縣第二大河———孤江繞村而過。多年來,張家車村村民出行靠的是一座石墩木橋,一到汛期,木橋容易被暴漲的河水沖毀,村民出行難上加難。4年前,該縣投資近300萬元,為張家車村建起了一座長105米的鋼筋水泥橋,緩解了當地群眾出行難題。
近年來,永豐縣交通運輸部門大力推進農村公路建設,著力消除鄉村”斷頭路”“梗阻路”“盲腸路”“搖籃橋”,提升農村公路通達、通暢水平,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加大資金補助完善安防設施
永豐縣有217個建制村。近年來,該縣將“四好農村路”建設作為服務脫貧攻堅、城鄉統籌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投資20多億元,全面啟動農村公路“村村通”工程,重點解決通行“最后一公里”問題,先后新建(改)農村公路2400余公里,其中全縣25戶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960公里,新改建橋梁591座。
為加快農村公路網提檔升級,該縣加大農村公路資金補助力度,在往年對貧困村修建水泥路每公里補助6萬元的基礎上,將補助提高到每公里25萬元;先后投資5.5億元開展縣道升級改造項目6個,升級改造縣道85.8公里。
同時,為保障人民群眾出行安全,永豐縣交通運輸部門把公路安全作為“四好農村路”建設關鍵,全面完善農村公路安防設施建設,重點關注臨水、臨崖路段的安全設施建設情況。
據統計,近3年來,該縣投資近5000萬元,完成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270多公里,增設護欄近12萬米、減速帶1314米,增設各類標志6000多套(塊);對危橋改造按每平方米300元進行補助,資金足額配套到位,總投資1億余元,共維修改造危橋119座、危病隧道2座。探索“交通+”模式拓寬農民致富渠道
永豐縣在全面提升農村路網的基礎上,積極探索“交通+農業””交通+旅游”“交通+物聯網”等“交通+”模式,依托便利交通帶動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如今,中型貨車能直達永豐縣九成以上的種養基地。因為交通便利,該縣吸引了近200家涉農加工企業安家落戶,先后打造出“永叔公”“綠海”等省級“農字號”著名商標品牌16個,涌現出“新天地”等生態家庭農場2117家、農民專業合作社427個、產業化龍頭企業31個,輻射帶動農戶數達到2萬余戶。
托“四好農村路”建設,永豐縣發展物流企業96家,形成了48小時可通達全國各大城市的貨運專線網絡,擁有“永豐同城GO”等自有電商平臺18個,電商企業突破900家,年交易額達38億元。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